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把玩具讓給弟弟,咱要學會分享!”你怎麼不把房子分享給別人?

“把玩具給弟弟妹妹玩一下, 你都玩那麼久了”這是很多孩子都曾聽到的話。 但是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真的教會孩子分享了嗎?其實不然, 下面給大家講兩個故事, 讓家長們感受一下該如何應對這樣的情況。

▼ 為了討好別人, 讓孩子割愛

有一次, 小雪爸爸的主任帶著他家的小女兒佳佳來小雪家裡玩, 因為年齡相仿, 兩個孩子也玩得很開心, 可就在主任他們要走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

佳佳看中了小雪的一個娃娃, 非要帶走。 這個娃娃是去年小雪生日的時候媽媽送給她的, 她每天晚上都抱著睡覺,

Advertisiment
怎麼會捨得送給別人呢?所以小雪一直哭著鬧著不願意把娃娃給佳佳。

小雪的媽媽看了一眼主任, 主任卻並沒有什麼表示。 媽媽只好哄著小雪把娃娃讓給佳佳“小雪, 你看姐姐這麼喜歡這個娃娃, 你要懂得分享!明天媽媽再給你買一個一樣的娃娃好不好?”可小雪還是不願意。 最後, 媽媽硬是把娃娃從小雪懷裡搶出來送給了佳佳。

佳佳確實是開心了, 可小雪就不一樣了, 一連好幾天都無精打采的, 不願意和爸爸媽媽講話。 後來, 媽媽給小雪又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娃娃和其他她喜歡的玩具, 小雪也沒能高興起來。

▼ 媽媽幫孩子搶回書被指不禮貌

樂樂的幼稚園裡有一個圖書角, 上面擺著很多課外書。 所以很多孩子都喜歡在放學後看一會書再回家。

Advertisiment
這天, 樂樂剛從書架上拿了一本書準備看, 就被一個小男孩搶走了。

樂樂便和男孩講道理“老師說過了, 圖書角看書講究先來後到, 這本書是我先拿的, 你可以等我看完了再看啊!”可這個小男孩明顯不願意, 還向樂樂做了一個鬼臉。 然後樂樂就想伸手去拿書, 但是男孩力氣太大, 樂樂不僅沒搶回書還摔倒了地上。

樂樂也只能哭著向媽媽告狀, 樂樂的媽媽起初還本著這是孩子之間的矛盾大人不插手的原則。 見狀, 男孩的媽媽淡淡寫說了一句“你看妹妹都哭了, 把書還給妹妹吧”。 但是, 男孩明顯不吃這套。

於是, 樂樂的媽媽對男孩說“小朋友, 既然老師定了看書的規則我們就要遵守不是嗎?我知道你想看這本書,

Advertisiment
但是這是妹妹先拿的呀, 你可以等妹妹看完了再看!”見佳佳的媽媽出聲了, 小男孩可能感到了壓力, 也就把書還給佳佳了。 但可能又覺得委屈, 他哭了起來。 這一哭可惹怒了男孩的媽媽, 她一邊安慰自家的孩子一邊斥責樂樂的媽媽“小孩子之間的事情, 你一個大人怎麼好意思說小孩子!不就是一本書嘛, 你怎麼一點禮貌都不懂!”

樂樂的媽媽聽完這個話也很無語, 自己本來就是按照老師的規則來勸導孩子, 怎麼成了不講道理、不懂禮貌了?難道所有人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都應該謙讓, 讓自己的孩子不管對錯都一併妥協嗎?

▼ 面子和孩子怎麼選?

很多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可能會為了自己的面子而選擇讓自家的孩子遷就別人,

Advertisiment
難道這就是禮貌嗎?這種禮貌可是以傷害孩子為代價的啊!

設想一下, 如果樂樂的媽媽沒有幫樂樂要回書, 而是對樂樂說:“樂樂, 哥哥想看你就先讓哥哥看吧, 我們要懂得謙讓、分享。 ”那麼樂樂會怎麼想呢?

原本孩子的想法就是按照老師定的規則來, 現在她會覺得為什麼違反規則的人反而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那是不是以後自己也可以不遵守規則, 可以從別人那裡搶來我喜歡的東西, 讓他們與我“分享”呢?

其實, 這種“禮貌”不僅讓孩子內心很受傷, 還會使他的物權意識崩塌。

▼ 幫孩子分清什麼是所有權

家長們要做的不是一味的教會孩子怎麼與人“分享”, 而是教會孩子分清什麼是所有權,

Advertisiment
然後讓孩子來做出選擇。 那麼又應該怎麼做呢?

1

幫孩子分清什麼是我的、什麼是你的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 他們會覺得我看到我喜歡的東西就是我的, 那時候他們還不能理解什麼是物品的所有權。 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的引導了, 大家要告訴孩子, 這是你的東西, 那個是別人的東西, 並讓孩子擁有對自己物品作主的權利。 這樣孩子才能知道什麼是所有權, 什麼叫做主動分享。

如果有兩個以上孩子, 家長除了一些共有的玩具之外, 還可以給每個孩子買屬於他們自己的玩具或物品, 然後讓他們自己選擇是否要和別人分享。 用樣的, 如果是其他小孩的東西, 那所有權是別人的, 他們不可以隨意拿走別人的東西, 除非得到了主人的允許。

2

不要強行讓孩子“分享”

可能有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孩子的東西給了別人他們過兩天也就忘了,所以在面對樂樂媽媽和小雪媽媽那種情況的時候,普遍都會強行讓孩子 “分享”。這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不尊重。

主動分享的時候,孩子會感覺到快樂,那是他們理解別人、體諒別人的一種過程。被動“分享”的時候孩子們通常是委屈、難過的。

2

不要強行讓孩子“分享”

可能有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孩子的東西給了別人他們過兩天也就忘了,所以在面對樂樂媽媽和小雪媽媽那種情況的時候,普遍都會強行讓孩子 “分享”。這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不尊重。

主動分享的時候,孩子會感覺到快樂,那是他們理解別人、體諒別人的一種過程。被動“分享”的時候孩子們通常是委屈、難過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