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種冬季寶寶常見病,80%媽媽都會誤當感冒!

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肺部小氣管的感染, 早期易被誤當成感冒, 如果寶貝持續乾咳、喘憋, 呼吸音粗、帶有哨聲、呼嚕聲, 就可能是患了毛細支氣管炎。

毛細支氣管炎的症狀表現

毛細支氣管炎常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2~3天后, 表現為發燒和持續咳嗽及喘息, 體溫以中低度發熱為多見, 高熱少見。

喘憋為此病的特點, 喘憋發作時呼吸明顯增快, 可達每分鐘60~80次以上, 並伴有呼氣(出氣)性呼吸困難, 呼氣時間延長和呼氣性喘鳴。

病情輕重不一。 輕症患兒可表現為咳嗽和喘息, 精神佳, 吃奶和飲食睡眠不受影響。

Advertisiment
重症患兒可出現鼻翼扇動、肋間隙凹陷等呼吸困難表現, 同時可見臉色蒼白, 口周發青或紫紺, 常煩躁不安, 吃奶差;病情更重時可合併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

大部分寶貝經過治療後可緩解。

診斷標準?

對於在冬季咳嗽或喘息的小嬰兒, 出現呼吸快、咳嗽和發作性喘憋時要考慮存在毛細支氣管炎。 1歲以內健康嬰兒的呼吸頻率有很大差異, 新生兒平均為50次/分鐘, 6個月時降為40次/分鐘, 12個月時為30次/分鐘。 若無呼吸急促, 多數情況下提示不存在毛細支氣管炎。 出現這些情況時可以帶寶貝去看醫生。

醫生會根據寶貝的年齡、發病的季節, 具有咳嗽、呼吸增快以及發作性喘憋的表現, 再結合冬春季發病、年齡在2歲以下(尤其1歲以下)、咳嗽、發作性喘憋、肺部喘鳴音等情況,

Advertisiment
可明確診斷毛細支氣管炎。

通常情況下無需拍胸片, 但當寶貝病情重、治療效果不佳時需要完善胸片檢查, 以便與其他肺炎進行鑒別或識別一些併發症。 血常規化驗通常白細胞總數大致正常或略偏低, 分類多以淋巴細胞百分數升高為主。 快速C-反應蛋白大多正常。

如何預防?

提倡母乳餵養, 嬰幼兒應避免被動吸煙。 勤洗手是預防呼吸道病毒傳播的最重要措施, 家長在與寶貝接觸前, 尤其是與家中其他病患接觸前後, 都應進行洗手或手部消毒。

居家護理方法

主要以對症治療為主。 根據病情, 給予吸氧、霧化吸入、口服或靜脈用藥等。 一般不用抗病毒藥物, 若考慮合併細菌感染者,

Advertisiment
可應用口服或靜脈的抗生素治療。

患病寶貝如吃奶好、精神佳且呼吸未見明顯增快者, 可在門診治療, 可以霧化吸入治療, 同時配合一些止咳祛痰類藥物。

要保證合適的環境溫度和濕度, 相對濕度為50%~60%, 室內應用加濕器, 空氣要保持流通, 飲食要清淡, 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 少量多餐。

“敬告各位友媒, 請尊重作者及媽咪寶貝傳媒版權, 原創文章請勿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得到同意後方可轉載, 並在明顯處注明文出自媽咪寶貝傳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