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情商教育>正文

“學說話”,千萬不能遲

學說話”, 千萬不能遲

幼兒學習語言有個關鍵期, 就像種莊稼, 種子發芽時要有適當的溫度、充足的陽光和水分一樣, 錯過這個播種期, 你給它再多的陽光、水分, 莊稼即使發了芽也很難茁壯成長。 有些人以為剛出生的嬰兒什么都不懂, 用不著急著教他說話, 往往就錯過了語言學習的關鍵期。 壯壯的情況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壯壯的父母都是白領人士, 壯壯剛出生那會兒, 他們兩口子正在創業階段, 整天忙于工作, 先是請個小阿姨照顧壯壯, 后來干脆把壯壯整托在一個老太太家。 也是湊巧, 趕上這小阿姨和老太太的性格都很內向,

Advertisiment
孩子看得還很盡心, 就是每天說不了幾句話, 結果壯壯直到上小學了說話還吐字不清, 父母糾正了幾年他才改過來。 對這件事, 壯壯的父母很后悔, 要是能再生一個孩子, 他們絕不會再忽視對他的語言訓練了。

“重視語言學習”是關鍵

客觀地說, 剛出生的孩子, 對大人的話確實聽不懂。 但嬰兒天生有很強的學習能力, 當媽媽總是沖著他微笑, 對他說:“寶寶, 我是媽媽”。 “寶寶, 你餓了吧, 來吃奶。 ”“看看鏡子里有誰?這是寶寶, 這是娃娃。 ”“寶寶吃飽了, 該睡覺了。 ”時間一長, 這種語言信息就儲存在了他的腦子里。 隨著他的智力發育, 再經過幾十次的語言重復, 他就會明白, 那個總抱著我的人就是媽媽。 此刻他雖然還不能開口說話,

Advertisiment
已經有了很強的說話欲望, 經常發出“啊”“呀”的聲音, 即所謂咿呀學語。 一般說來, 半歲到2歲是嬰兒語言學習的關鍵期, 大人說的每句話都會如同符號不經意地儲存到他的大腦中, 經過反復的語言刺激、積累, 到了1歲多的時候, 他開始會叫“爸爸、媽媽”了。 而這時, 你對他說:“寶寶, 你的球呢?”“寶寶, 燈在哪?”他就會轉身或抬頭去尋找, 顯然他已經明白了你說的話的意思。

在這一時期, 寶寶雖然已經明白大人的話, 并且能夠與具體的物品、圖形相聯系, 但他還不會說出來, 總是習慣以動作代替語言。 比如, 寶寶指著水瓶, 大人馬上會明白, 這是寶寶想喝水了, 就會把水瓶遞給他。 只是我們大多數成年人沒有想到, 這種輕易滿足寶寶要求的方式會延緩其語言的發展。

Advertisiment
因為幼兒不用說話, 大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圖, 他的要求已經達到了, 因此而失去了說話的機會。 正確的做法是:當寶寶想喝水時, 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瓶, 他拿著空水瓶, 想要得到水時, 會努力說出“水”字, 僅僅為說出一個字, 你就應該鼓勵表揚他, 讓他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

聾兒大學生周婷婷(化名)小的時候, 全家人為訓練她開口說話費盡了心機。 有一次, 小婷婷餓了, 想吃餅干。 她指著餅干對奶奶“啊啊”地叫, 奶奶盡管疼愛孫女還是沒把餅干給她, 一邊對她大聲說:“你要餅干嗎?說出來——餅干。 ”一邊用手舉著餅干在她眼前晃著。 小婷婷說不出來, 憋得滿臉通紅, 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Advertisiment
奶奶仍然堅持著, 堅持著, 直到她發出了含糊的“餅干”兩個字。 或許在常人看來, 奶奶的做法有點兒不近人情, 可是若沒有他們全家這種近乎殘酷的訓練, 聾兒周婷婷怎能開口說話, 并像正常人一樣成長為一個大學生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