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容忽視的隱藏殺手——胎糞

胎糞是一種粘稠的、呈黑綠色的物質, 在醫學術語中指新生兒的第一次大便。 它的組成包括了羊水、粘液、胎毛、膽汁以及從皮膚和消化道脫落下來的細胞。

一、胎糞在羊水中的形成在孕婦的子宮中, 胎兒懸浮在羊水裡。 在胎兒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這種液體保護著他/她。 而胎兒在子宮中是會吞咽羊水的, 吞咽的羊水中就包括了上述所說的胎糞中的各種物質(胎毛、皮膚脫落細胞等), 吞咽的羊水將被過濾吸收並從尿中排出回到子宮的羊水裡, 而它所包含的那些物質將被留在腸道裡, 這種迴圈保證了在九個月的妊娠過程中羊水處在一種乾淨、健康的狀態裡。
Advertisiment
這個過程大約每三個小時發生一次。 二、新生兒胎糞排出及特點新生兒的胎糞一般在出生後的第一天開始排出, 顏色較深, 多為深墨綠色或者黑色, 沒有氣味, 帶有一些粘液。 通常在出生後2、3天內可以排乾淨, 轉為正常的黃色糞便。 如果小兒是用母乳餵養的, 則大便呈金黃色、稀糊狀;如果小兒是完全用牛奶或奶粉餵養的, 則大便呈淡黃色、常常較幹可堆起來;混合餵養者則大便性狀介於以上兩者之間。 新生兒每天大便次數不定, 一般為2~5次, 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大便次數要多一些, 有的新生兒每次換尿布時尿布上都有大便, 如果大便較均勻、水分不多、不含粘液或者偶爾帶有少許奶塊,
Advertisiment
這都是正常現象。 人工餵養的新生兒如果發現大便呈灰色、質硬、較臭, 多表示所吃東西中蛋白質過多而糖分過少, 應改變所用奶粉的品種或改變牛奶和糖的比例。 母乳餵養的新生兒, 如大便呈深綠色粘液狀多表示母乳不足, 孩子處於半饑餓狀態, 須增加母奶量, 如母乳確實不足則應添加鮮牛奶、奶粉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