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電子娃娃”劇增,故事光為家長出謀劃策

“小手在IPAD上不停劃動, 眼睛盯著螢幕一眨不眨, 家長一拿走IPAD就開始哭鬧。 今年3歲了, 除了玩IPAD, 對其他事物都不關心, 不會講自己的名字, 也不跟其他孩子一起玩。 ”
近日, 關於因為從小玩IPAD, “男童變成‘電子娃娃’, 3歲還不會講自己名字”的新聞報導引起了眾多家長的關注與擔憂。

案例: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有害兒童身心健康

如今,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電子產品的普及, 許多忙碌的父母往往讓孩子從小玩電子遊戲。 電視、電腦、ipad等產品不僅成了家庭必需品, 更成了許多父母哄孩子甚至早教的“得力助手”。 然而, 讓家長們萬萬想不到的是,

Advertisiment
這些高科技的電子產品竟然會致使孩子的智力、社交能力等都受到不良影響, 最終成為所謂的“電子娃娃”。

一個有著2歲8個月的兒子的媽媽告訴記者, 孩子到現在除了會叫媽媽和爸爸之外, 其他什麼詞語都不會說, 測試結果竟然顯示是智商低。 這位媽媽哭訴, 自己接近四十歲時才有了孩子, 因此對兒子很疼愛。 但是由於自己平時工作忙, 孩子愛玩電腦, 她都順著孩子, 讓孩子一天幾乎有4個小時都在電腦前面。

幸而, 醫生告訴王女士, 只要改變教養方式, 在6歲之前, 孩子的智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專家建議: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培養德智兼備的健康孩子

據兒童專家分析, 由於普通電子產品中的聲音並非人和人之間的主動交流,

Advertisiment
孩子聽多了這些的“電子聲音”, 就會對身邊人的聲音變得不再敏感, 互動的欲望減弱, 最終導致語言能力、社交能力都逐漸變差。 因此, “電子娃娃”普遍存在社交隔離、語言落後、動手操作能力差等一系列嚴重問題。

然而, 事實上, 電子產品並非真的是洪水猛獸, 只要合理使用, 對孩子的成長也是能起到幫助的。 在記者問及如何才能避免孩子成為“電子娃娃”時, 一些專家紛紛建議, 近年新研發的兒童早教新品——故事光, 算得上是為家長們解決憂慮的好幫手。 據業內人士解釋, 不同于傳統電子產品, 故事光的視頻內容採取人與人主動交流、真人配音的方式, 可以讓孩子保持對現實聲音的敏感度以及增強與身邊人互動的意願。

Advertisiment
同時, 故事光內置眾多培養兒童美德的動畫故事, 可讓孩子們利用睡前30分鐘看故事, 明道理, 學美德, 從而獲得德智體的全面發展。 而在看完故事後, 特有的α睡眠音樂還可讓寶寶快速進入睡眠狀態, 不僅讓父母免受哄孩子睡覺之苦, 也讓孩子因獲得更充分的睡眠時間而保證身體發育。 此外, 由於不同于普通電子產品需要“低頭俯首”的使用姿勢, 該款產品既可以從平視的角度進行觀看, 也適合一邊平躺著一邊觀賞, 完全符合身體舒適度的健康要求, 因此能避免兒童脊椎疾病的發生。

故事光相關專家提醒家長, 要想培養出德智兼備的健康孩子, 日常就要多花些時間陪伴孩子, 常與他們進行交流互動。

Advertisiment
若家長能在使用故事光時陪伴在孩子身邊, 與其分享樂趣, 感悟事理, 長期堅持則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認知、社交等各方面能力。

在這個高科技的時代, 誰也躲不開電子產品。 我們既不無視它所帶來的危害, 也不能掩蓋它給我們生活所帶來的好處。 要想讓孩子避免陷入“電子娃娃”的危險當中, 家長們要善於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早教產品, 並有目的地進行合理的教育與疏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