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假單親家庭”更傷孩子

個案

15歲的小強, 羞怯地跟著母親, 走進診室後親密地坐在一起, 父親則坐在一邊, 翹著二郎腿, 悠閒得好像是個旁觀者。

母親說小強從小內向、害羞, 父親以長年出差為藉口, 不管孩子, 還罵孩子膽小、軟弱, 弄得孩子到了青春期還沒男子氣概, 不善交往, 同學都看不起他。 小強越發自卑, 進而注意力不集中、厭學、成績下降, 甚至終日閉門不出, 說同學故意欺負他, 只得休學了……

父親則反唇相譏, 說孩子被人看不起是母親慣的, 連內衣都要母親洗, 能不被人笑話嗎?還說母親天天與孩子同吃、同睡, 還經常向孩子灌輸父親的觀點不對,

Advertisiment
弄得孩子根本不聽他的, 所以他才不管孩子……

目前, 像小強這樣的家庭越來越多, 父母雖然沒離婚, 但實質上多數時間孩子由父親或母親單獨管教, 出現了假單親家庭的格局, 這種現象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

正常的家庭結構像一個等邊三角形, 父母是底邊上的兩個角, 關係應該是家庭中最緊密的, 他們應該和孩子形成同等的距離。 可是“假單親家庭”就不同了, 如小強, 他和母親過於親密, 父親則遠遠地離開家庭, 這種家庭結構的紊亂, 造成孩子自卑、怯懦, 只有在家裡才能得到認可, 雖已近成年仍不能走出家庭, 獨立成長。 而且, 孩子一旦出了問題, 父母就會責備求全, 蠻怨對方, 甚至互相攻擊,

Advertisiment
逼迫孩子在父母之間“選邊”, 弄得孩子陷於兩難境地中。 此為家庭教育之大忌, 非常不利於青少年的成長。

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孩子要認識到, 儘管父母可能會遠離自己, 但他們對自己的愛是不會因此而變化的。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批評對方;其次要互相合作、理解, 共同承擔責任、研究對策, 保持一致的教育態度和教育方案。

此外, 父母之間可嘗試下列方式加強溝通, 減輕影響:

1、在外地工作的父母和孩子應該經常通過電話、書信或郵件互相交流, 假期時一起外出旅遊;
2、週末到親戚家玩, 以替代遠離的父母之愛, 促進對孩子的性別認同;
3、鼓勵子女對人真誠、寬容、信任和尊重, 多和同學一起做作業、參加集體活動, 生日時請同學來玩,

Advertisiment
以友情彌補親情的不足;
4、孩子可以每天對著鏡子鼓勵自己, “爸爸不在身邊, 我也是個男子漢”, 每週發現自己的一個優點, 以消除自卑;
5、請老師協助, 對孩子多肯定、讚美和鼓勵, 幫助孩子建立信心、培養學習興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