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聽話”的孩子到底好不好

“你這孩子怎麼又不聽話啦?”“寶寶聽話, 媽媽買一輛大玩具汽車給你。 ”“你什麼時候才聽話, 讓老爸省點心!”“你這孩子為什麼這麼強, 聽話好不好, 別跟人家爭了。 ”這是我們日常生活生活中經常聽到父母對孩子教育孩子的話。 聽話的孩子是乖寶寶, 好寶寶, 大人喜歡的寶寶。 一些父母還為自己的孩子聽話而感到自豪, “我家寶寶真乖, 馴良, 從不惹大人生氣。 ”
“聽話寶寶”“乖寶寶”已成為父母對孩子評判的標準。 可隨著家庭裡的寶寶越來越少, 只有一個小皇帝或一個白雪公主的時候, “聽話寶寶”似乎已離我們很遙遠,

Advertisiment
現在的孩子能找出幾個是“乖寶寶”來呢?更多父母只在怨言期盼:我的寶寶什麼時候能聽話就好了。 5歲如何?太懵懂, 說不清理;10歲怎樣?沒開竅, 玩心太重;15歲沒問題吧?太自我, 凡事好像與我們格格不入!這已是二十一世紀父母最愀心的事, 我的孩子為什麼不聽我的話。
“子不教, 父之過”。 “棍棒之下出孝子”。 這些傳統教育觀念總在縈繞著現代的年輕父母, 但同時他們又不願去採取那種“野蠻”措施來對待掌上明珠。 在左右搖擺中, 對自己的寶寶真感到束手無策, 不得已放任自流, 讓其自成人, 可是孩子不聽話常帶來無盡煩擾。
我們傳統文化總是教育小孩從小要“聽話”, 不要“淘氣”。 結果, 我們的孩子不是“獨立性差”, 就是“膽小怕事”,
Advertisiment
“缺乏社交能力”。 在21世紀的今天, 這種教育觀念顯然已經落後, 不適應新世紀對人才的要求, 應當被改變。 聽話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好孩子, 淘氣的孩子也不等於是壞孩子。 有識之士們已經提出:“淘氣的男孩是好的, 淘氣的女孩是巧的。 ”“‘聽話’的兒童是問題兒童。 ”根據調查, 在社會成功上取得有所作為的人士, 他們小時候幾乎都是不聽話的乖孩子, 有的還非常調皮淘氣。 不聽話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見, 大腦思維活躍, 對任何人或事情不隨便屈從, 自信心強, 有獨立處事能力, 在惡作劇中學到各種知識等等。
為什麼說“聽話”兒童是問題兒童呢?所謂“聽話”兒童, 常見的特點是有問題提不出來, 不敢與長輩辯論。 這樣的“聽話”兒童, 有的只是奴性,
Advertisiment
卻毫無個性和獨立性, 遇事沒有自己的主見, 不敢反抗邪惡勢力。 這樣的兒童, 其性格已經被扭曲, 心理也不健全, 自然成了“問題兒童”。 遺憾的是, 這個問題至今並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一般人還沒有把這種兒童當做“問題兒童”看待。
為了培養好學、好問、好動的兒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主張”, 即:“解放兒童的頭腦, 使其從道德、成見、幻想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雙手, 使其從‘這也不許動, 那也不許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嘴巴, 使其有提問的自由, 從‘不許多說話’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空間, 使其接觸大自然、大社會、從鳥籠似的學校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時間, 不過緊安排, 從過分的考試制度下解放出來,
Advertisiment
給予民主生活和自覺紀律, 因材施教。 ”
陶老在傳統思想禁錮國人時就敢於衝破傳統觀念的束縛, 鼓勵父母讓孩子放開手腳地活出自己的天真活潑的生活。 今天我們年輕一代的父母還要猶豫在傳統觀念與競爭機制之間搖擺不定嗎?不要再對你的孩子說“寶寶, 聽話, 不聽話, 爸爸媽媽不喜歡你。 ”讓你寶寶那顆被彎曲、被壓抑的心靈回歸自然, 童心、童言、童趣、童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