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歲看到老”,這句話為什麼很有道理?

隨著寶寶不斷長大, 媽媽的關注就不僅僅局限在吃喝拉撒睡的問題上, 而是加入了對幼兒能力培養的關注。 在3歲之前, 一些基本能力的培養, 對寶寶身心健康成長關係非常大。 那麼, 3歲前應該培養哪些能力呢?今天就來聊一聊。

1 |社交能力

幼稚園稱得上是一個小集體, 小社會, 也是寶寶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面對的環境, 良好的社交能力, 能夠幫助寶寶更好的適應幼稚園生活, 同時也為今後走入大社會做好準備。

現在大部分家庭裡 是4+2+1模式, 所有的成人都圍著寶寶一個人轉, 要什麼有什麼, 喜歡什麼拿什麼,

Advertisiment
根本沒有人跟他爭跟他搶。 這種生活環境, 造就了很多小霸王, 那就是不管是什麼東西, 只要我喜歡, 就統統都是我的。 可是到了幼稚園, 失去了父母的庇護, 玩具不再只屬於自己, 那麼就可能出現搶玩具的現象, 要麼通過打人咬人得到想要的玩具, 要麼因沒有得到玩具而大哭大鬧, 這兩種方式都不利於良好人際關係的形成。

爸爸媽媽在家裡要教會寶寶分享和輪流排隊。 現在家裡基本上都是一個孩子(二胎時代剛剛開始, 畢竟還屬於少數, 呵呵), 所以經常邀請朋友或者鄰居家的小朋友到家裡玩, 或者到別人家裡玩, 讓寶寶將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其他小朋友, 如果出現兩個人都想玩同一種玩具的時候, 就採用輪流排隊的方式,

Advertisiment
一個人玩十分鐘, 然後換另外一個。 在他們玩耍的過程中, 自然而然的學會了分享和輪流排隊。

幼稚園是個集體活動很多的場所, 所以也需要孩子具備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和其他孩子一起完成某件事情, 自己負責其中的一件事情, 比如和鄰居家的孩子一起搭建積木, 一起玩過家家的遊戲。 還可以經常帶寶寶參加其他孩子生日聚會等活動, 在這個過程中, 可以看到別人是如何社交的, 並從中學習到方法。

在社交過程中的一些禮貌用語也是寶寶必須掌握的內容。 見到小朋友、鄰居家長輩要打招呼“阿姨, 你好”、當受到別的幫助的時候要說“謝謝”、離開別人的時候說“再見”等等。 一個懂禮貌的孩子, 走到哪裡都會受到歡迎的。

Advertisiment

2|語言溝通的能力

很多時候, 媽媽對自己的寶寶實在太熟悉了, 哪怕一個動作一個眼神, 就能明白寶寶想幹什麼, 要什麼, 於是迅速的遞到寶寶手裡, 可是到了幼稚園, 到了沒有媽媽的地方, 別人恐怕就很難能通過他的這種動作和眼神搞明白他的想法了, 特別是剛剛上幼稚園, 老師對他並不熟悉, 必須孩子通過語言的表達來讓老師知道自己的需要, 比如自己想上廁所, 自己肚子有些不舒服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 媽媽可以通過延遲寶寶需要滿足的方式, 鼓勵寶寶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開始的時候他可能會不配合, 不說話, 也不要勉強他, 可以代替他說, “寶寶現在想要積木, 對嗎?”他點點頭, 然後你再重複一遍“寶寶現在想要積木”,

Advertisiment
同時把積木遞給他。 通過這種演示的方式, 讓寶寶知道可以這樣表達自己的需要, 慢慢地他就會用語言來表達了。

語言的能力培養, 一定不要忘記讀繪本這個好方法。 繪本中會涉及很多場景, 而在這些場景中, 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會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自己, 這也是孩子學習語言溝通的重要啊途徑。 有時候, 你可能會發現, 我們自己教寶寶學習說話, 不如用這些小動物的方式效果好, 這就是繪本的魔力。

3|情緒管理能力

情緒管理也是幼兒時期很重要的社會技能。

很多時候在路上看到有孩子哭, 家長會在一旁說“寶寶乖, 別哭了, 媽媽給你買糖吃”, 或者“哭什麼哭, 別哭啦!”, 通過這種方式來制止孩子的哭泣,

Advertisiment
這可能和我們小時候受到的教育有關係, 因為那時候, 我們的情緒就是被打壓的。 這種方式或許能讓孩子立刻停止哭泣, 卻不利於情緒管理的培養。

我們可以對他說“你很想玩這個玩具, 可是媽媽不讓, 你傷心了, 所以哭了, 是嗎?”這樣的語言, 不僅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理解了, 也讓他認識到自己的情緒(傷心)。

再比如孩子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 生氣發脾氣, 亂扔東西。 我們可以說“媽媽不同意你買玩具, 你很生氣”, “可是生氣的時候亂扔東西, 可能會把東西摔壞, 我們可以換一種東西扔, 比如球, 既不會摔壞, 你還能發洩自己的情緒”。 這種方式, 不僅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憤怒情緒, 同時得到了發洩, 更重要的是教會了他一種發洩情緒的方式--扔皮球, 這樣逐漸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4|認知水準

對於孩子來說,學習興趣是最主要的,所以機械的認字數數不被推薦,但是又需要認識自己的名字,記住自己家的住址,以及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所以,需要我們將認字、記電話號碼等枯燥的學習融入到遊戲當中,一邊玩一邊學。比如在玩電話玩具的時候,和他說“寶寶,我們現在來玩打電話的遊戲吧,先給媽媽打電話”,並大聲的念出電話號碼,之後幫助寶寶邊念邊按數字,只需要幾次練習,孩子不僅能記住媽媽的電話號碼,同時還認識了數位,真是一舉兩得啊。

對自己身體的認知也很重要,以避免發生性侵的事件。這完全可以利用繪本,來給孩子講解,比如《乳☆禁☆房的故事》、《小雞雞的故事》、《我的身體》等。

剪紙、畫畫的能力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讓寶寶練習。給寶寶一把兒童剪刀,和他一起剪紙,畫畫,並將他的作品張貼在家庭中最顯眼的位置,這樣不僅可以練習手指的靈活性,還可以培養孩子手工和畫畫的興趣,說不定他就是未來的大畫家那。呵呵。

除此之外,認識一些幾何圖形、顏色、數數,都可以在生活中進行,從而提高孩子的認知水準。當然,如果孩子不願意,也不要過度勉強,關鍵是培養興趣,將這些內容融入到遊戲中,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5|獨立性

經常聽到剛剛上幼稚園的家長說,老師反映孩子自己不會吃飯或者吃飯很慢,這些都是由於平日裡沒有自己吃飯的機會,沒有養成獨立的能力,這樣上幼稚園可能老師會很不喜歡,更重要的是孩子可能吃不飽餓肚子。所以,從寶寶吃輔食的時候就儘量讓他自己吃,養成獨立進食的習慣。

如廁的訓練也是如此,先讓孩子表達自己有想上廁所的意願,之後練習如廁,在練習的過程中,不要批評孩子尿褲子,而是給予不斷的鼓勵。另外,洗手、擦鼻涕、穿脫衣服等都要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鍛煉。

收拾整理玩具也是獨立性培養要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在家裡,將玩具進行分類放置,貼上對應的標籤,並告訴孩子:一次只能玩一種玩具,不玩了就要送他們回家,然後再取其他玩具。開始可能會不配合,我們可以和寶寶一起收拾,收拾完整後給予誇獎。

最後,孩子總是要在自己的錯誤中學習並成長,所以,不要急於針對某個問題給予幫助,給他一個自己思考的過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也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還能不斷增進自信心,何樂而不為呢?

這樣逐漸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4|認知水準

對於孩子來說,學習興趣是最主要的,所以機械的認字數數不被推薦,但是又需要認識自己的名字,記住自己家的住址,以及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所以,需要我們將認字、記電話號碼等枯燥的學習融入到遊戲當中,一邊玩一邊學。比如在玩電話玩具的時候,和他說“寶寶,我們現在來玩打電話的遊戲吧,先給媽媽打電話”,並大聲的念出電話號碼,之後幫助寶寶邊念邊按數字,只需要幾次練習,孩子不僅能記住媽媽的電話號碼,同時還認識了數位,真是一舉兩得啊。

對自己身體的認知也很重要,以避免發生性侵的事件。這完全可以利用繪本,來給孩子講解,比如《乳☆禁☆房的故事》、《小雞雞的故事》、《我的身體》等。

剪紙、畫畫的能力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讓寶寶練習。給寶寶一把兒童剪刀,和他一起剪紙,畫畫,並將他的作品張貼在家庭中最顯眼的位置,這樣不僅可以練習手指的靈活性,還可以培養孩子手工和畫畫的興趣,說不定他就是未來的大畫家那。呵呵。

除此之外,認識一些幾何圖形、顏色、數數,都可以在生活中進行,從而提高孩子的認知水準。當然,如果孩子不願意,也不要過度勉強,關鍵是培養興趣,將這些內容融入到遊戲中,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5|獨立性

經常聽到剛剛上幼稚園的家長說,老師反映孩子自己不會吃飯或者吃飯很慢,這些都是由於平日裡沒有自己吃飯的機會,沒有養成獨立的能力,這樣上幼稚園可能老師會很不喜歡,更重要的是孩子可能吃不飽餓肚子。所以,從寶寶吃輔食的時候就儘量讓他自己吃,養成獨立進食的習慣。

如廁的訓練也是如此,先讓孩子表達自己有想上廁所的意願,之後練習如廁,在練習的過程中,不要批評孩子尿褲子,而是給予不斷的鼓勵。另外,洗手、擦鼻涕、穿脫衣服等都要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鍛煉。

收拾整理玩具也是獨立性培養要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在家裡,將玩具進行分類放置,貼上對應的標籤,並告訴孩子:一次只能玩一種玩具,不玩了就要送他們回家,然後再取其他玩具。開始可能會不配合,我們可以和寶寶一起收拾,收拾完整後給予誇獎。

最後,孩子總是要在自己的錯誤中學習並成長,所以,不要急於針對某個問題給予幫助,給他一個自己思考的過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也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還能不斷增進自信心,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