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7到8個月的嬰兒父母應如何教嬰兒說話呢

如果說嬰兒在上個月已經能認出父母, 那麼這個月與父母的聯繫則更加密切。 看到母親就表現出的高興勁, 也比上個月更明顯了。 嬰兒不僅表現出高興的樣子, 有的嬰兒還會做"笑臉", 商興地笑出聲。 還有的嬰兒一對他說"幹什麼?"、"不行"等批評的話, 就哭起來。 對這種批評一點反應都沒有的嬰兒, 就必須考慮他是否耳聾。 正因為已經認識了母親, 所以, 也就能夠明確地分辨出外人, 感覺敏感的嬰兒會"認生", 一見到陌生人就哭。 嬰兒是否認生, 與智力沒有直接關係。 當然, 智力發育晚的孩子, 認識母親的時間也晚,

Advertisiment
但不能說認人早的孩子就聰明。 相反, 認人早的孩子即使長大些了, 也會因仍舊不改這個習慣, 而難以同別人接近。 這個月齡的孩子, 已經能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 會爬的孩子會盯著某個目標伸出小手, 對不喜歡的事情會表示拒絕。 用勺喂他不喜歡的食物會用手推開。

拿走他手裡的玩具會生氣而哭。 洗澡時討厭洗頭, 多數嬰兒會哭鬧。 換尿布時, 也不老老實實的了。 但這樣的動作, 讓嬰兒的手腳和身體自由地活動到何種程度, 就大不相同了。 並且因為不同嬰兒的這種運動能力有很大差異, 又與穿衣服的件數有關, 所以不可能確定一個嚴格的標準。

嬰兒一般在7~8 個月就會翻身了。 這個月齡的嬰兒, 多數會自己坐著了,

Advertisiment
但能坐的時間長短不同。 邊坐著邊兩隻手拿著玩具互相敲打, 是這個時期能看到的嬰兒最多的姿勢。

嬰兒會爬也多數在這個月齡。 但是也有不少的嬰兒不會爬, 卻突然能扶著東西站起來。 許多嬰兒在開始爬時, 都是先做後退的動作。

這時孩子的腿腳也逐漸強壯起來了。 抓住他的兩隻手, 常常能站起來。 發育快的孩子, 到了8 個月時, 會在某個偶然的條件下, 扶著東西就站起來了。 無論是翻身、後退、爬行、還是坐著用膝蓋挪動, 都說明這個月齡的嬰兒已經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因此常易發生摔傷、燙傷、誤吞異物等事故。

嬰兒出牙也多在這一時期, 但也有在 6 個月或更早些出的。 約在出牙前 1個月, 嬰兒多從嘴裡發出"噗一噗一"的聲音。

Advertisiment
嬰兒雖不會因為出牙而發熱, 但也許是多少有些痛的緣故吧, 常有一些情緒上的改變, 夜裡不易入睡 。 聽到同時間出生的嬰兒出牙了, 而自己的孩子還沒出牙的母親一定會著急, 這大可不必, 因為出牙的早晚, 不同的孩子差異也很大, 已滿1 周歲才出牙的嬰兒也不罕見。 這並不是因為什麼特定的疾病(如維生素D 缺乏症)所致, 這一時期還沒有這樣的病, 並且也沒有出牙晚, 牙的品質不好的說法。 為了早出牙而給孩子服用鈣劑, 這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牙齒早就長好了, 只是還沒有露出齒齦外面罷了。

這個時期的嬰兒, 常頻繁地發出"啊一"、"爸一""媽一"等聲音, 有時是在招呼母親。 這時, 母親要用準確的、容易聽明白的普通話和孩子交流。

Advertisiment
孩子成長過程中, 其語言能力的培養, 不是靠自己本人所能完成的。 也就是說, 孩子1個人是不能學會說話的, 而是靠反復用耳朵傾聽父母及其他人說的話, 用眼睛觀看與所說的話相關的動作來學習語言的。

喂孩子粥的時候不和孩子說話, 而像為了讓他完成吃飯任務似的, 這是不行的。 必須叫著孩子的名字對他說:"吃粥了, 張開嘴巴"。 即要把語言和動作聯繫起來教孩子。 幾乎所有的母親都是出於對孩子的愛, 自然地做了這些事情, 在不知不覺中就進行了語言的教育, 因此常常認為語言能力是在孩子的成長進程中自然培養出來的, 即話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就會說的, 這是人們的一種錯覺。 如果總是在開著電視或廣播時對孩子說話,

Advertisiment
那麼孩子就不能注意力集中、不能準確地聽清母親的話, 這樣一來, 電視就成了妨礙母親和孩子間溝通的東西, 因此不要讓孩子看電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