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歌爺爺”吳頌今 一顆童心寫兒歌

吳頌今是國家一級詞曲作家, 更是楊鈺瑩、陳思思等明星的老師, 其實說起這些名號或許小朋友們還不知道是誰, 其實小朋友們都叫他“兒歌爺爺”。

“兒歌爺爺” 一顆愛唱兒歌的心

作為一名詞曲作家, 吳頌今為何偏愛創作兒歌, 其實這都是源於他小時候的愛好。 在兒時, 吳頌今很喜歡唱兒歌, 美妙悅耳的兒歌是童年的最美回憶。 而之後, 吳頌今接觸到了音樂創作, 讓他走上了自己夢想的道路。

“兒歌爺爺”吳頌今說起這個可愛的稱呼和小朋友也是分不開的, 大概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創作了一首歌, 就是《家族稱呼歌》,

Advertisiment
“爸爸的爸爸叫什麼……”。 當時特意找了一些幼稚園的小朋友來錄音。 這首歌的歌詞是教小朋友怎樣稱呼長輩。 在錄音的過程當中我跟小朋友交流, “小朋友, 你們覺得應該怎麼叫我啊?”他們就說“爺爺, 叫爺爺”。 裡面有家長在旁邊, 說這個爺爺很喜歡給小朋友寫兒歌, 他們就叫“兒歌爺爺”, 當時他們這麼叫“兒歌爺爺”我覺得挺開心的。 那時候我確實是爺爺了, 因為我頭髮已經花白, 女兒也生了一個小外孫。 把兒歌和爺爺嫁接在一起, 還是這幫小朋友們叫出來的。

後來, 中央電視臺的少兒頻道有一個節目叫“音樂快遞”, 大概連續兩三年的時間他們一直請我去擔任評審, 我作為主評委帶著三個小男孩、三個小女孩。 每次我去參加這個節目錄製時,

Advertisiment
主持人小時姐姐介紹我出場的時候就說“下面有請兒歌爺爺吳頌今老師為大家點評”。 她這樣在節目裡面叫了大概兩年多, 就慢慢被大家所熟知了, 所以現在很多人就這麼稱呼我。

兒歌創作是一種責任

對於吳頌今來說創作兒歌不僅僅是因為喜愛, 還有了一種責任在肩上。 吳頌今說到了八十年代, 因為我的孩子也到了進幼稚園的時候, 我每個星期去接女兒的時候, 幼稚園老師就跟我說, “聽說丹丹爸爸是個音樂家, 能不能為我們小朋友寫點歌。 ”當時我也確實有這個感悟, 因為每個星期天帶著孩子, 教她做遊戲、跟她講故事什麼的, 也激發了我的童心, 所以當時就一口氣寫了一大批的幼兒歌曲,

Advertisiment
像《小手拍拍》《怎樣走》等等, 寫了很多的低幼兒童歌曲。

保持童心是創作的秘訣

在創作當中, 如果要說有秘訣的話, 首先是要有一顆熱愛孩子的童心。 吳頌今還說:"如果你的心是非常蒼老的, 肯定寫不出有趣的兒童歌曲。 第二點, 在生活中能發現好的創作題材, 要有一雙慧眼, 從孩子平凡的生活當中挖掘一些比較有趣、有意思, 對於孩子也有益的創作題材, 把它寫成歌。 第三個, 當然要有相當的創作經驗和技巧, 這個是長期做下來的, 熟能生巧, 一回生二回熟, 寫了幾十年, 自己慢慢也就掌握了一些方法。 "

對於兒歌爺爺來說要做好兒童音樂創作, 首先要對孩子有感情, 要全身心投入到這個工作當中, 覺得為孩子寫歌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Advertisiment
才會努力去做。 第二個, 寫歌的時候, 不能以為兒童歌曲是小兒科, 非常簡單。 兒童歌曲創作受很多限制, 不能像寫成人歌曲那樣把音域寫的很寬, 或者寫的很複雜。 一定要在兒童音樂特點上面下工夫去鑽研, 掌握兒童音樂創作的技巧, 才能把兒童歌曲寫好。 第三個, 要深入兒童的生活, 瞭解孩子的心靈, 知道他們想什麼, 喜歡什麼。 然後從孩子的生活當中發掘一些值得創作的題材, 才能寫出好的兒歌來。 而對於“兒歌爺爺”吳頌今來說兒童音樂事業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業, 也是挺崇高的事業, 因為它是用音樂來美化孩子的心靈, 給孩子們一些精神上的食糧, 吳頌今也會一直做下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