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要努力培養“不會犯錯的孩子”

不要努力培養"不會犯錯的孩子"。 如果要一個人不犯錯, 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去做。 結果長大後, 孩子如果抱持著:"只要不做, 也就不會錯"的人生觀, 那會是一件好事嗎?

當我們在教導孩子時, 亦步亦趨的緊盯著孩子, 要求著孩子不要犯錯。 只要錯一點點, 就急著叮嚀與矯正, 深怕孩子做錯事。 但是, 這樣真得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嗎? 小時候不讓孩子"嘗試", 等到長大卻又抱怨孩子很"被動", 沒人教他就不會動;小時候不讓孩子"失敗", 等到長大卻又抱怨孩子怕"挫折", 一點小事就放棄。 你不覺得這樣很矛盾嗎?

Advertisiment

孩子就像是一個天生的"科學家", 凡事都要親身的嘗試, 才會願意相信事實。 就算是跟他說:"這是個杯子會燙", 如果杯口沒有冒煙, 他就是要摸一下才願意相信。 雖然外在看來是調皮, 但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天真"與"執著", 也讓孩子與大人有著決然不同的想法。 他們不怕失敗、勇於嘗試, 正是上帝給予孩子的禮物, 也是科技可以日新月異的原動力。

當我們將全部的精力都説明孩子"不會犯錯", 卻忽略了孩子的天性與特長時, 這樣的努力到頭來可能是一場空, 而且也會讓孩子感到精疲力竭。 "成功"值得讚揚, 但"失敗"也不是一件錯事, 最重要是孩子喜歡"探索"與"嘗試"。 "失敗"並不可怕, 可怕的應該是孩子不敢去"嘗試"。

小嬰兒也就是在跌跌撞撞中學會走路,

Advertisiment
就是因為不怕跌倒, 才可以走的更好。 請不要一直將"不可以"掛在嘴邊, 這不是在"保護"孩子, 反而是在"限制"孩子的發展。 相對地, 父母應該是要告訴孩子"可以怎麼做", 並多給孩子一些練習的時間, 不要期望一次孩子就可以乖乖配合, 因為孩子還是需要練習才會熟練。

該改變的是大人, 與其將心思用在培養"不會孩子犯錯", 用盡了心思只會保護自己。 倒不如多花點時間, 幫孩子養成有"禮貌"而"積極"的態度。 即使, 當孩子在未來人生的路上不小心絆倒了、失敗了, 旁邊也會有人願意伸手扶他一把, 那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需要你的"引導", 而不是僅僅是"保護"和"限制"。 請不要努力培養"不會犯錯的孩子", 卻忽略了培養孩子們的天賦,

Advertisiment
最後反而扼殺孩子主動學習的動機。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兩歲多的孩子,不會刷牙、漱口怎麼辦?麻煩醫生解答。

    當孩子刷牙的時候,可以先用套在大人手指上的指套牙刷。早期開始刷牙,即利於牙齒保護,也使嬰兒順理成章地接受了刷牙。若早期沒開始刷牙,應儘快開始,同時大人要做表率。與大人一起刷牙可誘導兒童順利接受,千萬... [詳細答案]

  • 1回答

    5個月寶寶的認知能力培養?

    1.尋找失落的玩具將帶響的玩具從孩子眼前落地,發出聲音,看他是否用眼睛追隨,伸頭轉身尋找。如果能隨聲尋找,可繼續用不發聲的絨毛玩具落地,看看能否追尋。如果追尋就將玩具撿來給他,以示鼓勵。2.認識物名... [詳細答案]

  • 1回答

    6個月嬰兒的認知能力培養?

    1.認生對陌生人開始躲避,將臉撲向母親懷中,害怕或者哭鬧。怕醫生、護士和保育人員,也怕新來的保姆。但是能記得不在一起的熟人,如爺爺、奶奶及有來往的親朋。2.以哭表示反抗4個月之前嬰兒從不能察覺消失了... [詳細答案]

  • 1回答

    七個月嬰兒的認知能力培養?

    1.認識第一個身體部位大人與嬰兒對坐,先指住自己的鼻子說“鼻子”,然後把住嬰兒的小手指她的鼻子說“鼻子”。每天重複1—2次,經過7—10天的訓練,當大人再說“鼻子”時,寶寶會用小手指自己的鼻子,這時... [詳細答案]

  • 1回答

    九個月寶寶的認知能力培養?

    1.認圖識物給小兒看各種物品及識圖卡片、識字卡,卡片最好是單一的圖,圖像要清晰,色彩要鮮豔,主要教小兒指認動物、人物、物品等。第一次可用一個水果名配上同樣一張水果圖,使孩子理解圖是代表物。認識幾張圖...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