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情緒發展】寶寶情緒特點

養生之道網導讀:

瞭解寶寶情緒發展對寶媽極為重要, 那麼如何瞭解寶寶情緒發展?瞭解寶寶情緒發展並不困難。

大多數人都熟悉“可怕的兩歲”這個階段。

Advertisiment
這是因為一個2歲的孩子正在經歷情感發展, 在情緒上和行為上會出現很多失控, 這些都會讓爸爸媽媽深感苦惱。 但是, 如果當你知道孩子在生命中的頭幾年情緒發展階段與特點時, 你就不會變得束手無策。

孩子情緒發展階段與特點

0-1歲

對於2個月或者3個月的寶寶來說, 他已經開始學會真正微笑, 並表達痛苦和喜悅。 3或4個月大時, 孩子能夠表達出感興趣、吃驚、挫折、快樂和痛苦。 從4個月到9個月, 一個孩子將會對他的主要照顧者表達特定的親密, 在這個階段, 寶寶還將顯示憤怒、恐懼和害羞等情緒。

當一個孩子年齡接近1歲的時候, 他可能開始表現出對陌生人的焦慮和恐懼。 孩子們不會讓一個陌生人接近,

Advertisiment
甚至不希望陌生人注視自己。 同樣的, 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好奇開始和害怕聯繫在一起, 不再只是之前單純的好奇。

1-2歲

寶寶18個月的時候, 他開始有一整套的情感表達, 包括發脾氣、待人變得熱情等等。 2歲的時候, 孩子可以表現出非常友好、溫和、平靜、感激和熱情等情緒, 同樣的, 遇到困境時, 他也會變得很容易沮喪、會無緣無故地尖叫、緊張而僵硬, 這都是2歲的孩子完整表達出來的情緒。

2-3歲

當孩子到了3歲的時候, 他對於自己情緒的控制變得更好, 能夠通過語調和面部表情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3歲的孩子開始控制自己的情感。 然而, 在行為上, 由於獨立意識的發展, 仍然會表現出容易焦慮、專橫、任性的行為。

3-4歲

一個4歲的孩子開始顯示一個明確的個性特徵,

Advertisiment
再一次表現出情感上的平衡和溫和。 4歲的孩子會喜歡新事物, 喜歡興奮和冒險, 還能夠對其他事物表現出同情和關注。 但是, 4歲的孩子負面行為也會發生變化, 他可能會詛咒別人, 還可能學會撒謊。

教孩子如何控制情緒

隨時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前面列出了24中積極的性格和品格, 其實還有更多沒有列出來的, 比如信任、平等、尊重等等。 我們平時少看孩子的所謂缺點和錯誤, 以及能力上的種種不足, 多去發現孩子這些優秀品格的表現, 一旦發現, 就及時肯定, 這樣久了, 孩子就會更多地朝這些方向去發展。

現在的家長們對能力上關注過多。 我們可以這樣想, 孩子長大後, 哪樣能力有機會得到發揮,

Advertisiment
這很難說, 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卻是處處有用的。 能力有可能被埋沒被荒廢, 但性格和品格卻永遠不會。

對成長感的識別和強調

我發明了這個詞:成長感。 我們成年人都會在發現自己有所成長時感到欣喜, 對於孩子來說, 成長就更是他們的全部, 所以更加重要。 每當孩子有進步時, 我們及時指出來, 讓他看到, 告訴他, 你記得不, 你去年、上個月還是什麼樣呢, 現在都可以做到這樣了!

進步、提高、成長, 這是最能體現孩子自身價值的。 隨時抓住時機, 發現具體的進步, 告訴孩子, 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優秀!

培養興趣愛好, 提供投入做事的機會

對興趣愛好的培養, 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心理學家發現, 一個有著成熟的興趣愛好的人,

Advertisiment
他們對新事情更感興趣, 學習能力更強。 因為他們的學習更是出於內在動機, 他們有更頑強的意志力和激情。

我覺得, 興趣愛好的作用, 除了益智、陶冶情操、休閒等等, 它還可以像一個心靈上的朋友一樣, 讓人在歡樂時去跟它分享、憂傷時跟它傾訴。 另外, 它或許還能給人提供一個新的身份, 讓你有更豐富的人生體驗。 比如, 你是一位教師, 但走出教室, 你或許告訴別人你是一個烘焙高手。

但是最重要的還不是這些。 興趣愛好能給我們提供一個讓我們能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機會, 這種投入的感覺非常寶貴。 有心理學家把這叫“酣暢感”, 據說這是一個快樂的重要來源。 當你做你愛好的事情時, 你全神貫注, 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的存在。莊子幾次描述過這樣的情形。按照他的說法,這時你與“道”相連通,所以會有鬼斧神工的發揮。

而達到這種酣暢感的秘訣是,你的技術和挑戰達成一種微妙的平衡。就是說,你做的事情的難度剛好跟你的水準相當。當然這個事最好是你喜歡做的。不過話說回來,很多時候,即使中性的事情,比如寫作業,如果能力和難度程度相當,我們都會享受這個過程。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想想,應該選擇哪些事情給孩子去做。我們出於愛心,總想給孩子更多的享受。但是,讓他被動地享受,比如看電視、吃東西,他的樂趣也有,只是這些樂趣膚淺、短暫。而稍有點挑戰的事,他反倒更能投入。難度如果過大,他就又沒了興趣。

其實小孩在玩遊戲時,常常就能體驗到這種酣暢感。我女兒玩時,如果我問她吃不吃蘋果之類的話,通常她完全聽不進去。所以孩子投入地、自由地玩,這非常有價值,我們要多鼓勵,少打擾。

孩子大一些之後,做事往往就參雜了很多功利心,有了壓力,難以全心投入。現在很多的興趣班更是把興趣變得沒趣了。我們家長要多反思自己在其中的作用。

細心呵護健康成長。

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的存在。莊子幾次描述過這樣的情形。按照他的說法,這時你與“道”相連通,所以會有鬼斧神工的發揮。

而達到這種酣暢感的秘訣是,你的技術和挑戰達成一種微妙的平衡。就是說,你做的事情的難度剛好跟你的水準相當。當然這個事最好是你喜歡做的。不過話說回來,很多時候,即使中性的事情,比如寫作業,如果能力和難度程度相當,我們都會享受這個過程。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想想,應該選擇哪些事情給孩子去做。我們出於愛心,總想給孩子更多的享受。但是,讓他被動地享受,比如看電視、吃東西,他的樂趣也有,只是這些樂趣膚淺、短暫。而稍有點挑戰的事,他反倒更能投入。難度如果過大,他就又沒了興趣。

其實小孩在玩遊戲時,常常就能體驗到這種酣暢感。我女兒玩時,如果我問她吃不吃蘋果之類的話,通常她完全聽不進去。所以孩子投入地、自由地玩,這非常有價值,我們要多鼓勵,少打擾。

孩子大一些之後,做事往往就參雜了很多功利心,有了壓力,難以全心投入。現在很多的興趣班更是把興趣變得沒趣了。我們家長要多反思自己在其中的作用。

細心呵護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