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iPad,真的會毀了孩子的童年嗎?

作為新時代的產物, iPad已經引領潮流, 為了表明自己在科技這條路上沒有OUT, 怎能不入手一部iPad?隨著iPad走進千家萬戶, 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也隨之改變, 不再局限于娃娃、積木等傳統玩具, iPad包羅萬象、豐富多彩的內容已經足以讓孩子對這一掌上新玩具著迷。 那麼對於孩子, iPad是紅蘋果還是毒蘋果?聽聽小編怎麼說。

小編有意見:握在孩子手中的“蘋果”, 需要層層把關。  

第一關:玩iPad對孩子究竟是好是壞? 

machille:起初買iPad, 只是因為自己想玩, 隨著寶寶不斷長大, 他也開始對iPad感興趣, 差不多十個月大的時候, 他就開始把iPad當鏡子用,

Advertisiment
給自己拍照, 當然也是無意中觸碰到按鍵。 再長大些, 他開始玩一些簡單的應用, 漸漸地和我們大人之間有了更多的共同話題, 也會在和我們一起玩iPad的時候一起大笑, 一起驚訝, 一起討論。

再後來他在iPad上看動畫片, 也會跟我聊動畫片裡的角色。 孩子慢慢長大, 自我意識逐漸增強, 他開始不聽我們的指揮, 然後我們就用動畫片的角度跟他聊, 他反倒聽了。 現在孩子上幼稚園了, 通過iPad, 他獲得了更多的資訊, 和同學之間有了更多的聊天話題。 他還通過iPad的應用軟體學會了拼圖、認顏色、認形狀……每一種科技發展的產物能得以延續, 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只要控制好一個度, iPad也可以當一個出色的老師。

論論美麗:我覺得孩子最好還是不要玩iPad。

Advertisiment
首先, iPad是電子產品, 長期使用會對寶寶的視力、思維都有所傷害;其次, 孩子太小, 沒有多少自控力和判斷力, iPad裡面的東西良莠不齊, 而寶寶並不知道哪些適合他玩, 哪些不適合, 如果孩子接觸了一些不健康的或者他暫時不能理解的東西, 是不利於他們的身心發展的;如果寶寶覺得iPad好玩, 長時間下去, 他們會上癮的。 再者, 玩iPad對寶寶的發育也有不良影響, 如果醉心於電子產品, 沉迷於虛擬世界, 孩子就不喜歡和小朋友玩了, 這不利於孩子溝通能力的發展, 還會讓孩子養成自閉的性格。 想想這麼多弊端, 就趕緊打消了給孩子買iPad的念頭。

第二關:iPad有一些負面影響, 父母要因此禁止孩子玩iPad嗎?

妍妹的媽媽咪呀:不可否認,

Advertisiment
玩iPad對孩子有一些負面影響, 首先會有損視力, 其次可能會導致孩子對iPad上癮, 不利於社交能力的發展。 但是, 這些都不足以成為我們阻止孩子玩iPad的理由。 時代在發展, 如果因為有負面影響就禁止孩子玩iPad, 是不是沒做到順應時代的發展呢?任何事物出現在歷史的潮流裡都有利有弊, iPad也是一樣, 除了負面影響, 還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這就要看我們怎麼變弊為利。 比如在孩子玩iPad的時候, 控制時間;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iPad裡面的遊戲, 這樣就有了親子時間。 所以, 並不能禁止孩子玩iPad, 而是要合理控制。

hblkq0628:電子產品是把雙刃劍, iPad是現代化的工具, 家長沒有理由因噎廢食, 禁止孩子去接觸它。

然而使用不當, 的確很容易讓孩子沉迷于遊戲和動畫片,

Advertisiment
不但對視力有害, 還容易造成孩子對其他事情缺乏興趣。 這就要求大人做好監督和引導。 首先, 家長要以身作則, 一個回到家就玩手機、玩電腦的家長憑什麼要求孩子只玩一個小時iPad呢?其次, 幫孩子建立起iPad以外的興趣, 比如讀書、畫畫、運動, 家長最好一起參與。 我覺得, 強制性的時間限制其實是最差的監督方法, 培養孩子自主決定自己的作息, 自我控制玩iPad的時間才是關鍵。  

如果孩子沉迷于玩iPad, 恐怕家長一開始就沒給孩子足夠的關注。 比起iPad, 孩子肯定更早接觸到別的東西, 比如各類玩具, 並且孩子是感興趣的, 為何後來就迷上了iPad?肯定是大人沒有引導好。 所以, 對於孩子玩iPad, 宜疏不宜堵。  

第三關:玩iPad, 怎樣揚長避短? 

子曦麻麻:我家孩子平時也玩iPad,

Advertisiment
但是遊戲一個都沒有, 也不允許孩子用iPad看動畫片, 否則會傷害眼睛, 只是下載了一些識字、學習數位和拼音的軟體, 有助於孩子的學習。  

除此之外, 我會限定孩子玩iPad的時間, 每天只給他半個小時, 而且是在家人的陪伴下才可以用iPad學習識字和拼音, 半個小時後, 就會督促孩子關掉, 孩子如果不願意, 我就會告訴他如果今天超過半個小時, 明天就不可以再玩了, 即使孩子會哭鬧, 家長也一定要堅持原則。 建議家長靜下心來, 和孩子一起玩iPad, 增加親子之間的互動和溝通。  

為人父母, 要以身作則, 在管理孩子玩iPad的同時, 要把控好自己, 不能當著孩子的面玩, 要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我們家為了不讓孩子看電視, 把有線都斷了。 孩子成長的前幾年很重要,如果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家長就要犧牲點自己的娛樂時間,這也是值得的! 

MH2013:iPad是新時代的科技產物,它的出現是時代發展的結果,它在帶給我們工作、生活上的便捷之餘,還可以愉悅身心、放鬆心情,但是關於孩子玩iPad,就要把握正確的使用方法了,要充分挖掘iPad作為學習媒介的潛力,減少iPad帶給孩子的傷害。 

首先給孩子玩的iPad不宜下載過多的遊戲和軟體,否則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可以選擇適合孩子成長的資源,在幼兒階段下載早教資源例如兒歌、古詩詞、童話故事以及電子繪本等音訊、視頻,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成長;上學階段,可以讓孩子利用iPad學習更多的有關於教學的知識,例如散文、自然科學、歷史故事及寓言等,讓孩子開拓眼界、拓展思維……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第四關:iPad能代替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嗎? 

藍玫2015:不管什麼都無法代替父母對於孩子的陪伴。孩子對於iPad、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依賴,主要是由於受到家裡人的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強,如果他每天都看到父母拿著手機、iPad,她會以為這些是好東西,不然家裡人怎麼寧願拿著它們,卻不願陪他呢?如今,很多人都是低頭族,空餘時間都給了電子產品,和家人之間少了很多溝通,給孩子的陪伴也少了。如果我們能抽出更多時間陪孩子,相信他們一定不會對電子產品玩上癮。 

我家寶貝有時候也會跟抱怨,讓我們不要玩手機,陪她玩會兒,一個人玩不開心。聽到這樣的話,才會發覺自己對孩子的虧欠,把大部分時間給了手機,卻忽視了最寶貴的東西。所以我決定以後會儘量陪著孩子一起玩,出門溜達,在家裡做做手工等。 

purplewypf2008:iPad是新生事物,每個人都有接受新生事物的權力,只是孩子目前的分辨能力正在慢慢形成中,尚待加強,自控力也不夠,iPad無形中容易“綁架”孩子,所以,我暫時不給孩子接觸iPad的機會。等到孩子稍大一些,對iPad有良好的選擇能力和使用方向,比如,可以使用iPad讀一些好文章,可以享受到一些優美的音樂等,而不是沉迷於各種遊戲、動畫片的時候,此時孩子可以擁有iPad。iPad本身無可厚非,但需要使用得當。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親子關係永遠是第一位的,任何電子產品都無法替代。只有良好的親子互動,多跟孩子溝通,多做一些親子活動、戶外運動等,才能使親子關係更和諧,給孩子一個無限美好、無限快樂的童年。 

專家對對碰:iPad,真的會毀了孩子的童年嗎?

三、四歲的孩子手捧iPad玩切水果、逃亡遊戲……熟練程度有點驚人,第一次看到這種現象,滿是感慨:現在的孩子可真聰明;可當越來越多的孩子已經將iPad奉為玩具,免不了自嘲自己已經out。iPad滿天飛的蘋果時代,孩子手握的究竟是紅蘋果還是毒蘋果,會因此獲得更多知識還是會無形中被“毒害”?

白方:正確引導、合理安排時間,iPad會成為父母的秘密武器,是紅蘋果 

藍方:iPad會損害孩子的視力、智力和社交能力,是毒蘋果 

爭鋒話題一:iPad真的會損害孩子的視力,危害孩子的發展嗎? 

白方:正確使用iPad,合理控制時間,iPad會成為孩子的學習媒介,讓孩子學到更多知識。正確使用iPad,不但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智力、情商和創造力。孩子每天平均使用iPad20-30分鐘,不會對視力有影響的,玩iPad也不會造成感覺統合失調,反而在訓練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時,會用iPad裡面的遊戲,來給他做視覺刺激。適當地給孩子用電子產品,其實是為了製造孩子之間互動的話題。 

藍方:孩子的好奇心重、自控能力差,使用iPad常常停不下來,會傷害身心,容易造成視覺終端綜合症,這種症狀涉及到眼科、神經科、骨科,還有腦外科,表現為幹眼、視覺模糊、視力下降,頸椎疾病,生理弧度消失;還會造成感覺統合失調,孩子過多地接觸iPad、手機等電子產品,性格會變得孤僻,因為沒有人跟他接觸,他的世界限制在iPad裡,缺少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會損害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情商的發展。 

爭鋒話題二:如果不用iPad等電子產品,孩子會不會與社會脫節? 

白方:孩子要走在時代的前面,充滿創造力,那他就要知道世界變成什麼樣了,這離不開電子產品。 

iPad裡面承載的很多內容是家長給不了的,比如教孩子畫畫的技巧、識別動物等,就像一個家庭教師,合情合理地教孩子一些東西。iPad就是一個媒介,是一種方式,讓孩子通過iPad瞭解更多的父母沒法給予的東西,可以彌補教育的缺陷。家長可以把iPad當成一個手段,不要拒絕、排斥,應該用開放的心態對待,讓孩子坦坦蕩蕩、正正當當地玩iPad,不然孩子害怕家長不同意,躲躲藏藏,這是不好的,會破壞親子關係。 

藍方:很多人認為iPad會傳遞給孩子各種知識和資訊,而且使用方便,將之奉為寶貝,甚至把孩子早期的啟蒙學習完全交給iPad,取代了親子之間的互動,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iPad傳輸給孩子的知識,其實書本都可以給;而且作為父母、孩子的監護人,要經常跟孩子交流,也可以在這種交流互動中,把這些資訊傳遞給孩子,孩子同樣可以與時俱進。電子產品裡的東西都是冷冰冰、沒有感情的,不能替代親子互動,親子溝通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孩子愛上iPad,不是它壞,是父母懶

家長補位,不讓孩子玩iPad成癮

人性有一個弱點,任何給自己帶來愉悅的、快感的東西,都可能讓人上癮,這就叫成癮性,成癮性涉及到生理和心理,小朋友在這方面有遺傳傾向的,家長不能忽視,特別是孩子還沒有形成自我判斷力、足夠的自我控制力、保護能力的時候,家長的角色至關重要,這就是成功生養教的核心。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到自我教育,本身是要統合的,如果這些不統合、不一致,是要出問題的。所以強調家長要補位,小朋友還沒有自我判斷力的時候,家長不補位是很危險的。那家長要怎樣給孩子好的影響,這取決於親子關係,父母是不是有足夠的權威,孩子是不是足夠信任父母,父母是不是掌握了一些技巧方法,然後才能達到一個好的效果。 

對於孩子玩iPad這個現象,家長要把握一個底線,不要讓孩子成癮,不要損壞孩子的視力,這些底線把握好了,再跟小朋友講,他也很信任,一般是能接受的。有的時候孩子可能生理上面有一個本能的衝突,他不太願意接受,但要發展孩子的就是一種理性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像我們的認知也要從形象到抽象,這個是本身要面對的挑戰,應該是能解決的。 

小朋友玩iPad,要有一定的認知 

玩iPad,最危險的一點是把現實世界跟虛擬世界弄混淆了,甚至錯亂了。這又要轉回到認知階梯,心理發展的規律。3歲之前,小朋友應該把重點放在現實世界的認知裡面,讓他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比如說食物;當他對現實世界有了足夠的理解,再讓他去認知虛擬的世界,包括電子類、電影類。從感覺統合發展的角度來說,大家也要掌握個規律,第一個要發展的是觸覺,第二個要發展的是聽覺,第三個應該是視覺,違背這個規律是有問題的,而這三者是要統合的。其實家長也不要太焦慮,孩子有一種生命本能,他自己會在反復的互動當中來找到感覺的平衡,他會形成認知,變成自己的經驗。 

有一點家長不要太糾結,如果一個小朋友基本的東西都瞭解了、認知了,他仍然對這個東西很感興趣,很可能他在這方面有潛能、有天賦。這涉及到早教,如果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某一方面的才藝早教或職業發展的早教,正確的做法是先幫孩子做一個潛能測試,如果孩子在某方面有潛能,再在這方面開發,進行早教,這才是正確的。 

針對孩子玩iPad,管理有方 

家長對於孩子玩iPad的管理,態度要端正。首先要運用好回避策略,該回避的還是要回避,有些東西少兒不宜,而有些東西孩子的認知能力還理解不了,如果孩子接觸了這些,是要出問題的,所以規避策略還是要採取的;其次,興趣轉移,怎麼培養孩子的天倫之樂,怎樣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讓這種天倫之樂超越自娛自樂,這樣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這個話題,包括親子關係、孩子的認知發展一直到最後的人格發展,其實在這裡面都是可以體現的。但我個人認為,簡單的肯定,消極的防堵其實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尤其是整個社會是多元自主時代了,小孩子越來越有主見,家長是控制不了的,只能去做引導,這裡面還有一個更專業的角度:欲望的管理,好奇心的管理,到厭煩心理,涉及到方方面面。講到感知覺統合,有一個簡單的、低層次的快感,到高層次的美感,到最高層次的幸福感,怎樣幫孩子建立起來,這些東西都是很專業的。 

專家的話: 

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有好也有壞,電子產品會影響視力,但使用得當也可以開發智力,關鍵在於父母如何引導。但是父母不能將iPad視為孩子的“安撫劑”,孩子愛上iPad,不是它壞,是父母懶,電子產品不能替代親子互動,親子溝通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孩子成長的前幾年很重要,如果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家長就要犧牲點自己的娛樂時間,這也是值得的! 

MH2013:iPad是新時代的科技產物,它的出現是時代發展的結果,它在帶給我們工作、生活上的便捷之餘,還可以愉悅身心、放鬆心情,但是關於孩子玩iPad,就要把握正確的使用方法了,要充分挖掘iPad作為學習媒介的潛力,減少iPad帶給孩子的傷害。 

首先給孩子玩的iPad不宜下載過多的遊戲和軟體,否則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可以選擇適合孩子成長的資源,在幼兒階段下載早教資源例如兒歌、古詩詞、童話故事以及電子繪本等音訊、視頻,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成長;上學階段,可以讓孩子利用iPad學習更多的有關於教學的知識,例如散文、自然科學、歷史故事及寓言等,讓孩子開拓眼界、拓展思維……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第四關:iPad能代替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嗎? 

藍玫2015:不管什麼都無法代替父母對於孩子的陪伴。孩子對於iPad、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依賴,主要是由於受到家裡人的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強,如果他每天都看到父母拿著手機、iPad,她會以為這些是好東西,不然家裡人怎麼寧願拿著它們,卻不願陪他呢?如今,很多人都是低頭族,空餘時間都給了電子產品,和家人之間少了很多溝通,給孩子的陪伴也少了。如果我們能抽出更多時間陪孩子,相信他們一定不會對電子產品玩上癮。 

我家寶貝有時候也會跟抱怨,讓我們不要玩手機,陪她玩會兒,一個人玩不開心。聽到這樣的話,才會發覺自己對孩子的虧欠,把大部分時間給了手機,卻忽視了最寶貴的東西。所以我決定以後會儘量陪著孩子一起玩,出門溜達,在家裡做做手工等。 

purplewypf2008:iPad是新生事物,每個人都有接受新生事物的權力,只是孩子目前的分辨能力正在慢慢形成中,尚待加強,自控力也不夠,iPad無形中容易“綁架”孩子,所以,我暫時不給孩子接觸iPad的機會。等到孩子稍大一些,對iPad有良好的選擇能力和使用方向,比如,可以使用iPad讀一些好文章,可以享受到一些優美的音樂等,而不是沉迷於各種遊戲、動畫片的時候,此時孩子可以擁有iPad。iPad本身無可厚非,但需要使用得當。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親子關係永遠是第一位的,任何電子產品都無法替代。只有良好的親子互動,多跟孩子溝通,多做一些親子活動、戶外運動等,才能使親子關係更和諧,給孩子一個無限美好、無限快樂的童年。 

專家對對碰:iPad,真的會毀了孩子的童年嗎?

三、四歲的孩子手捧iPad玩切水果、逃亡遊戲……熟練程度有點驚人,第一次看到這種現象,滿是感慨:現在的孩子可真聰明;可當越來越多的孩子已經將iPad奉為玩具,免不了自嘲自己已經out。iPad滿天飛的蘋果時代,孩子手握的究竟是紅蘋果還是毒蘋果,會因此獲得更多知識還是會無形中被“毒害”?

白方:正確引導、合理安排時間,iPad會成為父母的秘密武器,是紅蘋果 

藍方:iPad會損害孩子的視力、智力和社交能力,是毒蘋果 

爭鋒話題一:iPad真的會損害孩子的視力,危害孩子的發展嗎? 

白方:正確使用iPad,合理控制時間,iPad會成為孩子的學習媒介,讓孩子學到更多知識。正確使用iPad,不但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智力、情商和創造力。孩子每天平均使用iPad20-30分鐘,不會對視力有影響的,玩iPad也不會造成感覺統合失調,反而在訓練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時,會用iPad裡面的遊戲,來給他做視覺刺激。適當地給孩子用電子產品,其實是為了製造孩子之間互動的話題。 

藍方:孩子的好奇心重、自控能力差,使用iPad常常停不下來,會傷害身心,容易造成視覺終端綜合症,這種症狀涉及到眼科、神經科、骨科,還有腦外科,表現為幹眼、視覺模糊、視力下降,頸椎疾病,生理弧度消失;還會造成感覺統合失調,孩子過多地接觸iPad、手機等電子產品,性格會變得孤僻,因為沒有人跟他接觸,他的世界限制在iPad裡,缺少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會損害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情商的發展。 

爭鋒話題二:如果不用iPad等電子產品,孩子會不會與社會脫節? 

白方:孩子要走在時代的前面,充滿創造力,那他就要知道世界變成什麼樣了,這離不開電子產品。 

iPad裡面承載的很多內容是家長給不了的,比如教孩子畫畫的技巧、識別動物等,就像一個家庭教師,合情合理地教孩子一些東西。iPad就是一個媒介,是一種方式,讓孩子通過iPad瞭解更多的父母沒法給予的東西,可以彌補教育的缺陷。家長可以把iPad當成一個手段,不要拒絕、排斥,應該用開放的心態對待,讓孩子坦坦蕩蕩、正正當當地玩iPad,不然孩子害怕家長不同意,躲躲藏藏,這是不好的,會破壞親子關係。 

藍方:很多人認為iPad會傳遞給孩子各種知識和資訊,而且使用方便,將之奉為寶貝,甚至把孩子早期的啟蒙學習完全交給iPad,取代了親子之間的互動,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iPad傳輸給孩子的知識,其實書本都可以給;而且作為父母、孩子的監護人,要經常跟孩子交流,也可以在這種交流互動中,把這些資訊傳遞給孩子,孩子同樣可以與時俱進。電子產品裡的東西都是冷冰冰、沒有感情的,不能替代親子互動,親子溝通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孩子愛上iPad,不是它壞,是父母懶

家長補位,不讓孩子玩iPad成癮

人性有一個弱點,任何給自己帶來愉悅的、快感的東西,都可能讓人上癮,這就叫成癮性,成癮性涉及到生理和心理,小朋友在這方面有遺傳傾向的,家長不能忽視,特別是孩子還沒有形成自我判斷力、足夠的自我控制力、保護能力的時候,家長的角色至關重要,這就是成功生養教的核心。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到自我教育,本身是要統合的,如果這些不統合、不一致,是要出問題的。所以強調家長要補位,小朋友還沒有自我判斷力的時候,家長不補位是很危險的。那家長要怎樣給孩子好的影響,這取決於親子關係,父母是不是有足夠的權威,孩子是不是足夠信任父母,父母是不是掌握了一些技巧方法,然後才能達到一個好的效果。 

對於孩子玩iPad這個現象,家長要把握一個底線,不要讓孩子成癮,不要損壞孩子的視力,這些底線把握好了,再跟小朋友講,他也很信任,一般是能接受的。有的時候孩子可能生理上面有一個本能的衝突,他不太願意接受,但要發展孩子的就是一種理性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像我們的認知也要從形象到抽象,這個是本身要面對的挑戰,應該是能解決的。 

小朋友玩iPad,要有一定的認知 

玩iPad,最危險的一點是把現實世界跟虛擬世界弄混淆了,甚至錯亂了。這又要轉回到認知階梯,心理發展的規律。3歲之前,小朋友應該把重點放在現實世界的認知裡面,讓他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比如說食物;當他對現實世界有了足夠的理解,再讓他去認知虛擬的世界,包括電子類、電影類。從感覺統合發展的角度來說,大家也要掌握個規律,第一個要發展的是觸覺,第二個要發展的是聽覺,第三個應該是視覺,違背這個規律是有問題的,而這三者是要統合的。其實家長也不要太焦慮,孩子有一種生命本能,他自己會在反復的互動當中來找到感覺的平衡,他會形成認知,變成自己的經驗。 

有一點家長不要太糾結,如果一個小朋友基本的東西都瞭解了、認知了,他仍然對這個東西很感興趣,很可能他在這方面有潛能、有天賦。這涉及到早教,如果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某一方面的才藝早教或職業發展的早教,正確的做法是先幫孩子做一個潛能測試,如果孩子在某方面有潛能,再在這方面開發,進行早教,這才是正確的。 

針對孩子玩iPad,管理有方 

家長對於孩子玩iPad的管理,態度要端正。首先要運用好回避策略,該回避的還是要回避,有些東西少兒不宜,而有些東西孩子的認知能力還理解不了,如果孩子接觸了這些,是要出問題的,所以規避策略還是要採取的;其次,興趣轉移,怎麼培養孩子的天倫之樂,怎樣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讓這種天倫之樂超越自娛自樂,這樣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這個話題,包括親子關係、孩子的認知發展一直到最後的人格發展,其實在這裡面都是可以體現的。但我個人認為,簡單的肯定,消極的防堵其實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尤其是整個社會是多元自主時代了,小孩子越來越有主見,家長是控制不了的,只能去做引導,這裡面還有一個更專業的角度:欲望的管理,好奇心的管理,到厭煩心理,涉及到方方面面。講到感知覺統合,有一個簡單的、低層次的快感,到高層次的美感,到最高層次的幸福感,怎樣幫孩子建立起來,這些東西都是很專業的。 

專家的話: 

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有好也有壞,電子產品會影響視力,但使用得當也可以開發智力,關鍵在於父母如何引導。但是父母不能將iPad視為孩子的“安撫劑”,孩子愛上iPad,不是它壞,是父母懶,電子產品不能替代親子互動,親子溝通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