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BB玩iPad電子視屏產品不可取

隨著移動電子產品的普及, iPad成為了越來越多家庭的“標準配置”, 很多父母喜歡給寶寶下載一些嬰幼兒遊戲、電子讀物、兒歌、教育軟體玩。 正在發育的寶寶是否適合玩iPad, 網友們也眾說紛紜。

《規範》指出, 2歲以下兒童儘量避免操作電子視頻產品, 0到6歲兒童使用電子視頻產品每次不宜超過20分鐘, 每天累計不得超過一小時, 眼睛與各種電子產品螢光屏的距離一般為屏面對角線的5到7倍, 屏面略低於眼高。 《規範》還從兒童用眼習慣、眼科檢查方面做出了建議。 《規範》的提出為我們提供的標杆。

1、寶寶視力逐歲發展

Advertisiment

兒童的視力是隨著年齡逐漸發育的, 寶寶的晶狀體比成人扁平, 黃斑部的視覺細胞還在發展中, 視力低下, 一歲的寶寶視力僅有0.1, 兩歲寶寶視力為0.4~0.5, 逐歲遞增, 到五歲左右才能發展到1.0的視力水準。 而寶寶的辨色能力在一歲左右才會出現, 三歲發育完全, 但也只能分辨紅黃藍等基本顏色, 對相近的顏色還不能分辨清楚。

長時間用iPad, 尤其是用螢幕較小的手機, 容易使視力發育不完善的兒童視疲勞。 寶寶眼球長時間不間斷地追隨注視, 時間一長就會造成“肌性視疲勞”。 由於目標色彩大小不同, 眼球也要快速不斷地調整, 易引起“調節性視疲勞”, 導致近視的出現。

2、電子視屏的光損傷

很多家長為了讓寶寶安靜下來, 經常會買各種閃光玩具給孩子玩,

Advertisiment
給寶寶看iPad、手機裡的動畫片, 對強光看萬花筒等。 這些高亮度“玩具”對眼睛的損傷是逐漸積累形成的, 剛開始接觸並沒那麼刺激, 但也正因為這樣, 從光譜分析來看, 除紅外線、紫外線外, 藍光傷眼的機會更大。

光損傷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短期的極強烈的光線可導致角膜、視網膜尤其是黃斑部的損傷, 表現為刺痛畏光流淚、視力驟然下降至失明。 慢性的光損傷源於經年累月的較強的光照, 可導致晶體混濁、眼底視網膜、黃斑區的感光細胞水腫變性壞死而視力下降乃至失明。 急性光損傷如果損害不深、及時治療多可恢復。 而慢性光損傷由於發展緩慢, 容易忽略, 反而容易造成損害的不可逆。 因此, 日常保護眼睛避免藍光的慢性傷害非常重要。

Advertisiment

生活中, 可能造成寶寶光損傷的危險因素還有:白天大廈炫目的玻璃幕牆, 晚間閃爍的霓虹燈、室內豪華的燈飾、高亮度的電腦電視螢幕、照相機的閃光燈。

3、寶寶也需眼科檢查

不少家長認為眼部檢查就是視力檢查, 其實不然。 0-6歲兒童還需要進行眼外觀檢查, 以篩查是否有上瞼下垂、倒睫、眼瞼畸形不全等眼眶疾病。

父母應當定期帶寶寶去醫院兒童眼科進行眼睛的定期檢查, 以及時發現寶寶的眼睛問題, 醫生還會對寶寶的眼睛健康給出建議。 出生時, 檢查寶寶的眼睛是否正常, 是否有嚴重的病變, 如先天白內障、視網膜母細胞瘤等。

在寶寶滿三個月到半歲再到一歲時, 都要去兒童眼科進行專業檢查。

Advertisiment
如果沒有異常, 以後每年檢查一次即可。 0-7歲是兒童視力發育的一個關鍵期。

小編總結:當然不可否認iPad等電子產品對我們生活帶來的巨大益處, 同時寶寶使用iPad也不可一刀切, 父母也可以分年齡段、分時段的適度使用, 在保護寶寶健康成長的同時體驗科技帶給我們的樂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