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容忽視父親對孩子的影響

成長的煩惱--世上並非只有媽媽好(10-12個月)
母親每每被認為是孩子主要的照顧者, 孩子也往往更依戀自己的母親。 一般說來, 父親角色和在社會上承擔的職業職能決定了父親參與撫育孩子的時間少於母親。 但是, 這並不表明父親對孩子的成長不重要, 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 父愛在嬰兒的成長中起著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父愛對孩子的影響遠不止于智力, 還涉及體格、情感、性格等方面。 與父親接觸少的孩子, 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發育速度都要落後一些, 並普遍存在焦慮、自尊心不強、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礙,

Advertisiment
表現為憂慮、多動、有依賴性, 被專家稱為“缺少父愛綜合症”。
父親與母親的教養方式不同
嬰兒在六周時或甚至三周便可分辨出父親和母親。 他們的行為幾乎也表現出這種區別, 母親陪伴時會較為安靜;父親出現時會較為興奮和激動。 每個母親都有自己獨特的抱孩子的方式, 並且十次有九次都會以相同的方式抱起孩子;而父親則十次有九次以不同的方式抱孩子, 甚至會將嬰兒頭朝下抱起來。 即使母親外出工作, 父親在家照看孩子也是如此。 母親在與孩子玩耍時較喜歡使用玩具;而父親則喜愛用自己的身體當作孩子的爬杆或搖馬。
這種區別在整個童年早期都十分明顯。 父親幫助孩子“培養獨立性”,
Advertisiment
比母親更放心讓孩子爬出的距離平均比母親容許的距離多一倍, 然後再把他們抱回來。 當孩子面對新事物, 如一只狗、一個陌生人或一個新玩具時, 母親會本能地靠近孩子, 讓孩子感覺到可以得到保護;父親則傾向于站在一邊, 讓孩子自己去探索。 這兩種撫養方法——保護和挑戰——都有助於孩子的情緒發展。 研究顯示, 父親積極參與照顧的孩子在與父母分開或遇上陌生人時哭得較少。
一些剛入學的孩子普遍反映, 每次考試結束後, 母親關心的往往是分數, 是孩子在班裡的名次, 父親關心的則是孩子的考試水準, 有沒有受到緊張心理的影響。 孩子考得不理想時, 母親的常見反應是要孩子縮減遊戲活動時間, 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功課上,
Advertisiment
父親則建議孩子暫時通過遊戲和遠足來釋放自己的沮喪心理。 這些都是父母在教養方式上的不同。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
1.父親影響孩子性別角色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 父親與孩子的相互交往, 在與母親-孩子交往相襯托和對比的情況下, 有助於孩子對男性和女性的作用和態度產生理解;這方面如果沒有父親的參與, 男孩的男性特徵和女孩的女性特徵都將因沒有鮮明對比而受到削弱。 4歲前不與父親一起生活的男孩在性別角色上趨於女性化, 同時, 早期失去父愛的女孩在女性角色的形成上也受到影響。
2.父親影響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
由於父親引導孩子參與的遊戲往往較多是運動性、技術性和智慧性的。
Advertisiment
父親較多以他們固有的男性特徵, 諸如獨立性、進取性、合作性、自信心等影響孩子。 他們熱情、寬厚、敢於冒險、勇於堅持等特徵, 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和學習。 這就與孩子從母親的性別特徵中得到諸如關心別人、同情心、溫和、善良等方面的潛移默化結合起來, 形成孩子較完善的人格基礎。
3.父親影響孩子認知的發展
孩子經常從母親那裡學到語言、生活知識或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識, 而父親經常通過運動操作, 諸如修理車輛、機械、使用工具、修整園林等活動, 使孩子對動手操作更感興趣, 這就激起兒童的探索精神、想像力、創造性以及求知欲望。 有研究發現, 父親與孩子交往的數量與孩子的智商有正相關(也就是交往數量越多,
Advertisiment
孩子的智商越高)。 研究還發現, 早期失去父愛的男孩, 在認知模式上趨於女性化。
4.父親對孩子社會行為的影響
父親與孩子為伴往往能擴大孩子的社會活動範圍和社交內容, 影響孩子的社交興趣和需要。 這就有助於孩子積累社交經驗和社交技能。 父親引導孩子遊戲, 與之頻繁的交往, 激起孩子

的積極反應和興趣。 這類交往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雙方更多以平等的、有來有往的方式進行, 從而有助於孩子理解對方語言、體會對方感情, 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 在此期間, 孩子不但學習了行為準則, 而且懂得了許多社會交往技巧。
正確地表達父愛
父親的力量如此強大, 為人父者應充分認識盡父親之責的重大意義。 那麼,父親應如何表達這種父愛呢?
1.付出時間相處
父親每天應該至少拿出二三十分鐘的時間來關注和參與孩子的活動,哪怕是給孩子講個故事,陪孩子搭一會兒積木,或者幫孩子洗個澡,甚至因故不能按時回家時,打個電話給家裡,和孩子說上幾句話。不要小看這幾分鐘的相處時間,這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愛的存在。此外,父親還應參與孩子的遊戲活動,成為孩子重要的遊戲夥伴。
孩子的記憶深處貯存著父親與他在一起的時光,他們不僅從父親那裡感受到愛,而且能從父親的氣質、情感、智力等方面潛移默化的影響中,為自身的心理與智力發育補充養分。
2.愛要讓孩子知道
要知道,在外面掙的錢再多也比不上在家帶孩子辛苦,再多的鈔票也換不來與孩子在一起共用的天倫之樂。事實上,現代社會中生養子女,只要經濟來源穩定,一般都不會有太大困難。但在充足的物質生活條件給予之外,如何才能讓孩子得到最適當的教養,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快樂長大,才是每一位父母應該耗費心思和精力去關心的問題。父親要平常應多親吻、擁抱、撫摸孩子,讓孩子時時體驗到父愛的溫暖。
3.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作為父親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客觀地認識和對待孩子的長處和弱點,幫助孩子取長補短,樹立自信和勇氣。更不要擺出父親權威,命令和束縛孩子,迫使孩子完全按大人設計好的標準去發展。
4.瞭解、分享孩子的感受
儘管小寶寶還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但他們還是能用姿態和聲音表示自己的感受和要求。孩子和成人一樣,他們也會壓抑不良的感受,當他們持續地處於不良情景刺激時,不良情緒也會滲透到幼小的心靈中,並還可能表現為生理上的不適以至疾病。因而父親要同母親一起瞭解、分享孩子的需要和感受,避免孩子體驗孤獨無助的感覺。
孩子的路還很長很長,父親要做的還很多很多。要讓孩子形成一個完整健康的人格,父親的作用是絕對不可忽視,也是絕對不可估量的。事實證明,從三四歲開始,孩子已經逐步認識到“媽媽好,爸爸也好”的真正內涵。既然如此,別讓你的父愛停滯在心底,適時付諸行動吧,讓自己的孩子在父愛和母愛的共同沐浴下,健康茁壯地成長。 

那麼,父親應如何表達這種父愛呢?
1.付出時間相處
父親每天應該至少拿出二三十分鐘的時間來關注和參與孩子的活動,哪怕是給孩子講個故事,陪孩子搭一會兒積木,或者幫孩子洗個澡,甚至因故不能按時回家時,打個電話給家裡,和孩子說上幾句話。不要小看這幾分鐘的相處時間,這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愛的存在。此外,父親還應參與孩子的遊戲活動,成為孩子重要的遊戲夥伴。
孩子的記憶深處貯存著父親與他在一起的時光,他們不僅從父親那裡感受到愛,而且能從父親的氣質、情感、智力等方面潛移默化的影響中,為自身的心理與智力發育補充養分。
2.愛要讓孩子知道
要知道,在外面掙的錢再多也比不上在家帶孩子辛苦,再多的鈔票也換不來與孩子在一起共用的天倫之樂。事實上,現代社會中生養子女,只要經濟來源穩定,一般都不會有太大困難。但在充足的物質生活條件給予之外,如何才能讓孩子得到最適當的教養,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快樂長大,才是每一位父母應該耗費心思和精力去關心的問題。父親要平常應多親吻、擁抱、撫摸孩子,讓孩子時時體驗到父愛的溫暖。
3.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作為父親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客觀地認識和對待孩子的長處和弱點,幫助孩子取長補短,樹立自信和勇氣。更不要擺出父親權威,命令和束縛孩子,迫使孩子完全按大人設計好的標準去發展。
4.瞭解、分享孩子的感受
儘管小寶寶還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但他們還是能用姿態和聲音表示自己的感受和要求。孩子和成人一樣,他們也會壓抑不良的感受,當他們持續地處於不良情景刺激時,不良情緒也會滲透到幼小的心靈中,並還可能表現為生理上的不適以至疾病。因而父親要同母親一起瞭解、分享孩子的需要和感受,避免孩子體驗孤獨無助的感覺。
孩子的路還很長很長,父親要做的還很多很多。要讓孩子形成一個完整健康的人格,父親的作用是絕對不可忽視,也是絕對不可估量的。事實證明,從三四歲開始,孩子已經逐步認識到“媽媽好,爸爸也好”的真正內涵。既然如此,別讓你的父愛停滯在心底,適時付諸行動吧,讓自己的孩子在父愛和母愛的共同沐浴下,健康茁壯地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