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不聽話孩子可能有特才

不少家長總為孩子在學校不聽話、不肯主動學習而擔心不已, 但研究表明:以前被看作是沒教養、不聽話、學壞了的問題兒童, 卻又能在某些方面表現出比同齡人“高人一等”的能力, 他們很可能沒有找到合適的學校或老師, 受不到“個體化”的教育, 最好的方法是能對他們因材施教, 而不是一味地限制他們, 否則, 孩子的“天才”很可能會扼殺在搖籃中, 甚至因不合群受到排 斥而變成真正的“問題兒童”。

“破壞王”不是精神病

4月的一天, 一名天真活潑, 好動異常的9歲男孩彬彬(化名)在父母的帶領下來到了中山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

Advertisiment
甚得數學老師疼愛并稱贊聰明的彬彬, 卻是語文班主任眼中極度惡劣的“破壞分子”, 每當說起彬彬, 班主任老師就頭痛不已。

這個“破壞分子”總是在課堂上表現出極端“反叛”的一面。 彬彬的班主任不斷向家長反映說:“彬彬上課總是注意力不集中, 到處張望, 經常是老師這邊還在講課中, 那邊他就被偶然發現的一朵花或一棵草所吸引, 經常課上到一半就離開座位。 即使這回在課堂上批評他不守紀律, 下回他還是會再犯。 ”

媽媽不好意思地對班主任說:“老師, 我會回家好好教育孩子了。 不過, 孩子平常在家還是挺自覺的, 每天的作業都能獨立完成, 不需要我們大人去督促他。 平時還喜歡看百科全書,

Advertisiment
一看就是三四個小時呢!”

班主任老師嘆了口氣, 摸著彬彬的頭有點無奈地說:“是啊!彬彬下課后還真算是一個可愛的孩子!”老師考慮了片刻, 小聲地對彬彬媽說:“你還是帶彬彬去醫院看看吧, 別的老師也都反映彬彬總是表現得很奇怪, 可能……精神方面有點問題。 ”

老師的話一說就說到彬彬媽心坎里去了, 孩子一直不聽老師的話, 也許真的是有什么心理問題吧。 于是, 她帶著彬彬來到了一家大醫院求診。 醫院經過檢查后, 認為彬彬是患了重度多動癥, 于是開了中樞振奮劑作治療。 有了診斷結果, 彬彬媽稍感安慰。

然而在彬彬用藥一段時間后的一天, 老師一通電話又讓她放下的心又忽地提起來了, 班主任老師在電話中氣急敗壞的聲音讓彬彬媽更是急上加急。

Advertisiment

趕到學校的彬彬媽看到的是老師氣得發紫得臉和一張揉皺了的小紙條:“看來我換班主任, 是明智的選擇。 ”孩子的短短13個字, 對班主任老師來講卻是巨大的打擊。

班主任老師邊撫著自己的胸口邊搖頭說:“哎!教他我會減壽10年!”彬彬媽不禁感到奇怪, 不是找到了心理的癥結了嗎, 怎么彬彬還是做出這些“過激行為”?

最終求助于中山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的彬彬媽才知道, 多動癥并不是癥結所在, 彬彬其實是典型的阿斯伯格綜合征兒童。

“問題兒童”可能是“特才”

中山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的鄒小兵主任介紹說, 經過醫生的詳細詢問和檢查, 診斷孩子為阿斯伯格綜合征。

阿斯伯格綜合征是一種并不少見的兒童行為疾病。

Advertisiment
其實, 與其說是疾病, 倒不如說是這些孩子有一個特別的大腦, 他們是一群具有非常特別個性的孩子。

鄒醫生說, 此綜合征并不少見, 現在幾乎也每隔2—3天就有類似癥狀的兒童就診。

必須指出, 盡管孩子的行為是有些怪, 但是阿斯伯格綜合征的孩子不是精神病, 盡管在學校里面惹了麻煩, 但是卻是完全可以教育的。 而且如果教育得法, 孩子將來可能會很有出息。

因此, 我們可以這樣說, 在眾多阿斯伯格綜合征的孩子中, 有一些其實是特才兒童。 彬彬就是因為“錯判”而受了不少苦頭, 非常可憐。 自從診斷出彬彬是阿斯伯格綜合征兒童后, 兒童發育行為中心已建議家長和老師對彬彬采取“個性化教育”,

Advertisiment
如果班主任老師抽不出時間精力來教育彬彬, 還可以考慮轉學或換老師, 以便能在更適合彬彬的環境下激發他在科學方面的天才潛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