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爸爸去哪兒》引熱議 星爸誰最懂溝通?

爸爸去哪兒》節目開播以來備受關注, 上周播出的第二期節目讓觀眾看到更多了這5對父子之間的細節, 對5位元爸爸的教育方式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5位元爸爸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大相徑庭, 取得的效果也大有不同。 那麼, 你認為哪位元爸爸的溝通方式是最有效的呢?

林志穎&小Kimi:引導的溝通方式

效果:★★★★☆

鏡頭一:小Kimi被突然響起的鬧鐘嚇哭, 林爸爸馬上回房間哄孩子, “懲罰”了闖禍的鬧鐘後告訴Kimi鬧鐘會響的原因, 成功讓Kimi和鬧鐘成為了“好朋友”。 在第一期節目中, 林爸爸也成功讓Kimi把死掉的大蜘蛛當成玩具,

Advertisiment
玩得不亦樂乎。

鏡頭二:Kimi嫌累不願意走路求抱抱, 林爸爸鐵面無私不允許, 一邊拿“村長”當擋箭牌, 另一方面不停指著“蝴蝶”、“直升機”等轉移Kimi注意力, 最後成功讓Kimi走到目的地。

鏡頭三:石頭去找鍋後, 林爸爸讓Kimi向阿姨打聽石頭哥哥下落, Kimi不敢和阿姨說話, 被林爸爸用“開車”誘惑, 成功和阿姨“搭訕”。

小編有話:林爸爸和兒子的溝通方式秉承了臺灣更注重親子互動和精細的教育觀。 林志穎每次和兒子說話都會蹲下身子平視孩子, 讓自己處在一個和孩子平等的談話地位。 在引導上, 林志穎也是一位高手, 幾乎每次和Kimi的溝通都是成功的:讓Kimi交出深愛的小黃、讓Kimi接受最破的3號房、讓Kimi和可怕的蜘蛛鬧鐘成為朋友……當觀眾看到4歲不到的Kimi乖乖聽話把打碎的雞蛋擦乾淨時,

Advertisiment
在感歎這孩子的懂事的同時, 不得不佩服林爸爸強大的溝通和教育能力。

專題:《爸爸去哪兒》別人看綜藝 我們看育兒

———————————————————————————————————————————————

有獎調查2013年度母嬰產品口碑調查

調查將分嬰幼兒奶粉、紙尿褲、營養品、輔食、洗護用品、餵養用品六個品類, 旨在真實反映消費者購買選擇和消費訴求, 通過專業資料分析, 給父母提供真實、權威的母嬰產品消費指引。 >>馬上參與調查

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給孩子選擇權

許多家庭, 日常的親子談話大多是大人一直在做主導。 無論是教孩子學習課本知識還是人生道理, 許多家長都是滔滔不絕, 大道理不斷, 其實孩子真沒聽進去多少東西, 幾乎都是家長在自說自話而已。

Advertisiment

想要達到和孩子良好的溝通效果, 家長不妨讓孩子掌握談話的主動權。 若孩子是談話的主導人, 家長一定會收到一堆“是或不是”的問題。 家長不一定要對這些問題作出正確回答, 可以通過引導讓孩子自己找出答案。

在引導孩子提問的同時, 家長也可以用提問的方式, 給予孩子“選擇權”。 許多家長一味佈置好任務要求孩子完成, 孩子無法拒絕, 自然會產生反抗的心理。 可以先和孩子分析做這件事情的好處和壞處, 再詢問他這樣做“好不好?”這樣孩子的接受度會高很多。

這樣的交流方式, 能讓家長緩解和孩子交流的構詞壓力, 同時也能讓家長你瞭解到孩子的成熟度, 掌握他們已經學到了哪種類型的事情。 這些都有助於家長將來在向孩子解釋其他事情的時候使用最恰當的詞語。

Advertisiment
而且提問式的溝通有更好的學習效果, 這讓孩子學習得更多他感興趣的事物, 而不是家長認為他感興趣的事物。

專題:《爸爸去哪兒》別人看綜藝 我們看育兒

———————————————————————————————————————————————

有獎調查2013年度母嬰產品口碑調查

調查將分嬰幼兒奶粉、紙尿褲、營養品、輔食、洗護用品、餵養用品六個品類, 旨在真實反映消費者購買選擇和消費訴求, 通過專業資料分析, 給父母提供真實、權威的母嬰產品消費指引。 >>馬上參與調查

王岳倫&王詩齡:放養的溝通方式

效果:★★★

鏡頭一:小詩齡不願意學唱歌, 想要去和小羊玩, 王爸爸:“不學的話咱們比賽就會輸, 輸了中午就不能吃飯, 不能吃飯你就會餓!”小詩齡立即乖乖拿起樂譜,

Advertisiment
端正了學習態度努力學唱, 王爸爸在一旁露出得逞的壞笑。

鏡頭二:小詩齡不願意出門, 濃重的起床氣爆發, 大哭起來。 王爸爸:“別哭了, 再哭那什麼了啊!”女兒繼續大哭不止。

鏡頭三:睡覺前, 父女倆在床上談心。 王爸爸:“已經很多次了, 你有個很大的問題你知道嗎?”王詩齡:“發脾氣。 ”王爸爸:“不止啊, 你發脾氣的時候, 無論手上有什麼東西你都把它扔地上。 你覺得這樣做對嗎?為什麼每次都這樣做呢?”小詩齡低頭思索。

小編有話:從兩期節目中可以看出, 王嶽倫在家屬於甩手掌櫃型爸爸, 小詩齡的甜嘴巴應該是得益于媽媽的精心教導, 反而爸爸平日在女兒的教育上占的份額不大。 從王嶽倫和詩齡的溝通中可以看出, 每次詩齡哭王爸爸的反應都是慢半拍,而且不懂得孩子哭的原因;面對孩子哭泣也不知道如何去哄。不過小編也驚歎小詩齡強大的適應能力,不挑食好說話嘴巴甜,這孩子不是一般的好養活啊!

專題:《爸爸去哪兒》別人看綜藝 我們看育兒

———————————————————————————————————————————————

有獎調查2013年度母嬰產品口碑調查

調查將分嬰幼兒奶粉、紙尿褲、營養品、輔食、洗護用品、餵養用品六個品類,旨在真實反映消費者購買選擇和消費訴求,通過專業資料分析,給父母提供真實、權威的母嬰產品消費指引。 >>馬上參與調查

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通過日常生活事件拉進彼此距離

由於工作的關係,許多家長都不能清楚瞭解到孩子一天內經歷了哪些事,加上代溝的關係,很多時候家長和孩子的交流會有許多困難。這些家長可以通過“技術支援”,例如老師、配偶、網路等來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家長可以多向經驗豐富的老師和配偶長輩等取經,通過他們更加深入瞭解自己的孩子;在瞭解了孩子的情況後,再向這些有經驗的人取經,學習他們和孩子交流的心得體會。在和孩子交流時,不妨多讓孩子講講自己經歷的趣事,需要引導孩子學習時也可以用他生活中的例子來做例子,比如“老師今天教了什麼什麼,爸爸不會啊,你教爸爸好不好?”若孩子喜愛新奇的事物,家長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將想要說的道理、知識通過相關視頻、材料以更多樣化的形式傳達給孩子,給孩子更多的感性認知。這些方法都能讓孩子更好地理解家長想要表達的內容。

專題:《爸爸去哪兒》別人看綜藝 我們看育兒

———————————————————————————————————————————————

有獎調查2013年度母嬰產品口碑調查

調查將分嬰幼兒奶粉、紙尿褲、營養品、輔食、洗護用品、餵養用品六個品類,旨在真實反映消費者購買選擇和消費訴求,通過專業資料分析,給父母提供真實、權威的母嬰產品消費指引。 >>馬上參與調查

田亮&Cindy:說教的溝通方式

效果:★★

鏡頭一:Cindy不願意住破房子,哭了三個小時都停不下來,田爸爸糾結無奈,和孩子說:“你看人家弟弟妹妹”“你都上中班了,又不是小班”,拿了食材後嘴裡還對女兒絮叨著:“早上不好好吃,現在我們只能吃這些東西了!”

鏡頭二:午休時間結束了,沒睡夠的Cindy不肯起床,在床上不停扭動身子折騰著。田爸爸先是石化了,然後作勢要“教訓”女兒,無奈腦海中回想起自己之前說過的“我要做個慈祥的爸爸”,在“慈祥的爸爸”的攻勢下無奈抱起女兒。後來Cindy不願走路去集合地點要爸爸抱時,田爸爸也是敗在了“慈祥的爸爸”的攻勢下,一把把女兒抱起。

鏡頭三:睡覺前,女兒突然對田爸爸說:“爸爸生日快樂!”田爸爸一把轉身摟住女兒:“謝謝,來親一口!”父女倆其樂融融。

小編有話:“交際花”田爸爸在和女兒的溝通上似乎沒有什麼優勢,女兒一哭就沒轍,面對女兒的哭鬧還得用“慈祥的爸爸”這句咒語來約束自己不發脾氣。而且,在面對哭鬧的女兒時,哄的沒效就開始煩躁了,說著“在家不好好吃飯”“你這是什麼姿勢”“你怎麼這麼多戲”“沒長腿”這些孩子聽不進去的話,自然不能起到好的溝通效果。

專題:《爸爸去哪兒》別人看綜藝 我們看育兒

———————————————————————————————————————————————

有獎調查2013年度母嬰產品口碑調查

調查將分嬰幼兒奶粉、紙尿褲、營養品、輔食、洗護用品、餵養用品六個品類,旨在真實反映消費者購買選擇和消費訴求,通過專業資料分析,給父母提供真實、權威的母嬰產品消費指引。 >>馬上參與調查

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融入孩子的生活圈子

很多家長平日與孩子的溝通少,不瞭解孩子的喜好,有時候甚至不能理解孩子表達的意思。這些家長面對孩子哭鬧時往往措手無策,也無言以對,只能通過“以暴制暴”的方法,用說教或者更粗暴的手段止住孩子的哭鬧。

其實,想要和孩子進行更有效的溝通,首先家長必須進入孩子的生活圈子。通過孩子身邊的人,例如照看孩子的配偶和長輩,學校的老師同學,觀察孩子的生活習慣,他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使心中那個空洞的“想像中的我的孩子”充滿血肉。

家長可以留意過孩子喜歡看哪種類型的書、哪種類型的電影或者音樂,可以通過孩子所處的環境來感受他們的語言。瞭解了孩子的興趣愛好後,不妨嘗試融入他們的小圈子,讀讀他們的書,和孩子一起唱他喜歡的歌,陪孩子一起看他最愛的電影或者卡通片,找到更多的機會去親近他們,站在他們的角度看看他們眼中的小世界,如果做足這些事情,家長會發現自己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不自覺地改變了說話的語氣和方式,語氣更加童真更接地氣,也更能讓孩子接受。

專題:《爸爸去哪兒》別人看綜藝 我們看育兒

———————————————————————————————————————————————

有獎調查2013年度母嬰產品口碑調查

調查將分嬰幼兒奶粉、紙尿褲、營養品、輔食、洗護用品、餵養用品六個品類,旨在真實反映消費者購買選擇和消費訴求,通過專業資料分析,給父母提供真實、權威的母嬰產品消費指引。 >>馬上參與調查

郭濤&小石頭:直接的溝通方式

效果:★★★★

鏡頭一:小石頭嫌熱嫌累不想走去集合地點,先和老爸說走不動,然後說“我熱熱”撒嬌,郭爸爸始終保持冷淡無動於衷。當石頭快要爆發時,郭爸爸突然掙脫兒子跑了起來,石頭被迫進入“嬉戲”狀態一路追隨著爸爸成功來到了集合地點。

鏡頭二:吃飯的時候,石頭的彆扭狀態讓郭爸爸覺得迫切需要“私聊”,於是把孩子拽到一邊“談心”。談話過程中石頭一直在扭動身子,回答還很不耐煩,郭爸爸:“告訴我你多大了?”“看著我的眼睛。”“這是和大人說話的態度嗎?”“好好吃飯可以嗎?”成功讓孩子回歸飯桌乖乖用飯。

鏡頭三:唱歌環節,石頭鬧彆扭不願意表演,還躲到角落自己玩耍起來。郭爸爸對兒子說:“這個節目你還想參加嗎?”石頭還在彆扭著,郭爸爸一把把他推出門外。石頭解釋說自己累,不想表演,看兒子有軟化跡象,郭爸爸繼續教育:“你還是個爺們嗎?累是理由嗎?你不喜歡可以和我說,但是不要逃避一些東西,我不喜歡小朋友逃避,這樣不勇敢。”

小編有話:郭濤採取的是純爺們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往爺們的方向培養。在第一期節目時爺倆的相處就像哥們,網友評論這對父子“是來說相聲的”,到了第二期孩子開始鬧彆扭,郭濤變身嚴厲父親,嚴肅對孩子提出不滿並要求孩子認錯改正,並要孩子不要逃避,這樣不是“爺們”。石頭開朗活潑的性格,和爸爸的爺們教育和溝通方式大有關係。

專題:《爸爸去哪兒》別人看綜藝 我們看育兒

———————————————————————————————————————————————

有獎調查2013年度母嬰產品口碑調查

調查將分嬰幼兒奶粉、紙尿褲、營養品、輔食、洗護用品、餵養用品六個品類,旨在真實反映消費者購買選擇和消費訴求,通過專業資料分析,給父母提供真實、權威的母嬰產品消費指引。 >>馬上參與調查

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示範性的動作比語言更有效

對於一些性格外向的急性子孩子,絮叨式的說教方法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感。例如孩子喝完水將玻璃杯子隨手放在地板上,家長繼而一串“連珠炮”:“以前就跟你說過喝完水的杯子要放在桌子上,這樣放在地上很容易踢到灑出水或者打碎杯子。”這句話的信息量真大,思維簡單的小寶寶絕對不能理解這事所謂的前因後果,而大一些的孩子則可能只聽進去這句話的開頭兩個字。所以別把孩子要理解的事情弄得太複雜,儘量把事情說得越簡單越好,越直接越好。

對於這些不是過分“細膩”的孩子,其實有些時候簡單的動作會比語言來得更有效。例如家長不滿意孩子隨手放水杯的行為,可以牽引孩子的手去把杯子放在桌子上,然後給他們輕聲提醒“把杯子放在桌子上,水就不會倒出來啦!”這樣簡單的話語簡單的動作會讓親子溝通更有效。

專題:《爸爸去哪兒》別人看綜藝 我們看育兒

———————————————————————————————————————————————

有獎調查2013年度母嬰產品口碑調查

調查將分嬰幼兒奶粉、紙尿褲、營養品、輔食、洗護用品、餵養用品六個品類,旨在真實反映消費者購買選擇和消費訴求,通過專業資料分析,給父母提供真實、權威的母嬰產品消費指引。 >>馬上參與調查

張亮&天天:朋友的溝通方式

效果:★★★★☆

鏡頭一:天天不願意去參觀老舊的房子,在門口不願進去。張爸爸:“你看!這有只鳥會講話!你不是喜歡這樣的鳥嗎?好吧我過去。”無奈敗在兒子的哭喊下。

鏡頭二:天天不願意學唱歌,賴在床上昏昏欲睡。張爸爸:“不論學不學好,你首先得把學習態度給我放端正了!”看兒子依然對學唱歌興致缺缺,張爸爸:“我們去外面,一邊給茄子澆水,一邊唱歌好嗎?”天天欣然答應,和爸爸一起唱起跑調的《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鏡頭三:睡覺前父子倆談心。張爸爸讓兒子扮演村長,自己扮演孩子。當兒子喊“集合”的時候,張爸爸作出了兩種表現,一種懶散拖遝,一種積極自律,問兒子喜歡哪種反應。天天說後一種。張爸爸說:“對,你現在知道村長的感受了吧?別人講話的時候你不要打斷,因為打斷別人說話是一種特別不禮貌的行為。”

小編有話:張亮是5位爸爸中最年輕的爸爸,他的溝通方式相信也是孩子最喜歡的:和孩子做朋友。張亮懂得用換位元思考的方式讓孩子學會為他人著想,當孩子不願意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會用分散注意力的引導方式讓孩子接受。從節目中可以看出這對父子的感情確實很好,許多網友都在感歎天天是位“貼心小暖男”。

專題:《爸爸去哪兒》別人看綜藝 我們看育兒

———————————————————————————————————————————————

有獎調查2013年度母嬰產品口碑調查

調查將分嬰幼兒奶粉、紙尿褲、營養品、輔食、洗護用品、餵養用品六個品類,旨在真實反映消費者購買選擇和消費訴求,通過專業資料分析,給父母提供真實、權威的母嬰產品消費指引。 >>馬上參與調查

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站在孩子的位置上思考

把孩子當做朋友,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用孩子的語言來解釋事情,會讓說教變的輕鬆有趣,孩子的接受度更高。這個要求家長平日多觀察孩子的語言習慣,然後使用他們的詞彙。

不要以為做到這個很簡單,家長總嘗試去猜測孩子想什麼,他們小小的腦袋裡總是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東西,但成人往往已經固化了思維,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和思維方式,因此想要真正地像孩子那樣思考,還真需要家長們多用心觀察孩子,多向孩子取取經。

專題:《爸爸去哪兒》別人看綜藝 我們看育兒

———————————————————————————————————————————————

有獎調查2013年度母嬰產品口碑調查

調查將分嬰幼兒奶粉、紙尿褲、營養品、輔食、洗護用品、餵養用品六個品類,旨在真實反映消費者購買選擇和消費訴求,通過專業資料分析,給父母提供真實、權威的母嬰產品消費指引。 >>馬上參與調查

每次詩齡哭王爸爸的反應都是慢半拍,而且不懂得孩子哭的原因;面對孩子哭泣也不知道如何去哄。不過小編也驚歎小詩齡強大的適應能力,不挑食好說話嘴巴甜,這孩子不是一般的好養活啊!

專題:《爸爸去哪兒》別人看綜藝 我們看育兒

———————————————————————————————————————————————

有獎調查2013年度母嬰產品口碑調查

調查將分嬰幼兒奶粉、紙尿褲、營養品、輔食、洗護用品、餵養用品六個品類,旨在真實反映消費者購買選擇和消費訴求,通過專業資料分析,給父母提供真實、權威的母嬰產品消費指引。 >>馬上參與調查

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通過日常生活事件拉進彼此距離

由於工作的關係,許多家長都不能清楚瞭解到孩子一天內經歷了哪些事,加上代溝的關係,很多時候家長和孩子的交流會有許多困難。這些家長可以通過“技術支援”,例如老師、配偶、網路等來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家長可以多向經驗豐富的老師和配偶長輩等取經,通過他們更加深入瞭解自己的孩子;在瞭解了孩子的情況後,再向這些有經驗的人取經,學習他們和孩子交流的心得體會。在和孩子交流時,不妨多讓孩子講講自己經歷的趣事,需要引導孩子學習時也可以用他生活中的例子來做例子,比如“老師今天教了什麼什麼,爸爸不會啊,你教爸爸好不好?”若孩子喜愛新奇的事物,家長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將想要說的道理、知識通過相關視頻、材料以更多樣化的形式傳達給孩子,給孩子更多的感性認知。這些方法都能讓孩子更好地理解家長想要表達的內容。

專題:《爸爸去哪兒》別人看綜藝 我們看育兒

———————————————————————————————————————————————

有獎調查2013年度母嬰產品口碑調查

調查將分嬰幼兒奶粉、紙尿褲、營養品、輔食、洗護用品、餵養用品六個品類,旨在真實反映消費者購買選擇和消費訴求,通過專業資料分析,給父母提供真實、權威的母嬰產品消費指引。 >>馬上參與調查

田亮&Cindy:說教的溝通方式

效果:★★

鏡頭一:Cindy不願意住破房子,哭了三個小時都停不下來,田爸爸糾結無奈,和孩子說:“你看人家弟弟妹妹”“你都上中班了,又不是小班”,拿了食材後嘴裡還對女兒絮叨著:“早上不好好吃,現在我們只能吃這些東西了!”

鏡頭二:午休時間結束了,沒睡夠的Cindy不肯起床,在床上不停扭動身子折騰著。田爸爸先是石化了,然後作勢要“教訓”女兒,無奈腦海中回想起自己之前說過的“我要做個慈祥的爸爸”,在“慈祥的爸爸”的攻勢下無奈抱起女兒。後來Cindy不願走路去集合地點要爸爸抱時,田爸爸也是敗在了“慈祥的爸爸”的攻勢下,一把把女兒抱起。

鏡頭三:睡覺前,女兒突然對田爸爸說:“爸爸生日快樂!”田爸爸一把轉身摟住女兒:“謝謝,來親一口!”父女倆其樂融融。

小編有話:“交際花”田爸爸在和女兒的溝通上似乎沒有什麼優勢,女兒一哭就沒轍,面對女兒的哭鬧還得用“慈祥的爸爸”這句咒語來約束自己不發脾氣。而且,在面對哭鬧的女兒時,哄的沒效就開始煩躁了,說著“在家不好好吃飯”“你這是什麼姿勢”“你怎麼這麼多戲”“沒長腿”這些孩子聽不進去的話,自然不能起到好的溝通效果。

專題:《爸爸去哪兒》別人看綜藝 我們看育兒

———————————————————————————————————————————————

有獎調查2013年度母嬰產品口碑調查

調查將分嬰幼兒奶粉、紙尿褲、營養品、輔食、洗護用品、餵養用品六個品類,旨在真實反映消費者購買選擇和消費訴求,通過專業資料分析,給父母提供真實、權威的母嬰產品消費指引。 >>馬上參與調查

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融入孩子的生活圈子

很多家長平日與孩子的溝通少,不瞭解孩子的喜好,有時候甚至不能理解孩子表達的意思。這些家長面對孩子哭鬧時往往措手無策,也無言以對,只能通過“以暴制暴”的方法,用說教或者更粗暴的手段止住孩子的哭鬧。

其實,想要和孩子進行更有效的溝通,首先家長必須進入孩子的生活圈子。通過孩子身邊的人,例如照看孩子的配偶和長輩,學校的老師同學,觀察孩子的生活習慣,他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使心中那個空洞的“想像中的我的孩子”充滿血肉。

家長可以留意過孩子喜歡看哪種類型的書、哪種類型的電影或者音樂,可以通過孩子所處的環境來感受他們的語言。瞭解了孩子的興趣愛好後,不妨嘗試融入他們的小圈子,讀讀他們的書,和孩子一起唱他喜歡的歌,陪孩子一起看他最愛的電影或者卡通片,找到更多的機會去親近他們,站在他們的角度看看他們眼中的小世界,如果做足這些事情,家長會發現自己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不自覺地改變了說話的語氣和方式,語氣更加童真更接地氣,也更能讓孩子接受。

專題:《爸爸去哪兒》別人看綜藝 我們看育兒

———————————————————————————————————————————————

有獎調查2013年度母嬰產品口碑調查

調查將分嬰幼兒奶粉、紙尿褲、營養品、輔食、洗護用品、餵養用品六個品類,旨在真實反映消費者購買選擇和消費訴求,通過專業資料分析,給父母提供真實、權威的母嬰產品消費指引。 >>馬上參與調查

郭濤&小石頭:直接的溝通方式

效果:★★★★

鏡頭一:小石頭嫌熱嫌累不想走去集合地點,先和老爸說走不動,然後說“我熱熱”撒嬌,郭爸爸始終保持冷淡無動於衷。當石頭快要爆發時,郭爸爸突然掙脫兒子跑了起來,石頭被迫進入“嬉戲”狀態一路追隨著爸爸成功來到了集合地點。

鏡頭二:吃飯的時候,石頭的彆扭狀態讓郭爸爸覺得迫切需要“私聊”,於是把孩子拽到一邊“談心”。談話過程中石頭一直在扭動身子,回答還很不耐煩,郭爸爸:“告訴我你多大了?”“看著我的眼睛。”“這是和大人說話的態度嗎?”“好好吃飯可以嗎?”成功讓孩子回歸飯桌乖乖用飯。

鏡頭三:唱歌環節,石頭鬧彆扭不願意表演,還躲到角落自己玩耍起來。郭爸爸對兒子說:“這個節目你還想參加嗎?”石頭還在彆扭著,郭爸爸一把把他推出門外。石頭解釋說自己累,不想表演,看兒子有軟化跡象,郭爸爸繼續教育:“你還是個爺們嗎?累是理由嗎?你不喜歡可以和我說,但是不要逃避一些東西,我不喜歡小朋友逃避,這樣不勇敢。”

小編有話:郭濤採取的是純爺們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往爺們的方向培養。在第一期節目時爺倆的相處就像哥們,網友評論這對父子“是來說相聲的”,到了第二期孩子開始鬧彆扭,郭濤變身嚴厲父親,嚴肅對孩子提出不滿並要求孩子認錯改正,並要孩子不要逃避,這樣不是“爺們”。石頭開朗活潑的性格,和爸爸的爺們教育和溝通方式大有關係。

專題:《爸爸去哪兒》別人看綜藝 我們看育兒

———————————————————————————————————————————————

有獎調查2013年度母嬰產品口碑調查

調查將分嬰幼兒奶粉、紙尿褲、營養品、輔食、洗護用品、餵養用品六個品類,旨在真實反映消費者購買選擇和消費訴求,通過專業資料分析,給父母提供真實、權威的母嬰產品消費指引。 >>馬上參與調查

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示範性的動作比語言更有效

對於一些性格外向的急性子孩子,絮叨式的說教方法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感。例如孩子喝完水將玻璃杯子隨手放在地板上,家長繼而一串“連珠炮”:“以前就跟你說過喝完水的杯子要放在桌子上,這樣放在地上很容易踢到灑出水或者打碎杯子。”這句話的信息量真大,思維簡單的小寶寶絕對不能理解這事所謂的前因後果,而大一些的孩子則可能只聽進去這句話的開頭兩個字。所以別把孩子要理解的事情弄得太複雜,儘量把事情說得越簡單越好,越直接越好。

對於這些不是過分“細膩”的孩子,其實有些時候簡單的動作會比語言來得更有效。例如家長不滿意孩子隨手放水杯的行為,可以牽引孩子的手去把杯子放在桌子上,然後給他們輕聲提醒“把杯子放在桌子上,水就不會倒出來啦!”這樣簡單的話語簡單的動作會讓親子溝通更有效。

專題:《爸爸去哪兒》別人看綜藝 我們看育兒

———————————————————————————————————————————————

有獎調查2013年度母嬰產品口碑調查

調查將分嬰幼兒奶粉、紙尿褲、營養品、輔食、洗護用品、餵養用品六個品類,旨在真實反映消費者購買選擇和消費訴求,通過專業資料分析,給父母提供真實、權威的母嬰產品消費指引。 >>馬上參與調查

張亮&天天:朋友的溝通方式

效果:★★★★☆

鏡頭一:天天不願意去參觀老舊的房子,在門口不願進去。張爸爸:“你看!這有只鳥會講話!你不是喜歡這樣的鳥嗎?好吧我過去。”無奈敗在兒子的哭喊下。

鏡頭二:天天不願意學唱歌,賴在床上昏昏欲睡。張爸爸:“不論學不學好,你首先得把學習態度給我放端正了!”看兒子依然對學唱歌興致缺缺,張爸爸:“我們去外面,一邊給茄子澆水,一邊唱歌好嗎?”天天欣然答應,和爸爸一起唱起跑調的《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鏡頭三:睡覺前父子倆談心。張爸爸讓兒子扮演村長,自己扮演孩子。當兒子喊“集合”的時候,張爸爸作出了兩種表現,一種懶散拖遝,一種積極自律,問兒子喜歡哪種反應。天天說後一種。張爸爸說:“對,你現在知道村長的感受了吧?別人講話的時候你不要打斷,因為打斷別人說話是一種特別不禮貌的行為。”

小編有話:張亮是5位爸爸中最年輕的爸爸,他的溝通方式相信也是孩子最喜歡的:和孩子做朋友。張亮懂得用換位元思考的方式讓孩子學會為他人著想,當孩子不願意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會用分散注意力的引導方式讓孩子接受。從節目中可以看出這對父子的感情確實很好,許多網友都在感歎天天是位“貼心小暖男”。

專題:《爸爸去哪兒》別人看綜藝 我們看育兒

———————————————————————————————————————————————

有獎調查2013年度母嬰產品口碑調查

調查將分嬰幼兒奶粉、紙尿褲、營養品、輔食、洗護用品、餵養用品六個品類,旨在真實反映消費者購買選擇和消費訴求,通過專業資料分析,給父母提供真實、權威的母嬰產品消費指引。 >>馬上參與調查

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站在孩子的位置上思考

把孩子當做朋友,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用孩子的語言來解釋事情,會讓說教變的輕鬆有趣,孩子的接受度更高。這個要求家長平日多觀察孩子的語言習慣,然後使用他們的詞彙。

不要以為做到這個很簡單,家長總嘗試去猜測孩子想什麼,他們小小的腦袋裡總是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東西,但成人往往已經固化了思維,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和思維方式,因此想要真正地像孩子那樣思考,還真需要家長們多用心觀察孩子,多向孩子取取經。

專題:《爸爸去哪兒》別人看綜藝 我們看育兒

———————————————————————————————————————————————

有獎調查2013年度母嬰產品口碑調查

調查將分嬰幼兒奶粉、紙尿褲、營養品、輔食、洗護用品、餵養用品六個品類,旨在真實反映消費者購買選擇和消費訴求,通過專業資料分析,給父母提供真實、權威的母嬰產品消費指引。 >>馬上參與調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