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字經解釋:56-66句

56、我周公, 作周禮。 著六官, 存治體。

【解釋】周公著作了《周禮》, 其中記載著當時六宮的官制以及國家的組成情況。

57、大小戴, 注禮記。 述聖言, 禮樂備。

【解釋】戴德和戴聖整理並且注釋《禮記》, 傳述和闡揚了聖賢的著作, 這使後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關禮樂的情形。

58、曰國風, 曰雅頌。 號四詩, 當諷詠。

【解釋】《國風》、《大雅》、《小雅》、《頌》, 合稱為四詩, 它是一種內容豐富、感情深切的詩歌, 實在是值得我們去朗誦的。

59、詩既亡, 春秋作。 寓褒貶, 別善惡。

【解釋】後來由於周朝的衰落, 詩經也就跟著被冷落了, 所以孔子就作《春秋》, 在這本書中隱含著對現實政治的褒貶以及對各國善惡行為的分辯。

Advertisiment

60、三傳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解釋】三傳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傳》, 左丘明所著的《左傳》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傳》, 它們都是解釋《春秋》的書。

61、經既明, 方讀子。 撮其要, 記其事。

【解釋】經傳都讀熟了然後讀子書。 子書繁雜, 必須選擇比較重要的來讀, 並且要記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62、五子者, 有荀揚。 文中子, 及老莊。

【解釋】五子是指荀子、揚子、文中子、老子和莊子。 他們所寫的書, 便稱為子書。

63、經子通, 讀諸史。 考世系, 知終始。

【解釋】經書和子書讀熟了以後, 再讀史書、讀史時必須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 明白他們盛衰的原因, 才能從歷史中記取教訓。

64、自羲農, 至黃帝。 號三皇, 居上世。

【解釋】自伏羲氏、神農氏到黃帝,

Advertisiment
這三位上古時代的帝王都能勤政愛民、非常偉大, 因此後人尊稱他們為“三皇”。

65、唐有虞, 號二帝。 相揖遜, 稱盛世。

【解釋】黃帝之後, 有唐堯和虞舜二位帝王, 堯認為自己的兒子不肖, 而把帝位傳給了才德兼備的舜, 在兩位帝王治理下, 天下太平, 人人稱頌。

66、夏有禹, 商有湯。 周文武, 稱三王。

【解釋】夏朝的開國君主是禹, 商朝的開國君主是湯, 周朝的開國君主是文王和武王。 這幾個德才兼備的君王被後人稱為三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