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合格的媽媽應該怎樣教寶寶學走路?

寶寶學走路在各年齡段的具體體現

學走路是每個寶寶的必經階段, 寶寶從呱呱落地, 會爬到會走路, 慢慢地走來, 然而寶寶學走路要經過怎樣的過程, 什麼時候寶寶以及自己開始練習行走, 這正是很多媽媽都想知道的, 下面讓我們從來探討寶寶發育的過程講寶寶行走:

5個月:彈跳的皮球。 如果你抱著他站在你的大腿上, 他會像一個皮球一樣在你腿上跳上跳下, 而且在大約兩個月中, 這都是他非常喜歡的一種運動。

8個月:努力扶物站立。 他會抓著身邊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站起來。 一旦第一次站立成功了,

Advertisiment
他就不再滿足於規規矩矩地坐著了。 隨後, 他開始練習爬行, 練習扶物行走, 這樣一來, 他就可以去夠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了。

9~10個月:蹲下起來。 嬰兒開始學習如何彎曲膝蓋蹲下去, 和如果站累了怎麼樣坐下。 從站到蹲或坐遠不像成人以為的那麼簡單, 這個動作對嬰兒來說, 是個大工程, 而且預示是危險。

11個月:自由伸展。 此時, 他很可能已經能夠獨自站立、彎腰和下蹲。 如果抓住你的手, 他也可以和你一同走路, 但還要經過幾周的練習才敢鬆開成人的手自己走。

13個月:蹣跚獨步。 大約有3/4的孩子可以在這個階段搖搖晃晃地自己走了, 但也有些孩子直到16個月才能自己走。

14個月:熟練的走路SHOW。 能夠獨自站立, 蹲下再起來,

Advertisiment
甚至有的能夠倒退一兩步拿東西。

15個月:自由地遊走。 大部分孩子能夠走得比較熟練, 喜歡邊走邊推著或拉著玩具玩。

0-6歲寶寶肢體運動發育指標

1個月內

第一周, 胳膊和雙腿還沒有完全伸展開, 蜷縮著身體, 當他感覺到很大的聲音或突然的動作時會自動拱起背來, 伸開手臂和腿, 但這些運動多屬無意識和不協調的;一周後, 寶寶會四肢會伸展, 出現一些特定的肢體反射運動, 手有抓握的能力。 大人把手指放入小寶貝的手掌中, 他們會立即有回握反應;觀察他睡覺時手是否有自發的握拳和張開的動作。

2個月

兩個月時, 寶寶俯臥起來大約能支持30秒鐘時間, 臉與床呈45度。 由於先天反射還沒消失, 會經常賺著拳頭。 寶寶俯臥,

Advertisiment
雙手放在頭的兩側, 大人在前面用玩具逗引, 看寶寶會不會抬頭。

3-4個月

3個月時, 寶寶俯臥抬頭與創面呈90°, 俯臥時可用前臂撐起, 可以自己從仰臥轉為側臥, 自己的兩隻小手已經能相握, 抓握能長達30秒。 讓寶寶俯臥, 兩臂放在頭兩側, 大人用玩具在前面逗引寶寶;讓寶寶仰臥, 穿著寬鬆, 手臂能左右活動時, 兩手會在胸前接觸。

4個月時, 扶著寶寶的髖部能坐、試翻身, 俯臥位兩手支撐可以抬起全身;能靠坐十至十五分鐘, 頭直立、平穩、背挺直;俯臥時, 能昂頭與平面呈90度, 仰躺時, 可以伸長脖子看手夠腳;可以有限地彎曲腰以下的肌肉;能提高臀部;俯臥時可以從一邊滾向另一邊, 可以由俯臥滾成側臥或仰躺。

5-6個月

5個月時, 雙手扶著寶寶腋下,

Advertisiment
寶寶能在床上或大人腿上站立兩秒鐘以上;寶寶仰臥, 在其上方懸掛玩具, 能抓住玩具;能先後用兩手抓住兩塊積木。

6個月的寶寶在俯臥時, 能用肘支撐著將胸抬起, 但腹部還是靠著床面, 仰臥的時候喜歡把雙腿伸直舉高。 能夠較為平衡地背靠枕頭坐著, 能夠肚子貼在地上爬。 可以用一隻手拿東西。

7-8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可以不用支撐坐起來了, 另外寶寶的翻身動作已經很靈敏了, 肢體動作相當活躍。 寶寶的平衡能力發展得相當好了, 頭部運動也非常靈活。 用手指捏東西, 會扶杯喝水, 會自己吃東西。 能夠翻身、能夠爬、也能夠站立。 父母可以雙手扶著寶寶腋下, 看看寶寶是否上下跳躍。 觀察寶寶是否會拿著兩個東西,

Advertisiment
然後對碰。 觀察寶寶是否會去捏玩具, 張開手讓大人抱抱。

9個月

寶寶這個時候已經可以“坐如鐘”了, 坐的穩穩當當地, 坐著地時候會轉身, 也會自己站起來, 站起來之後可以坐下;扶住寶寶雙手讓其學走路。 觀察寶寶坐下的時候能不能不用依靠家俱站起來;大人扶住寶寶鼓勵其邁步, 寶寶能邁2-3步。

10-12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能夠獨自站起來, 並且靠著學步車慢慢地走幾步;11個月的寶寶已經可以在大人用一隻手牽著的情況下走路;1歲的寶寶能獨立站片刻, 不用扶也能走幾步, 彎腰、招手、蹲下再站起更是不在話下, 開始喜歡學走。

一隻手可以拿兩塊小積木, 手指的靈活性增強, 兩隻手也學會了分工合作。 看看寶寶把玩具扔掉之後能不能自己撿起來, 會不會用拇指和食指捏起東西。可以把書打開再合上,喜歡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動作,手指的應用也更加靈活。雙臂能上下前後運動,能牽著大人的手上下樓梯,能自己玩搭積木;小手也開始變得靈活,會穿珠子、投豆子等。

2歲

會獨自上下樓,能金雞獨立;會簡單書寫;會拍球、抓球和滾球;會做一些生活中的精細動作。寶寶單腳站立2秒以上;會兩腳交替上下樓;能寫出0和1;能做一些開瓶蓋、解紐扣、剪紙等精細動作。

3-4歲

會騎小三輪,能快速跑步,但有時還會跌掉,會使用剪刀,能端裝水較滿的水杯,能自己脫褲子衣服、穿褲子、穿沒有紐扣的衣服;能畫直線和簡單人物、風景畫。

能較精確的把球投兒童式籃球架的框裡;能自如的雙腳跳過障礙;能自己扣紐扣;會折紙做簡單的手工。

5-6歲

可以開始學寫字,但還寫不好;已經會邊跑邊拍球,能精確按照紙上畫好的線路裁剪圖形。能從三層臺階上跳下來,落地平穩;立定跳遠在80釐米以上;單腳連續跳30下以上;會花樣拍樣;會運球跑。具有較熟練的繪畫和手工製作技能。

寶寶學走路的好處

有些爸媽以為爬行是寶寶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注意創造條件讓寶寶早點學爬和多爬,甚至覺得不會爬就直接走也沒關係,其實這對寶寶來說是其成長路上的一大遺憾。

1、完善平衡協調功能

爬行時寶寶必須把頭、頸項抬起來,胸腹離地,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

這不僅使手、腳、胸、腹、背、手臂和腿的肌肉得到鍛煉而逐步發達起來,而且爬行是個全身的動作,必須靠手腳運動協調才能爬得好、爬得快,所以也使寶寶身體的平衡協調功能得到完善,從而為以後站立、行走、跳躍打下良好基礎。

2、刺激大腦更聰明

寶寶學會爬行以後,擴大了視野和接觸範圍,通過運用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刺激了大腦,促進各方面的協調,對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的開發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寶寶吃更多睡更香

爬行還能提高寶寶的新陳代謝水準,有助於身體的生長發育。爬行,對寶寶來說可謂是一項劇烈的運動,能量消耗較大,這種活動與坐著相比能量消耗要多1倍,比躺著要多兩倍。由於身體能量消耗增多,寶寶就吃得多、睡得香,身體也長得快、長得結實。

寶寶學走路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第一階段:父母可利用學步用的推車或是學步車,協助寶寶忘記走路的恐懼感覺學習行走。

第二階段:訓練寶寶學習蹲站的方式為父母將玩具丟在地上,讓寶寶自己撿起來。

第三階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兩頭,讓寶寶慢慢從爸爸的這一頭走到媽媽的那一頭。

第四階段:讓寶寶練習爬樓梯,如家中沒有樓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讓寶寶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練習。

第五階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邊高、一邊低的斜坡,但傾斜度不要太大,讓寶寶從高處走向低處,或由低處走向高處,此時父母須在一旁牽扶,以防止寶寶跌下來。

寶寶摔倒後不願意走路怎麼辦?

1、讓她愉快地獨自走路,不要硬叫她獨自行走。需知愉快的心境是學習所必須的,我們大人也一樣。她如果不想走,你硬叫她走,她不高興走,會產生逆反心理,索性蹲下不走了。

2、把走路不當一回事,在生活中,讓她在極短距離內拿來一樣東西,送一樣東西給爸爸,在拿的路上,可以扶東西,可以爬行,不批評,不硬拽,讓她輕鬆的情景中完成獨走的任務。

3、由於她摔過跤,所以她很怕再摔跤,以致不願獨自行走。這次一定要儘量小心,讓她在走路時不摔倒。可以牽她一隻手、可以讓她牽你一個指頭、可以讓她走一會兒扶東西、可以讓她蹲下,待她平衡掌握好了,再完全放手,只在一旁保護,就可以了。如果這次再學習獨走,不摔跤了,她就會有自信心,願意一個人走了。

4、孩子13個月,還不能獨走自如,你也不必太著急,因為極大多數兒童要到15個月才獨走自如呢!很可能你會把這種焦急的心情向她表露,甚至還會批評,生拉硬拽,這就適得其反了。

5、孩子在短距離內走路時,沒有要扶,沒有要牽手,也沒有跌倒,完成一次任務(比如拿一樣東西、送一樣東西)後,要大大表揚,這可建立起她的自信心,她一定會願意試一試在較長的距離中獨自走路,這樣,慢慢地,她就會完全獨自走路了。

調整家居佈置,安全第一

寶寶學步期間,最重要的還是替他排除危險,寶寶的小手不老實,喜歡隨意亂抓,他感興趣的地方都是容易引發危險。

陽臺:窗戶、陽臺:家中的窗戶和陽臺要有護欄,欄杆間隔縫隙要小些,避免寶寶由於好動發生危險。陽臺上不要擺放小凳子,容易使寶寶誤爬上,而導致危險。

家居:所有的傢俱都不應妨礙寶寶的行走,床沿等部分可以當作寶寶的走路扶手,但寶寶能碰到的地方不要露出棱角來,以免寶寶跌倒時撞擊受傷。

門窗:寶寶容易在開關門中發生夾傷,父母可使用門防夾軟墊來避免危險;至於窗戶方面,最怕寶寶走到窗邊玩窗簾繩,如此容易發生被繩子纏繞造成窒息的危險。

地板:不要在擦地後讓寶寶走路,這樣會因路面濕滑而時小寶寶跌倒,最好還是選擇鋪防滑軟墊。

tips:

1、給電源插座改善安全套。

2、把小物體放在寶寶夠不著的地方

3、收好鋒利的物品

4、端走熱水

5、收好藥瓶和塑膠袋

會不會用拇指和食指捏起東西。可以把書打開再合上,喜歡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動作,手指的應用也更加靈活。雙臂能上下前後運動,能牽著大人的手上下樓梯,能自己玩搭積木;小手也開始變得靈活,會穿珠子、投豆子等。

2歲

會獨自上下樓,能金雞獨立;會簡單書寫;會拍球、抓球和滾球;會做一些生活中的精細動作。寶寶單腳站立2秒以上;會兩腳交替上下樓;能寫出0和1;能做一些開瓶蓋、解紐扣、剪紙等精細動作。

3-4歲

會騎小三輪,能快速跑步,但有時還會跌掉,會使用剪刀,能端裝水較滿的水杯,能自己脫褲子衣服、穿褲子、穿沒有紐扣的衣服;能畫直線和簡單人物、風景畫。

能較精確的把球投兒童式籃球架的框裡;能自如的雙腳跳過障礙;能自己扣紐扣;會折紙做簡單的手工。

5-6歲

可以開始學寫字,但還寫不好;已經會邊跑邊拍球,能精確按照紙上畫好的線路裁剪圖形。能從三層臺階上跳下來,落地平穩;立定跳遠在80釐米以上;單腳連續跳30下以上;會花樣拍樣;會運球跑。具有較熟練的繪畫和手工製作技能。

寶寶學走路的好處

有些爸媽以為爬行是寶寶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注意創造條件讓寶寶早點學爬和多爬,甚至覺得不會爬就直接走也沒關係,其實這對寶寶來說是其成長路上的一大遺憾。

1、完善平衡協調功能

爬行時寶寶必須把頭、頸項抬起來,胸腹離地,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

這不僅使手、腳、胸、腹、背、手臂和腿的肌肉得到鍛煉而逐步發達起來,而且爬行是個全身的動作,必須靠手腳運動協調才能爬得好、爬得快,所以也使寶寶身體的平衡協調功能得到完善,從而為以後站立、行走、跳躍打下良好基礎。

2、刺激大腦更聰明

寶寶學會爬行以後,擴大了視野和接觸範圍,通過運用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刺激了大腦,促進各方面的協調,對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的開發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寶寶吃更多睡更香

爬行還能提高寶寶的新陳代謝水準,有助於身體的生長發育。爬行,對寶寶來說可謂是一項劇烈的運動,能量消耗較大,這種活動與坐著相比能量消耗要多1倍,比躺著要多兩倍。由於身體能量消耗增多,寶寶就吃得多、睡得香,身體也長得快、長得結實。

寶寶學走路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第一階段:父母可利用學步用的推車或是學步車,協助寶寶忘記走路的恐懼感覺學習行走。

第二階段:訓練寶寶學習蹲站的方式為父母將玩具丟在地上,讓寶寶自己撿起來。

第三階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兩頭,讓寶寶慢慢從爸爸的這一頭走到媽媽的那一頭。

第四階段:讓寶寶練習爬樓梯,如家中沒有樓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讓寶寶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練習。

第五階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邊高、一邊低的斜坡,但傾斜度不要太大,讓寶寶從高處走向低處,或由低處走向高處,此時父母須在一旁牽扶,以防止寶寶跌下來。

寶寶摔倒後不願意走路怎麼辦?

1、讓她愉快地獨自走路,不要硬叫她獨自行走。需知愉快的心境是學習所必須的,我們大人也一樣。她如果不想走,你硬叫她走,她不高興走,會產生逆反心理,索性蹲下不走了。

2、把走路不當一回事,在生活中,讓她在極短距離內拿來一樣東西,送一樣東西給爸爸,在拿的路上,可以扶東西,可以爬行,不批評,不硬拽,讓她輕鬆的情景中完成獨走的任務。

3、由於她摔過跤,所以她很怕再摔跤,以致不願獨自行走。這次一定要儘量小心,讓她在走路時不摔倒。可以牽她一隻手、可以讓她牽你一個指頭、可以讓她走一會兒扶東西、可以讓她蹲下,待她平衡掌握好了,再完全放手,只在一旁保護,就可以了。如果這次再學習獨走,不摔跤了,她就會有自信心,願意一個人走了。

4、孩子13個月,還不能獨走自如,你也不必太著急,因為極大多數兒童要到15個月才獨走自如呢!很可能你會把這種焦急的心情向她表露,甚至還會批評,生拉硬拽,這就適得其反了。

5、孩子在短距離內走路時,沒有要扶,沒有要牽手,也沒有跌倒,完成一次任務(比如拿一樣東西、送一樣東西)後,要大大表揚,這可建立起她的自信心,她一定會願意試一試在較長的距離中獨自走路,這樣,慢慢地,她就會完全獨自走路了。

調整家居佈置,安全第一

寶寶學步期間,最重要的還是替他排除危險,寶寶的小手不老實,喜歡隨意亂抓,他感興趣的地方都是容易引發危險。

陽臺:窗戶、陽臺:家中的窗戶和陽臺要有護欄,欄杆間隔縫隙要小些,避免寶寶由於好動發生危險。陽臺上不要擺放小凳子,容易使寶寶誤爬上,而導致危險。

家居:所有的傢俱都不應妨礙寶寶的行走,床沿等部分可以當作寶寶的走路扶手,但寶寶能碰到的地方不要露出棱角來,以免寶寶跌倒時撞擊受傷。

門窗:寶寶容易在開關門中發生夾傷,父母可使用門防夾軟墊來避免危險;至於窗戶方面,最怕寶寶走到窗邊玩窗簾繩,如此容易發生被繩子纏繞造成窒息的危險。

地板:不要在擦地後讓寶寶走路,這樣會因路面濕滑而時小寶寶跌倒,最好還是選擇鋪防滑軟墊。

tips:

1、給電源插座改善安全套。

2、把小物體放在寶寶夠不著的地方

3、收好鋒利的物品

4、端走熱水

5、收好藥瓶和塑膠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