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能忽視幼兒的自卑心理

孩童時期, 是一個孩子人格、價值觀以及性格發展的重要時期。 俗話說:“三歲看大, 七歲看老”。 這話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 孩子的性格特徵在幼小的時候基本定型, 雖然在以後的成長中會有一些影響, 但總體影響效果不大。 自卑, 是指由於某種原因懷疑自己、輕視自己, 在社會交往或集體活動中懦弱、害羞和畏懼。 研究顯示, 從幼兒時期就形成自卑的比例還是很大的。 幼兒的自卑心理將一直伴隨他長大, 對日後的工作, 生活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自卑是幼兒常見的問題之一, 據調查瞭解發現, 幼兒自卑的比例是比較高的。

Advertisiment
幼稚教育專家認為:個別的兒童階段產生的自卑心理隨著年齡增長可逐漸減輕或消失, 但是如不注意調控, 也有少數兒童將變得孤僻、寡言、內向、缺乏自信心。 隨著社會的發展, 我們需要充滿自信而又有朝氣的人, 一個自卑、性格懦弱的人很難適應未來社會, 所以幼兒的自卑心理不容忽視。

幼兒自卑心理一般有以下幾種表現:

★做事沒有主見, 不敢自己選擇遊戲, 愛說“我不會, 我不敢, 我不能”等。

★不願與別人交流, 喜歡一個人獨處, 從不主動提出問題。

★害怕在陌生人或集體面前說話。

造成幼兒自卑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不恰當的評價, 隨意的批評、訓斥與挖苦, 使幼兒感到自己很笨或者行為不好, 這種消極的自我體驗幾經反復就會固定下來,

Advertisiment
形成幼兒自卑心理。

★父母期望值過高, 強求孩子, 過分地溺愛孩子, 使孩子行為能力交叉, 認為自己“不行”。

★教師和父母評價幼兒有偏見, 實施獎勵不公。

支招: 如何消除幼兒的自卑心理, 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呢?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多肯定、多鼓勵、少批評。 幼兒對成人非常敏感, 往往以成人的評價作為自我評價的重要依據。 父母、老師是幼兒生活中的重要人物, 經常得到成人的肯定、鼓勵, 他們就會從這些肯定和鼓勵中獲得信任感, 從而產生自信心。 因此, 我們應該多肯定和鼓勵、少批評, 不能一味地指責、訓斥幼兒, 打擊幼兒做事的積極性, 挫傷幼兒的自信心。

●多參與實踐鍛煉活動。 幼兒自卑與幼兒能力較差有著密切的關係,

Advertisiment
因此在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時, 必須多給幼兒鍛煉的機會, 幫助幼兒掌握一些基本的能力, 如交往能力、動手能力、運動能力等。 放手讓幼兒去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任務。

●分階段讓孩子獲得成功的喜悅。 通過讓孩子獲得成功來給予他鼓勵是最好的讓孩子找回自信的方式。 父母可以通過分階段為孩子設定可達到的目標, 讓孩子在努力之後獲得成功, 不斷地通過這種分階段成功的方式來強化孩子對自己的認可, 從而找回自信。

●不要和別的孩子攀比。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 更不能以許多幼兒的長處與自己孩子的短處相比。 教師、父母應抓住每個幼兒自身的閃光點,

Advertisiment
引導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 使他們相信自己有優點和長處, 從而樹立起“我能行、我真棒”的自信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