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快樂的童年比成才更重要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孩子的模仿能力也特別強, 但是現代社會的壓力增大, 很多父母都會打著為了孩子好的名義, 強迫孩子學這個學那個, 其實孩子更需要的是一個快樂的童年時光。

圍繞在父母的呵護下健康成長, 是孩子們最大寄望。 不論是孩子還是父母, 或是家庭中的一份子, 只要處於一個完整家庭中, 做到好的教育是對孩子的基礎打下良好的根基。 教育應該遠離功利和實用, 應該培養健康、善良的生命, 活潑、智慧的大腦, 豐富、高貴的靈魂, 如果是這樣, 我們的教育就算是真正成功了。

Advertisiment
如果錯誤的教育, 會引導孩子走入錯誤的方向, 那真比不教育更危險和糟糕。 教育即生長。 千真萬確。

教育不是強行把一些能力從外面放到人這個容器裡面去 , 這些能力在人性中本來就已經存在了, 教育只是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讓它們正常地生長。 這意味著生長本身就是目的, 並不是在生長的前頭另外還有一個目的, 比如說將來適應社會、謀求職業、做出成就之類。 那些謀職之類的東西當然不是不要, 但它們不是生長的目的, 只要你生長得好, 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那些東西自然 能夠解決。 當孩子無憂無慮地玩耍時, 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經事去打擾他;當孩子編織美麗的夢想時, 不要用你眼中的現實去糾正他。

孩子雖是借你而來,

Advertisiment
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愛, 卻不可給他想法, 因為他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執意要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軌道, 當你這樣做的時候, 你正是在粗暴地奪走他的童年。 爸爸媽媽似乎總是深遠謀慮,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為他將來有一個好職業而操心勞神, 拼命讓孩子上各種課外班, 更有一 些商家用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來誘惑家長。 可是, 如果一個人身心不能自由健康的發展, 只學得技能, 將來怎麼會有發展呢?

一個人從童年、少年到青年, 原是人生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階段, 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價值。 多麼寶貴的童年和青春, 竟為了如此渺小的一個目標做了犧牲。 用生長的眼光看,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自身的價值,

Advertisiment
每個階段的價值都應該得到實現。

教育應該遠離功利和使用, 而去培養高貴的靈魂。 也許我們父母都太重實用了, 什麼東西都要問有沒有用, 這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個大弱點。 如果一個人 所受的教育只是學了一點知識和技能, 學習的目的就是一心想謀得一個好的職業, 經濟目的決定一切, 那麼, 在他們走上社會之後, 人與人之間就只有低水準的物質 利益的競爭, 有這樣的人組成的社會當然不是一個好的社會。

錯誤的教育比不教育更可怕嗎?

教育應該遠離功利和實用, 應該培養健康、善良的生命, 活潑、智慧的大腦, 豐富、高貴的靈魂, 如果是這樣, 我們的教育就算是真正成功了。 如果錯誤的教育, 會引導孩子走入錯誤的方向,

Advertisiment
那真比不教育更危險和糟糕。 教育即生長。 千真萬確。

孩子的心聲:

親愛的爸爸媽媽, 我知道您所說、所做都是為了我好, 但您可知, 我也有好多好多的話想對您說。

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 不要天天嘮叨。 希望能讓我做一些主。 在我寫作業時不要打擾。 不要老讓我學, 給我一點娛樂的時間。 不要光拿我們跟別人比。 不要吵架, 家庭要和睦。 不要用粗暴的語言對我。 要換位思考。 不要說話不算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