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面部的日常護理

新生寶寶因不適應新環境, 很容易出現面部發紅、、浮腫等面部問題。 面對這些情況, 媽媽們光著急是沒有用的, 那麼到底該怎麼解決呢
症狀一:新生寶寶面部發紅, 臉頰、額頭、下巴多處地方出現疹子怎麼辦
專家解答:
這是濕疹, 一種十分常見的。 根源是胃腸道系統的不完善, 寶寶吃進去的某些過敏原易透過較薄的腸壁進入血液中, 由於皮下毛細最豐富, 所以濕疹就立刻表現在上。 新生寶寶出現面部濕疹, 癢感明顯, 易反復發作, 常使患病寶寶不安。 爸爸媽媽也不必太過著急, 除了較重的要去治療外,

Advertisiment
一般的只要精心護理就可治癒。
主要護理方法:
注意面部皮膚的清潔、乾燥, 洗臉時不要用肥皂刺激, 否則可加重濕疹。
千萬不要給寶寶喂鮮, 以免產生抗體導致日後發生過敏。
只有及血疹時, 可用消炎藥物外擦, 每天2~3次, 有糜爛、滲液時, 用2%~3%的硼酸, 開水衝開, 用比較乾淨的紗布或消毒棉簽蘸上少許, 塗抹在患處。
媽媽要經常留意寶寶周圍的冷熱溫度及濕度的變化, 尤其要避免寶寶皮膚暴露在冷風或強烈日曬下。 除了注意天氣變化, 媽媽不要讓寶寶穿易刺激皮膚的衣服, 如羊毛、絲、尼龍等。
媽媽最好不要吃辛辣食物, 如辣椒、蔥、蒜、酒等。 注意定時餵奶, 不要讓寶寶過饑或過飽, 防止便秘及消化不良, 而誘發濕疹。
寶寶一出汗就會癢得亂抓亂撓,
Advertisiment
哭個不停。 因此寶寶的手指也要保持清潔, 或戴上一副透氣好的用紗布或棉布做成的袋式手套, 防止寶寶用手抓破臉而繼發感染。
症狀二:新生寶寶面部稍有浮腫怎麼回事
專家解答:
臉部浮腫現象經常發生在血液迴圈代謝能力差的寶寶身上, 身體能保持狀態, 全因體內細胞進行的分裂活動, 繼而排出二氧化碳和體內廢物, 當血液迴圈良好時, 體內水分會隨著血管不停流走, 使身體保持著平衡的水分。 但當血液迴圈不好時, 體內便積存多餘的水分, 這些水分並會在細胞裡滯留著, 就會出現浮腫現象。
主要護理方法:
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眼瞼是否有浮腫, 嘴唇顏色是否正常, 平時精神狀態、面色可好。
Advertisiment
如果從臉部開始浮腫, 繼而擴大到全身, 那麼罹患腎臟病的可能很高, 不過也有可能是急性腎炎或腎病變。
如果寶寶面部浮腫不太嚴重, 可運用一些簡單、容易的方法令其恢復, 如:用手指尖微微按動面頰。 由耳垂邊方向至鼻頰骨旁邊, 待寶寶呼氣時按下, 吸氣時放鬆(左右面頰)做10次。
不足引起的失調也會造成浮腫, 因此一定要給寶寶補足充分的營養。
就醫指征:
如果寶寶浮腫沒有消退或者加重, 建議儘快去醫院做詳細檢查。
日常面部護理
新生寶寶的面部除了患時要注意護理, 日常的清潔也十分重要。 要想讓寶寶的面部始終保持健康, 就一定要做好面部的工作, 特別是在給寶寶洗臉的時候不能馬虎大意, 那麼給新生寶寶洗臉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操作方法:
恒定室溫水溫
給寶寶清潔臉蛋時,
Advertisiment
一定要注意一下室內的溫度, 最好能保持在20℃~25℃之間, 水溫則儘量維持在37℃~40℃左右, 並避免涼風直接吹到小寶寶的臉上, 以免感冒著涼。
壓住寶寶雙耳
用左臂抱起新生寶寶, 並用左肘部和腰部夾住寶寶的和雙下肢, 左手托住頭頸部, 用拇指和中指壓住寶寶雙耳, 使耳廓蓋住外耳道, 防止洗臉水進入耳道引起炎症。
從眼到嘴擦洗
右手將一塊小毛巾沾濕後略擠一下, 先洗雙眼。 注意小毛巾擦過一隻眼後要換一面擦另一隻眼, 然後將毛巾在水中清洗一下, 再擦前額、面頰部及嘴角, 擰乾毛巾擦乾面部。
清理鼻腔外耳
洗完換上乾淨衣服後, 將寶寶抱起,
Advertisiment
用消毒棉棒擦淨寶寶鼻腔分泌物及外耳道的水漬。 注意動作一定要輕柔, 棉棒不可探入鼻腔和耳道深處, 只在週邊處理一下即可。
專家建議:
每日洗臉2次:
堅持每日給新生寶寶洗臉2次, 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預防疾病作用。
擦臉時要輕柔:
由於新生寶寶特別嬌嫩, 其體內免疫機制的建立尚不完善, 假如面部皮膚稍有破損即可感染, 如處理不當, 嚴重者可導致敗血症。 因此用毛巾擦臉時, 一定要輕柔, 最好用幹毛巾吸幹水分。
塗油(霜):
寶寶洗臉後可為其塗抹嬰兒油或嬰兒霜保濕, 尤其是氣候乾燥的冬春季, 媽媽一定要為寶寶的面部皮膚做保濕護理, 避免因乾燥皴裂。 而成人的品因含有不同程度的激素或化學成分, 對寶寶應該是絕對禁止的。
避免交互感染
爸爸媽媽在利用方巾幫寶寶做臉部清潔時,要注意避免重複使用同一個方巾的邊角,以免交互感染。


避免交互感染
爸爸媽媽在利用方巾幫寶寶做臉部清潔時,要注意避免重複使用同一個方巾的邊角,以免交互感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