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一心多用的孩子可能更聰明

一心一意的做事情確實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有些人三心二意做出來的事情卻也效果不錯。 雖然他若是集中精神就能夠做得比現在更好。 但是現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中, 一心一意搞研究和突破的人顯得很蒼白。 況且本身人也是可以一心多用的。

其實, 日常生活中許多活動本來就需要我們一心二用, 尤其是較複雜或較富創造性的活動或工作。 如飛機駕駛員在駕駛飛機的同時, 須留意地形、氣候的變化, 並認真觀察各種儀錶, 此外還得隨時注意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 鋼琴家在手指擊鍵時,

Advertisiment
眼看著琴譜, 耳聽著琴音, 大腦則在分析、判斷音樂的節奏和輕重。 顯然, 一個不能有效“分配”注意力的人, 在從事這類活動或工作時, 就會手忙腳亂。

這裡要提一下的是, 家長該改變觀念。 注重孩子注意力的分配訓練, 注意力的“分配”和注意力的“集中”一樣, 也需要後天培養, 而嬰幼兒時期對其所做的有意識培養尤為關鍵。 美國專家建議, 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 應由淺入深地進行“一心兩用”的訓練。 如:

1歲前後的嬰兒可學習一邊聽音樂一邊聽說話, 或試著一邊學說話一邊拍手, 或反復練習在注視一枚發光彩球的同時作出舉手動作, 或一邊搖動一面紅旗一邊發出呀呀的喊聲, 或一邊學步一邊聽歌。

2~3周歲的幼兒可一邊講一則簡單故事,

Advertisiment
一邊臉部做出種種表情, 或一邊背誦兒歌一邊根據內容扭動身軀, 或一邊搖動鈴鐺一邊報出鈴聲的次數, 或一邊注視眼前的圖片一邊留意別人輕擊自己背部的次數。

3周歲以上的孩子, 父母可根據其一心二用的綜合水準因材施教, 如邊講故事邊表演魔術, 邊看電視邊背誦詩歌, 邊背誦英語字母表邊以軀體動作做類比字形表演等難度較大的“一心兩用”的訓練。

不過, 父母自己也必須明白:並非所有活動或工作都是可以同時進行或同時操作的, 條件是同時關注的兩件事之中至少有一件是孩子較熟悉又較簡單的, 換句話說即是不需要花費很大注意力的。 此外, 有些場合“一心兩用”可能引發副作用,

Advertisiment
如一邊用餐一邊講故事就不宜提倡, 因為分心可抑制孩子唾液的分泌, 從而影響正常消化。 父母還須特別提醒那些坐不住的“多動”孩子:要是在聽課時看連環畫或做小動作, 那就“丟了西瓜揀了芝麻”, 得不償失啦。

一心一意的去做事情是很重要的, 但是也要看事情的性質。 現在來講, 越來越多的事情需要一心二用或者多用來完成。 所以家長要改變觀念, 對孩子進行訓練。 而且據統計, 凡是能夠輕鬆完成一心多用的孩子, 再碰到需要一心一意完成的事情的時候, 會更優秀, 而不是原來所想的那種, 無法集中精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