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頭顱血腫怎麼辦】新生兒頭顱血腫的形成

養生之道網導讀:

新生兒頭顱血腫怎麼辦?新生兒頭顱血腫是一種產傷, 是胎兒通過產道時顱骨膜下血管受到擠壓、牽拉而破裂, 血液積聚引起的。 那麼, 新生兒頭顱血腫怎麼辦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新生兒頭顱血腫的形成

Advertisiment

頭顱血腫發生是由於分娩時胎兒頭部受到過度擠壓與骨盆摩擦, 或由於自行分娩困難, 行助產手術如負壓吸引、產鉗助產導致頭顱骨膜牽移引起骨膜下血管破裂, 血液積聚在骨膜下而形成的。 由於骨膜緊貼在骨的邊緣, 故血腫不越過骨縫線。

頭顱血腫在早期觸摸有飽滿感, 以後呈有液體波動感, 日久後由於血腫從邊緣部位開始鈣化沉著, 在血腫周圍形成硬環, 而中央部位還有波動感, 一般血腫在2周到1個月左右吸收, 但也有血腫長達4個月才吸收。

頭顱血腫常與頭皮水腫相混淆。 頭皮水腫又稱產瘤、先鋒頭,

Advertisiment
發生在頭產位的嬰兒, 由於分娩時產程過長, 頭部先露的部位軟組織發生水腫。 頭皮水腫在新生兒出生後立即出現, 可超過骨縫和中線, 界限不清楚, 腫物無波動感, 但壓之有凹陷, 常在數天內水腫消失。

有時, 頭顱血腫和頭皮水腫同時存在, 血腫隱於水腫之中, 待水腫消退後方顯出血腫。

頭顱血腫和頭皮水腫都不需要治療, 可自行吸收消失, 不宜穿刺抽出血液, 以免發生感染。 平時也不要用手揉摸, 不僅不能消腫, 反而會加重出血。

新生兒頭顱血腫臨床表現

患兒多為足月兒, 體重多超過2500克, 出生時良好, 數小時後發現頭顱血腫或發現於出生後1~4天。

1.頭顱血腫

頭顱血腫又稱骨膜下血腫, 血腫位居頂骨或後頂骨, 常位於一側或兩側頂骨部,

Advertisiment
兩側同患頭顱血腫者偶見之, 額骨、枕骨及顳骨三處同時發生血腫者亦間或有之, 由於骨膜下出血緩慢血腫, 多在生後數小時或2~3天才明顯, 1周內達最大範圍, 以後漸吸收縮小, 血腫界限清楚不越過骨縫, 有波動感, 局部患處皮膚顏色無改變, 個別患兒的血腫局部皮色發紅。 初起時中部血腫處緊張, 其後血腫處頂部呈現波動, 頭顱血腫吸收較慢, 因大小不同可在2周至3個月左右消退。 吸收時周圍基底的骨膜下, 因有石灰鹽存在, 堅硬而參差不平, 先在血腫邊緣形成隆起的骨化的硬邊, 中央凹陷呈火山口樣改變。 血腫中有滲出物, 其吸收時間的長短, 視血腫的大小而異, 長者3~4個月, 短者約2個月。 堅硬不平的邊緣亦能漸次消失惟需時更長。
Advertisiment
有時血液透過頭顱的骨折部或裂隙而在顱骨與頂腦膜之間形成顱內血腫。 此種血腫範圍較小, 但偶亦能壓迫大腦而出現腦症狀。 個別患兒頭顱血腫甚大波及眼瞼及前額, 患兒出現蒼白、休克, 可因突然迴圈衰竭而死亡。 頭顱血腫可受凝血因數Ⅱ、Ⅶ、Ⅸ、Ⅹ濃度的下降而加重。

2.帽狀腱膜下血腫

生後不久即見頭皮局限性腫脹出血, 可通過軟組織擴散, 出血量較少時血腫範圍較局限;出血量多時腫脹範圍逐漸擴大, 可累及整個頭皮甚至波及額、眼周枕或頸背部, 血腫有波動感常使前囟不易捫清, 所覆皮膚可呈青紫色, 出血嚴重時可致貧血或低血容量休克, 若不及時治療可引起死亡。

新生兒頭顱血腫怎麼辦

Advertisiment

頭顱血腫不是一出生就有的, 大多數在新生兒出生幾小時至幾天內出現, 然後逐漸增大, 在出生後l周達到頂峰, 此後慢慢減小, 于2周~3個月時消失。 如果在2個月之後血腫仍然巨大, 則需要請醫生説明清除。

頭顱血腫一般出現在頭頂, 偶爾出現在頭頂兩側, 很少見於枕骨和額骨。 肉眼就可以看到孩子頭頂部的血腫, 邊緣非常清楚。 剛出現時, 用手摸感覺飽滿;後來中間有波動感, 而周圍變硬。

一般情況下, 醫生都會注射維生素K説明新生兒凝血, 這對有頭顱血腫的新生兒很有意義, 可以避免血腫加重。

因為頭顱血腫大多數可以自行吸收而消失, 所以不應抽吸血腫, 以免感染。 在最初幾天可以做局部冷敷, 防止血腫繼續增大。 另外新生兒睡覺時,應注意不要壓到血腫處。

以上就是對新生兒頭顱血腫怎麼辦的介紹,相信大家都有所瞭解了。希望對媽媽們有所幫助。

另外新生兒睡覺時,應注意不要壓到血腫處。

以上就是對新生兒頭顱血腫怎麼辦的介紹,相信大家都有所瞭解了。希望對媽媽們有所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