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同時期 應給寶寶不同的聲音

早教是可以從媽媽懷孕時就開始的。 聽覺是寶貝第一認知方式。 媽媽們可以試著在不同時期, 給寶寶不同的聲音, 讓他來感知世界。

孕期5個月

能聽到媽媽體外的聲音

胎兒3個月時, 就能聽見母親體內的聲音, 5個月大的時候, 聽力水準已經接近成人, 能聽到母親體外的聲音並作出反應。

經常和胎兒說話

爸爸媽媽可以把聽到的看到的說給寶寶聽, 也可以把自己的心情感受告訴肚子裡的寶寶, 還可以講故事、唱歌、讀英語, 等於和寶寶交流。 此外保持愉快的心情對寶寶的發育也非常重要。

0-3個月

對50-60分貝以上的聲音有反應

Advertisiment

剛出生的寶寶中耳還有羊水殘留, 幾天後才能被完全吸收, 此時寶寶聽不見微弱的聲音, 但能聽到較大的聲音。 對於60分貝以上的聲音會出現眨眼反射及手足伸曲運動, 甚至哭叫等反應。

把寶寶置於正常生活環境中

大部分的家長擔心驚嚇到剛出生的寶寶, 會給寶寶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 專家認為, 沒有必要給寶寶製造一個安靜的環境, 讓寶寶處於正常的生活環境中更好, 家人的正常生活會產生各種聲音, 走路、關開門、做家務, 說話等, 還有來自室外的汽車聲等, 這些嘈雜的聲音會刺激寶貝聽覺和認知水準的發展。

早教是可以從媽媽懷孕時就開始的。 聽覺是寶貝第一認知方式。 媽媽們可以試著在不同時期,

Advertisiment
給寶寶不同的聲音, 讓他來感知世界。

4-6個月

寶貝能夠辨別媽咪的聲音

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能夠識別媽咪的聲音, 跟寶貝說話時, 他們可能會用眼睛注視你, 或因為聽到你的聲音而停止手中的動作, 並用眼睛尋找聲音傳來的方向, 表示對熟悉的聲音有感知能力。

用誇張的語調和寶寶說話

由於剛出生的寶寶對某些聲音具有本能的聽覺偏好, 因此, 當跟寶寶說話的時候, 可以用一種相對特別的方式, 如說話時的語調誇張些, 抑揚頓挫、語速緩慢、清晰, 同時還會伴隨明確的動作或物品示範, 可以比較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7-11個月

聽從指令做出反應

這個階段, 寶寶能夠主動向聲源方向轉頭, 也就有了辨別聲音方向的能力,

Advertisiment
聽到哄逗的聲音, 可以發出笑聲, 甚至會聽從指令, 做出相應的動作。 對愛聽的聲音, 寶寶可能會有喜悅的表現, 有的還會發出聲音模仿。 大多還能伴隨音樂節拍擺動自己的身體, 甚至手舞足蹈。

玩聽力遊戲

用不同的材質做出顆粒狀的物品, 放在空的瓶子內, 搖給寶寶聽, 如紙、玻璃、金屬等讓他能夠快而准的辨別出不同的聲音。

早教是可以從媽媽懷孕時就開始的。 聽覺是寶貝第一認知方式。 媽媽們可以試著在不同時期, 給寶寶不同的聲音, 讓他來感知世界。

12-18個月

能理解語言 做出反應

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學說話, 能夠按照聽到的語言做出反應, 如當問到鼻子眼睛的時候會用手指出來。

多去戶外體驗各種聲音

Advertisiment

這個階段, 寶寶一般可以走路, 特別愛動, 可以帶寶寶去戶外走走, 向寶貝指出具體的聲音, 如公園裡小鳥的聲音, 馬路上汽車的聲音, 下雨的聲音, 這些來自於大自然的聲音有助於改善寶貝聽覺辨別能力, 鍛煉他辨別聲音之間差異的能力。

小貼士

研究發現, 良好的聽覺發育離不開聲響環境。 一般說來, 寶寶喜歡母親的心跳聲(因在媽媽肚子裡就已經熟悉這種聲音)、咕嚕咕嚕的節奏聲(因胎兒就是在羊水咕嚕咕嚕聲中發育長大的)、沉靜舒緩的聲音以及嬰兒自身發出的聲音。 因此, 不妨多利用這些聲音來刺激孩子的聽覺, 提高其聽力。 具體做法有:

1、母親多抱孩子, 最好採用左手抱的姿勢, 讓孩子儘量靠近自己的心臟,

Advertisiment
便於聽到心跳聲。

2、在嬰兒面前放半盆清水或在嬰兒洗澡的時候, 父母用一支玻璃管向水裡吹氣, 人工創造出咕嚕咕嚕的聲音。

3、父母多向孩子輕聲說話、哼唱, 或者放一些節奏舒緩、旋律優美的音樂。 不過, 時間要適度, 不宜過長。

4、將嬰兒自己發出的聲音, 如咿咿呀呀的聲音、忽高忽低或重複學語聲、呼叫爸爸媽媽的聲音等錄下來, 經常播放給寶寶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