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注意八件事 寶寶牙齒會長歪

時間過得很快很快, 不知不覺一顆小牙齒偷偷的在小寶寶的嘴巴上冒了出來。 但是, 就在一顆顆小牙陸續報到的同時, 危害寶寶小牙齒的因素也都冒了出來。 如果不好好的注意, 那麼寶寶就不能夠長出健康的小牙齒了。 所以, 現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下需要注意的十件事情。

一、瞭解長牙

應對所有事情首要注意的就是時間, 要在寶寶乳牙長出來之前好好的準備。 在寶寶長牙期間好好的注意。 寶寶:第一顆乳牙冒出來的時間通常在寶寶6個月大到1歲之間。 在你高興的同時, 也意味著你的擔心要開始了。

Advertisiment

因為寶寶全部20顆乳牙長齊的時間在寶寶2-3歲之間。 但是寶寶的牙齒也牙齦是十分的脆弱, 想要清潔可不能像大人一樣, 用一隻牙刷使勁的刷, 要保護小寶寶的小牙齒, 可要有細心的步驟。

寶寶牙齒的生長順序

二、知道長牙症狀

俗語有雲:“七坐八爬九發牙”, 父母親常用此來評估寶寶的發展或發育是否有問題。 家長常會擔心:“我的寶寶長牙時牙齦為什麼會紅腫呢?為什麼長了兩顆牙不整齊呢?是否因為缺乏鈣質的原因嗎?”諸如此類的問題常會困擾父母親。 那麼寶寶長牙會有什麼症狀呢?

長牙是身體成長的自然現象, 從理論上講並不會有任何其他病症。 不過, 長牙的過程就像種子從土壤裡面冒出來, 必須突破一些障礙。

Advertisiment

也就是說, 在牙齒努力鑽出牙齦的時候, 牙齦周圍難免會有類似傷口的地方, 以至有不適的感覺。 如果這個時候口腔清潔度不夠, 那麼牙齦發炎的幾率就會很高, 而且還可能導致發燒。

多數寶寶在長牙時, 長牙處會有紅、腫、熱、痛的局部反應, 此外, 長牙時牙床易感覺不舒服, 口水也會比較多, 有些寶寶甚至會有輕微發燒、腹瀉或者牙床有血腫, 每個寶寶出現的症狀不同, 有的寶寶在長牙時甚至不會有感覺。

三、清楚長牙順序

雖然每個寶寶的乳牙發育時間不會完全相同, 但是總體來說, 20顆乳牙的萌發順序還是有跡可循的。 寶寶平均長牙年齡為出生後6到8個月, 大概是從下面或上面門牙開始長, 接著長側門牙,

Advertisiment
之後會跳過犬齒, 先長第一乳臼齒, 再長犬齒, 而後再長第二乳臼齒。

以長牙時間來說, 前面幾顆門牙長牙時間的間隔短, 但後面比較大顆的牙齒, 就需要較長的時間了;第一乳臼齒到第二乳臼齒, 甚至需花上1年才會長完, 而乳齒全部萌出完全大約是2歲半到3歲之間。

不過有些小朋友一出生就有牙了, 此時的牙稱之為出生牙, 傳統認為出生牙不吉利是毫無根據的;出生牙是正常的乳牙, 只不過太早長牙, 由於牙根還沒發育完全, 牙齒會搖晃, 容易被不小心吸進去, 或造成喂母乳困難, 多半會提早拔掉, 但基本上說出生牙是不常見的現象不過家長不需太擔心。

注意長牙的營養

四、注意長牙期的營養

我們先來說說礦物質鈣、磷,

Advertisiment
缺少他們, 小乳牙就會長不大, 堅硬度差, 容易折斷;而適量的氟可以增加乳牙的堅硬度, 不受腐蝕, 不易發生齲齒。 蛋白質是細胞的主要結構成分, 如果蛋白質攝入不足, 會造成牙齒排列不齊、牙齒萌出時間延遲及牙周組織病變等現象, 而且容易導致齲齒的發生。

維生素A能維持全身上皮細胞的完整性, 少了它就會使得上皮細胞過度角化, 導致小寶寶出牙延遲, 當維生素A缺乏影響牙釉質細胞發育時, 就會使牙齒的顏色變成白堊色。 而缺乏維生素C可造成牙齒發育不良, 牙骨萎縮, 牙齦容易水腫“出血”。

維生素D的作用是增加腸道內鈣、磷的吸收並促使鈣、磷在牙胚上沉積鈣化, 一旦缺乏時就會出牙延遲, 牙齒小且牙距間隙稀。

Advertisiment
所以, 媽媽們, 要好好注意為寶寶的牙齒加道菜, 添加需要的營養。

五、搭配好長牙期的飲食

寶寶的小牙齒長出來以後, 就意味著寶寶要開始增加食物的種類了, 寶寶終於開始吃輔食了。 但是, 很多的媽媽就產生的疑問, 寶寶開始吃輔食了, 要開始斷奶了嗎?又喝奶又吃輔食, 如果以後寶寶不肯斷奶怎麼辦?喂母乳期間寶寶長牙了, 接下來應該怎麼哺喂?需要戒掉母乳嗎?

其實, 這個問題因人而異。 現在很多寶寶都堅持喝母乳到1-2歲, 而且還是媽媽親自哺喂, 這些寶寶並非沒有長牙, 但是寶寶本身就會用含乳的方式來吸吮, 所以不至於傷害到媽媽的乳☆禁☆頭。 當然, 如果寶寶長牙後經常咬傷媽媽的乳☆禁☆頭, 那就建議將母乳擠到奶瓶中來哺喂。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媽媽覺得母乳和牛奶是流質食物,所以誤以為喝完後不需要潔牙,其實,只要進食,那就必須清潔牙齒,如果奶垢得不到清除,一樣會囤積在牙齒表面和縫隙中,傷害到寶寶的牙齒健康。

六、警惕奶瓶性齲齒

奶瓶性齲齒是幼兒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父母常任由幼兒吸吮奶瓶而進入夢鄉,放縱牙齒泡在乳汁、尤其是加糖的牛奶中,如此不良習慣久而久之,使整排牙齒發生嚴重的齲齒,還會造成齒列不整。

要預防奶瓶性齲齒,每次喂完奶都要用白開水給寶寶漱口,或直接幫寶寶刷牙並清潔口腔。另外,切記不要讓寶寶含著奶瓶睡覺。

注意牙齒的日常保護

七、注意對牙齒的日常保護

很多寶寶喜歡啃手指甲或者咬衣角、袖口、被角及吮吸奶嘴等,在咬這些物體的時候一般總固定在牙齒的某一個部位,所以容易在上下牙之間造成局部間隙,時間久了,就容易形成牙齒局部的小開合畸形。

而且要注意不要讓寶寶經常磨牙,當寶寶正在長牙的時候,雖然家長已經能夠看到長出來的牙齒,但其實牙根還未長好,因為牙根至少需要2-3年的時間才能完全穩固,就像蓋房子的地基還未打好一樣。因此,如果此時寶寶經常咬太硬的東西,就可能使牙齒受傷或神經受損等,甚至牙齒的排列也會受到影響,比如長出暴牙等。

要讓寶寶擁有一口好牙,就必須從0歲開始幫寶寶養成清潔口腔的好習慣。從寶寶出生後開始喝奶起,最好堅持每次喝完奶都給寶寶清潔口腔,以紗布清洗或給寶寶用清水漱口均可。即便未添加輔食的寶寶對清潔口腔十分抗拒,每天至少也要在晚上入睡前清潔一次。

給寶寶潔牙步驟

1、將裁切好的小塊紗布纏在食指上。

2、將小紗布蘸點溫開水。

3、將蘸過水的紗布伸入寶寶的嘴巴,在口腔內的每個角落擦拭1-2次即可。

八、必要時要看看牙醫

在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之後到滿1歲之前,即便寶寶的牙齒沒有任何問題,也建議家長帶寶寶去看第一次牙醫,並養成定期複診檢查的習慣,因為很多牙齒問題需要長期追蹤。另外,在寶寶滿1歲之後,也建議至少每半年為寶寶做一次口腔的例行及追蹤檢查。不要以為寶寶的牙齒遲早會掉就不加以注意哦!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媽媽覺得母乳和牛奶是流質食物,所以誤以為喝完後不需要潔牙,其實,只要進食,那就必須清潔牙齒,如果奶垢得不到清除,一樣會囤積在牙齒表面和縫隙中,傷害到寶寶的牙齒健康。

六、警惕奶瓶性齲齒

奶瓶性齲齒是幼兒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父母常任由幼兒吸吮奶瓶而進入夢鄉,放縱牙齒泡在乳汁、尤其是加糖的牛奶中,如此不良習慣久而久之,使整排牙齒發生嚴重的齲齒,還會造成齒列不整。

要預防奶瓶性齲齒,每次喂完奶都要用白開水給寶寶漱口,或直接幫寶寶刷牙並清潔口腔。另外,切記不要讓寶寶含著奶瓶睡覺。

注意牙齒的日常保護

七、注意對牙齒的日常保護

很多寶寶喜歡啃手指甲或者咬衣角、袖口、被角及吮吸奶嘴等,在咬這些物體的時候一般總固定在牙齒的某一個部位,所以容易在上下牙之間造成局部間隙,時間久了,就容易形成牙齒局部的小開合畸形。

而且要注意不要讓寶寶經常磨牙,當寶寶正在長牙的時候,雖然家長已經能夠看到長出來的牙齒,但其實牙根還未長好,因為牙根至少需要2-3年的時間才能完全穩固,就像蓋房子的地基還未打好一樣。因此,如果此時寶寶經常咬太硬的東西,就可能使牙齒受傷或神經受損等,甚至牙齒的排列也會受到影響,比如長出暴牙等。

要讓寶寶擁有一口好牙,就必須從0歲開始幫寶寶養成清潔口腔的好習慣。從寶寶出生後開始喝奶起,最好堅持每次喝完奶都給寶寶清潔口腔,以紗布清洗或給寶寶用清水漱口均可。即便未添加輔食的寶寶對清潔口腔十分抗拒,每天至少也要在晚上入睡前清潔一次。

給寶寶潔牙步驟

1、將裁切好的小塊紗布纏在食指上。

2、將小紗布蘸點溫開水。

3、將蘸過水的紗布伸入寶寶的嘴巴,在口腔內的每個角落擦拭1-2次即可。

八、必要時要看看牙醫

在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之後到滿1歲之前,即便寶寶的牙齒沒有任何問題,也建議家長帶寶寶去看第一次牙醫,並養成定期複診檢查的習慣,因為很多牙齒問題需要長期追蹤。另外,在寶寶滿1歲之後,也建議至少每半年為寶寶做一次口腔的例行及追蹤檢查。不要以為寶寶的牙齒遲早會掉就不加以注意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