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做“親生後母” 媽媽們帶孩子要避免誤區

育兒知識說, 媒體曾報導過一些比較極端的例子, 有的親生父母, 因孩子的不聽話, 或成績差, 就把孩子打得遍體鱗傷, 甚至能把孩子打死, 這是最極端的“親生後母”。

 

其他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就是陪伴問題, 孩子小的時候, 父母應該多陪伴, 但現在父母多以工作忙、需掙錢、沒時間等理由, 長期不在孩子身邊, 或即使和孩子在一起時, 也是不停地打電話、看手機、玩電腦等, 種種行為表現出對孩子的漠視, 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
還有的“後母”, 包辦孩子所有的事情, 如對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 早上醒來,
Advertisiment
“後母”為孩子穿衣, 擠好牙膏、打好洗臉水、盛好飯、收拾好書包、系好紅領巾……結果等孩子上中學、上大學了, 還是沒生活自理能力, 被同學嘲笑, 自卑、怨恨由此產生。
種種“親生後母”現象, 給孩子最終帶來的都是苦惱、茫然不知所措。
遠離“親生後母”現象, 家長的學習很重要。 身教重于言教, 好父母是學出來的。 做了父母, 更要不斷學習, 提升自己, 才有可能做好父母。
因為關注孩子, 陪伴孩子, 並不一定要時時刻刻陪在他身邊。 舉個例子, 在《爸爸去哪兒》的一期節目中, 有這樣一個環節:把父親和孩子放在一個封閉的房間內一小時, 看他們如何交流, 這其實也是看父親的教育方式。 當時劉曄一直在看手機, 而孩子一個人在旁邊玩, 這種“陪伴”孩子顯然感受不到父親的愛,
Advertisiment
陪伴效果很差。
真正的陪伴是營造出和諧氛圍, 和孩子平等交流, 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不管是學習、玩樂、閱讀, 都非常快樂!

 

家庭教育的種種誤區
1、認為孩子教育是學校的事, 與自己教育不教育關係不大;
2、認為自己忙, 身心疲倦, 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
3、認為家庭教育是空洞理論, 是聽起來好聽, 用起來不管用;
4、認為樹大自然直, 對孩子放任自流, 順其自然, 過問不多;
5、認為家庭教育就是學習的教育, 學習的教育就是做作業、上補習班;
6、認為家庭教育就是讓孩子們上各種輔導班、音樂美術、鋼琴等;
7、認為家庭教育就是提要求, 至於怎麼學習, 不知道, 也不願意探究。
這些問題, 你都思考好了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