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歲前的孩子在家好還是入託好?

許多家長都有一個誤區----提早讓嬰兒進入托兒所會讓他們更能適應外部環境, 尤其是前些年不斷湧現的獨生子女成長中出現的諸多社交問題, 更使得許多家長想要提前為孩子打好這一基礎。 於是乎, 很多不滿三歲的寶寶很早就進入了托幼機構。

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育研究所的專家指出, 嬰兒的發育具有特殊性, 他們不僅需要持續的關心, 更需要協調一致的關心, 這意味著與他們交流的人相對應該是固定的, 即使不得已需要有變換, 也應該給寶寶一個妥善的心理接受過程, 避免寶寶受到傷害。

Advertisiment

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著名的臨床醫學家史蒂夫?比杜爾夫也承認, 他一開始是一個堅定的兒童早教倡議者, 認為讓幼兒早上托兒所有兩方面的好處, 一是可以讓孩子學到更多的技能, 由於夥伴多, 也有利於他們學會與人交流與合作, 第二個好處就是讓媽媽有更多的時間自我發展, 擴大她們的社會活動範圍。 可是他現在發現, 這種理想與現實總是很難相符, 他說:“事實上, 這可能是一種災難性的失望。 ”一般托兒所的老師是上下午都不固定的, 一個老師看護多個孩子, 而且還會經常換來換去(比如老師生病、休假以及培訓等), 沒有給孩子一個很好的心理接受過程, 也缺乏相對固定的情感氛圍。

究竟媽媽在家育兒好不好

Advertisiment

人生最初的18個月是負責社交和情感智慧的大腦結構發育的關鍵時期, 對一生都有影響, 母嬰共生關係則在這種能力的培養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從共生關係的理論來看:在兒童發展過程中, 他的個性品質、對情緒的把握和控制力、自信心、行為的傾向性、探索興趣的廣度、求知欲望、理解力、認知力、推理能力、學習能力、記憶力以及他的組織能力、時間安排能力、社交能力……都與早期母嬰之間的互動方式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所以有專家指出“人生的前三年影響後三代”就是這個道理。

通常寶寶在三歲半之前都處在對媽媽強烈依戀的心理狀態, 所以媽媽角色的扮演者非常重要。 從心理學上來講, 這個媽媽角色的扮演者當然是媽媽最好,

Advertisiment
但現代社會很多年輕的媽媽在面臨選擇在家全職育兒還是繼續職業生涯的發展問題上矛盾重重, 所以往往很多幼小兒童的真正照顧者並不是媽媽本人, 她們可能是祖父母/保姆或其她人, 由於這些媽媽角色的扮演者與年輕的媽媽之間存在很多育兒理念上的溝通障礙, 所以, 一些媽媽索性就把寶寶送到了托兒所或幼稚園。

在我近十年來做個案諮詢的過程中發現:如果是媽媽在家育兒, 結果幾乎是好壞各半。 在我這裡來做諮詢的媽媽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曾經在職場上很優秀的女性, 她們深知0-3歲時期是寶寶身心發展很多關鍵期比較集中的時期, 所以暫時中斷了自己的職場生涯,

Advertisiment
轉入全職媽媽的行列。 她們中不乏碩士博士, 熱心于學習國內外最新的育兒資訊, 閱讀了諸多學前教育理論。 但是, 一旦在真正的育兒實踐過程中, 尤其是寶寶到了1歲半左右(寶寶獨立自主精神誕生)時期, 媽媽因無法把握規則限制的尺度, 與寶寶之間常常產生尖銳的矛盾衝突, 結果是媽媽感到困惑重重、力不從心, 有的甚至一度感覺非常失敗, 我少有見到非常開心自信成功的媽媽。

老人/保姆(或其他成人)在家育兒

這最少也能保證寶寶能得到1對1的照顧, 但是大多老人都有比較溺愛孩子, 限制孩子的活動範圍等行為, 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賴心理, 造成孩子膽小不自信等問題;保姆在家育兒, 育兒的品質與保姆的教養能力相匹配,

Advertisiment
往往不僅是身體照顧得不一定好, 而且在心理上還會形成一系列的問題。

送托兒所/幼稚園

在開篇已經做了一些描述, 這裡我就不細說了。

從古至今, 人類經歷那麼多的繁衍, 到今天我們卻好象是茫然了。 究竟怎樣育兒才是最好?我個人一直是贊成媽媽在家育兒的!

媽媽在家育兒當然是最好, 但是媽媽在知識和能力結構方面也有很多局限性, 需要強有力的社會支援系統---父親對媽媽育兒工作的積極支持與價值認同與其她媽媽充分的交流互動專業育兒人士有針對性的實際操作指導……這樣, 就能及時積極地調整媽媽的育兒心態, 消除媽媽在育兒過程中的積慮, 有效提高育兒品質。

此外。媽媽若因工作繁忙等原因不能在家看護寶寶,家裡又缺乏適宜的人教養寶寶,需要將寶寶送到托兒所去,建議最好能夠到教師素質和人數比例比較高的托兒所,看護人員(媽媽角色的扮演者)不僅需要有善良愛孩子的本性,還需要懂得兒童發展的心理規律,同時還要具備兒童教育的各項專業知識技能,這樣也能保證寶寶的身心健康發展。

希望媽媽們在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後,能更加慎重對待寶寶入託的問題,更加謹慎保姆的選擇問題,更加注意加強自身的育兒知識(尤其是寶寶的心理發展規律)的學習。也祝願寶寶們成長得更健康更快樂、媽媽們能體會到更多育兒的樂趣與成功感!

此外。媽媽若因工作繁忙等原因不能在家看護寶寶,家裡又缺乏適宜的人教養寶寶,需要將寶寶送到托兒所去,建議最好能夠到教師素質和人數比例比較高的托兒所,看護人員(媽媽角色的扮演者)不僅需要有善良愛孩子的本性,還需要懂得兒童發展的心理規律,同時還要具備兒童教育的各項專業知識技能,這樣也能保證寶寶的身心健康發展。

希望媽媽們在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後,能更加慎重對待寶寶入託的問題,更加謹慎保姆的選擇問題,更加注意加強自身的育兒知識(尤其是寶寶的心理發展規律)的學習。也祝願寶寶們成長得更健康更快樂、媽媽們能體會到更多育兒的樂趣與成功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