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情商教育>正文

七招打造寶寶“好記性”

文學泰斗巴金老先生能清晰準確地背誦數百篇文章, 他坦言這些青少年時期背誦的美文的積累, 對后來的寫作幫助很大;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童年時在貴族學校學習, 因口吃被認為遲鈍而備受冷落, 為了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 他刻苦背誦句法詞匯, 積極參加演講練習, 這使他從政生涯中能做文章妙筆生花、演講妙語連珠, 備受矚目;他掌握的英語詞匯之豐富, 被譽為世界之最。

可見, 要把平時積累起來的豐富知識加以熟練運用, 要以博聞強記為基礎。

記憶包括了記和憶的過程, 孩子誦讀就記的過程,

Advertisiment
而把記的東西再背誦出來, 則是憶的過程。

一、人記憶能力的水平, 反映在四個方面:

記憶的速度快慢;

記憶保持的時間長短;

記憶內容在重現時正確與否;

在記憶內容中提取所需要信息的速度。

其中, 記憶內容的正確性是記憶力好壞的最重要標志, 迅速從記憶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是個人才智的展現。 因此, 造就聰慧的寶寶, 爸爸媽媽不可忽視寶寶記憶力的鍛煉。

二、寶寶記憶3規律

能較好記憶形象事物, 但不善于記憶抽象事物

孩子觀察、感受過的具體形象的事物在頭腦中儲存下來的形象叫表象, 比如天安門、幼兒園、汽車等都是它們的具體的形象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表象儲存越多, 越有利于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發展思維和想像力,

Advertisiment
特別是當他認識某件事物時, 告訴他事物的名稱, 這樣具體的形象和抽象的語詞相聯系, 可以提高他的概括能力, 促進記憶的準確性與提取信息能力發展。

以機械記憶為主, 不善于理解記憶

比如, 雖然不理解, 但在成人的反復教導下, 仍能背誦很多唐詩、英語單詞等。 利用機械記憶, 讓孩子多背誦一些易于理解的兒歌、童謠, 做一些需要記憶的數字或分類概括性游戲, 有利于幫助孩子學會理解基礎上的記憶, 提高記憶能力。

記憶活動容易受情境或情緒影響

通常, 伴隨動作或較強情緒體驗的內容記憶效果更好。 比如, 受到成人表揚而情緒高漲的記憶、背誦詩歌, 記憶較快而準確;對周圍環境中形象鮮明、生動的事物記憶較深。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