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6個故事 教你摸透寶寶心思

隨著小寶寶一點一點的長大, 媽媽們遇到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我的寶寶為什麼突然喜歡發脾氣了?做錯事不聽話要怎麼辦?面對這些難題, 媽媽們會怎麼辦呢?

這下把媽媽為難住了, 我的寶寶, 到底該拿你怎麼辦?媽媽莫急!本期育兒日記以誠媽媽就分享了幾個寶寶不聽話的小故事,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位心理學媽媽是如何解決的, 學習一下。 +

故事一:“騎馬”去逛超市

【美媽問問團】寶寶叛逆反抗的原因和對策

時長:3'23''

播放:32729

來源:騰訊視頻

【美媽問問團】寶寶叛逆反抗的原因和對策關閉自動播放相關專輯 推薦視頻: 收起視頻

正在播放

Advertisiment

搬到新家快一個月了。 今天晚飯後, 我和兒子去逛超市。 走上街, 他就要我抱。 我實在不想抱他, 因為大腿根有點痛, 可能之前抱孩子太多。 無論我怎麼跟他解釋“媽媽腿痛抱不動”, 他聽完後還是伸出小手, “媽媽, 抱抱!”

看來這麼說是完全沒用, 我突然靈機一動, 說:“我們‘騎馬’到超市好不好?”他一下來勁了, “好呀!”背著個小背包就在前面跺、跺、跺的跳著走了起來, 他騎“小馬”, 我騎“老馬”。 一路樂滋滋的, 去超市十多分鐘的路程, 居然去回都沒有要抱, 還總在我前面一大截。

媽媽感悟:孩子的世界是如此不同, 難怪創造出了動物童話, 難怪不到三歲卻去了好多次動物園。 他們天生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與動物親近。

Advertisiment
而我們傾向於講道理, 他們卻根本聽不懂我們理性的語言。

隨著小寶寶一點一點的長大, 媽媽們遇到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我的寶寶為什麼突然喜歡發脾氣了?做錯事不聽話要怎麼辦?面對這些難題, 媽媽們會怎麼辦呢?

故事二:晚上把尿的事情

以誠還在穿紙尿褲睡覺, 因為我們工作比較累, 晚上沒給他把尿。 這個夏天決定給他把尿, 不能再穿紙尿褲了。 以誠爸很著急, 說別家的孩子早就不穿了。 開始不穿紙尿褲的時候, 他晚上總是不動聲響的就尿濕了床。 每天都有一大堆東西要清洗, 好在孩子並沒有感冒。

晚上, 在床上玩積木, 我說:“媽媽有個煩惱。 ”他就認真的看著我, 我說:“我不知道該怎麼給以誠把尿, 所以晚上床單被子都是濕濕臭臭的,

Advertisiment
很難受, 怎麼辦呢?”他說:“我等下就去尿尿呀。 ”我有些驚喜, 平時他睡覺前是不願尿尿的。 看來邀請孩子來解決問題, 而不是責怪他, 他就會主動配合並想出辦法來。

等到他尿尿回來, 快要睡覺的時候, 我就輕輕對他說, “以誠, 晚上想尿尿的時候, 你就坐起來, 媽媽就給你把尿。 這樣床上每天都很乾淨, 很舒服哦。 ”果然, 睡到半夜的時候, 他懵懂的就坐起來。 看來在臨睡前向他大腦輸入一些資訊很有效。 於是每天睡覺前他就去尿尿, 夜裡有尿就坐起來。 幾乎沒再尿床, 除了偶爾玩的很累的時候。 以誠爸很擔心的事情, 沒想到輕鬆的做到了。

隨著小寶寶一點一點的長大, 媽媽們遇到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我的寶寶為什麼突然喜歡發脾氣了?做錯事不聽話要怎麼辦?面對這些難題,

Advertisiment
媽媽們會怎麼辦呢?

故事三:睡覺前的小麻煩

昨晚逛超市回來, 準備睡覺。 以誠要穿背心睡覺。 天氣還有些涼, 我就說, “一個是換上長袖衣, 一個是穿背心蓋個小涼被, 你選哪個?”他就不幹, 在床上哭鬧。 以誠爸叫我不理, 讓他哭鬧去。 他就哭一會, 停一會, 持續很久。 我實在忍不住, 說, “要穿長袖衣還是蓋小涼被?”他就越哭, 到最後真大哭了起來。 又過了會, 我實在受不了, 聲音開始拉高, 生氣, 要把他哭濕的小背心脫掉, 他死命護住不脫, 大哭。 後來以誠爸上來, 強行扳開他的手, 脫了下來, 強行穿上長袖衣, 邊穿邊說:“不懲罰是不行的, 今天就看你哭個夠。 ”孩子又是大哭,

Advertisiment
哭著哭著睡著了。

我的心卻無法平靜。 每當孩子哭鬧的時候, 以誠爸就告訴我別理他, 讓他哭去, 說孩子想用哭來操縱父母。 這讓我很難受, 我沒辦法對一個哭鬧的孩子不理, 沒辦法對他的感受毫無憐憫, 更沒辦法故意刺激他, “哭吧, 讓你哭個夠!”我感到自己的心隨時都被他牽動。

媽媽感悟:給寶寶兩個選擇, 他卻一個也不要。 這時應該對他的感受進行關注。 也許我覺得天氣有點涼, 而他卻覺得熱, 這是可能的。 畢竟我們是兩個不同的個體, 有著不同的感知覺。 哦, 也許我嘗試體諒他的感受:“你是不是覺得穿上長袖衣服有點熱呀?”“你喜歡睡覺的時候更涼快一點, 是吧?”等。 當我這樣說的時候, 也許他會感到被接納和被理解, 也就更願意來聽我說話,更願意合作一些。

隨著小寶寶一點一點的長大,媽媽們遇到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我的寶寶為什麼突然喜歡發脾氣了?做錯事不聽話要怎麼辦?面對這些難題,媽媽們會怎麼辦呢?

故事四:火爆小辣椒

吃晚飯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沒有跟以誠先拿筷子,他就生氣了。當我拿給他時,他就扔掉,再拿再扔掉,還硬要把我的筷子也摔掉。我跟他說:“筷子是吃飯用的。”我越說,他越對著幹,一臉氣呼呼的樣子。不知道哪來這麼大的脾氣,真是莫名其妙!以誠爸也在看我的“好戲”,看我怎麼收拾?允許孩子亂來,還是干預制止?過了一會,我用力把他抱離桌子,他就打我的臉,一定要打到我。我閃開,抓住他的手,隨後緊緊抱住他,不知道怎麼融化他的生氣。

媽媽感悟:愛發脾氣是孩子在2、3歲左右出現的現象。因為此年齡階段的孩子很有主意,“希望別人那樣,自己想要這樣”--這些欲望過於強烈,現實又無法滿足(或由於自己的能力有限,或由於不善於用言語表達,成人不懂他的意圖),他們幼稚的心便慌亂起來,大發脾氣。大聲哭鬧、跺腳、打滾,這種“動肝火”不一定是對著別人,有時候還沖著自己。

書上說,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應不聲不響的把他抱起來,或者是平靜的注視著他,等待孩子自己安靜下來。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這種脾氣暴躁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需要瞭解這一點,不要覺得孩子這是“變壞了”,而去責怪和訓斥他。看到這裡,我有些慶倖,今天沒把他當“壞人”。

隨著小寶寶一點一點的長大,媽媽們遇到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我的寶寶為什麼突然喜歡發脾氣了?做錯事不聽話要怎麼辦?面對這些難題,媽媽們會怎麼辦呢?

故事五:西瓜摔爛啦以誠正吃著西瓜,一大塊瓜瓤掉在了地上。他一下子就大哭起來,“西瓜摔爛啦。”

故事五:西瓜摔爛啦

以誠正吃著西瓜,一大塊瓜瓤掉在了地上。他一下子就大哭起來,“西瓜摔爛啦。”

“那媽媽重新切一塊給你吧。”

“不,我就要那塊。”

“那塊髒了,不能吃。”

“我就要那塊。”

我拾起地上摔碎的瓜瓤,隨手丟進了垃圾筒裡。一時鋪天蓋地的哭聲更加洶湧而來了,以誠還直接撲向垃圾筒,要把那塊找出來吃。我抱住他說,“粘上便便啦。”他就拼命掙扎,使勁哭,“我就要那塊。” 沒想到捅了個“馬蜂窩”,不知道該怎麼辦?之前是因為自己的西瓜掉了,傷心;現在又因為被我扔了,生氣又更傷心吧。

媽媽感悟:我們時常忙於解決問題,卻忽視了關注孩子釋放情感的需求。好多次,糖果掉在地上了,“我再給你一顆吧。”畫弄壞了,“你可以再畫一幅啊。”無一例外,我們都是在“火上澆油”,我們在否定他們的感受,讓他們的情緒更為激烈。

其實,這些事情並不需要解決方案,只要我們去傾聽和肯定他們的想法或感受,他們就可以迅速從憤怒和淚水中解脫出來,輕鬆的面對現實,或重新要塊糖果,或重新畫一幅畫,或轉而開始別的遊戲,好像剛才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

隨著小寶寶一點一點的長大,媽媽們遇到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我的寶寶為什麼突然喜歡發脾氣了?做錯事不聽話要怎麼辦?面對這些難題,媽媽們會怎麼辦呢?

故事六:小兔寶寶和小兔媽媽的遊戲

以誠自己創造了個遊戲,就是小兔寶寶和小兔媽媽的遊戲。他扮演小兔媽媽,我扮演小兔寶寶。他把兩張大椅子並在一起,我們都坐在上面。一會他就下去,說要去上班,而我就拉住他,不讓他去,假哭,“不要去,不要去,我要媽媽陪我玩。”然後他就說,“你哭吧,你哭吧。我要上班,我要很久才回來。我要掙錢給你買玩具,買好吃的食物,買漂亮的房子。”聽到這些的時候,我有些驚訝,這些是我對他說過的話;突然又有些辛酸,其實孩子的內心,並不需要多少東西,只是希望媽媽多陪他玩一玩,卻也好難。

媽媽感悟:幾乎有陣子,天天都要玩這個遊戲,一玩就玩很久,一遍一遍,樂此不疲。在這個遊戲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天要按時去上班,每次都急匆匆的走掉,沒有顧及到他的情緒,哪怕他哭的厲害。我也看到了他的擔憂,擔心在媽媽的眼裡沒有上班重要,擔心媽媽不是那麼愛他。孩子創造了這種遊戲來緩解他內心的焦慮,我也感到一絲欣慰。

小編有話說: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作為大人的我們,常常不能理解。一旦遇到問題,我們往往會先入為主的認為寶寶做錯了事情,其實,換位思考,讓我們站在寶寶的角度去想問題,反而會更加容易理解問題,也更利於問題的解決。我們的主人公,學心理的以誠媽媽在處理寶寶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時,就尤其注重寶寶的感受,這一點特別值得各位媽媽們學習。

也就更願意來聽我說話,更願意合作一些。

隨著小寶寶一點一點的長大,媽媽們遇到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我的寶寶為什麼突然喜歡發脾氣了?做錯事不聽話要怎麼辦?面對這些難題,媽媽們會怎麼辦呢?

故事四:火爆小辣椒

吃晚飯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沒有跟以誠先拿筷子,他就生氣了。當我拿給他時,他就扔掉,再拿再扔掉,還硬要把我的筷子也摔掉。我跟他說:“筷子是吃飯用的。”我越說,他越對著幹,一臉氣呼呼的樣子。不知道哪來這麼大的脾氣,真是莫名其妙!以誠爸也在看我的“好戲”,看我怎麼收拾?允許孩子亂來,還是干預制止?過了一會,我用力把他抱離桌子,他就打我的臉,一定要打到我。我閃開,抓住他的手,隨後緊緊抱住他,不知道怎麼融化他的生氣。

媽媽感悟:愛發脾氣是孩子在2、3歲左右出現的現象。因為此年齡階段的孩子很有主意,“希望別人那樣,自己想要這樣”--這些欲望過於強烈,現實又無法滿足(或由於自己的能力有限,或由於不善於用言語表達,成人不懂他的意圖),他們幼稚的心便慌亂起來,大發脾氣。大聲哭鬧、跺腳、打滾,這種“動肝火”不一定是對著別人,有時候還沖著自己。

書上說,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應不聲不響的把他抱起來,或者是平靜的注視著他,等待孩子自己安靜下來。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這種脾氣暴躁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需要瞭解這一點,不要覺得孩子這是“變壞了”,而去責怪和訓斥他。看到這裡,我有些慶倖,今天沒把他當“壞人”。

隨著小寶寶一點一點的長大,媽媽們遇到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我的寶寶為什麼突然喜歡發脾氣了?做錯事不聽話要怎麼辦?面對這些難題,媽媽們會怎麼辦呢?

故事五:西瓜摔爛啦以誠正吃著西瓜,一大塊瓜瓤掉在了地上。他一下子就大哭起來,“西瓜摔爛啦。”

故事五:西瓜摔爛啦

以誠正吃著西瓜,一大塊瓜瓤掉在了地上。他一下子就大哭起來,“西瓜摔爛啦。”

“那媽媽重新切一塊給你吧。”

“不,我就要那塊。”

“那塊髒了,不能吃。”

“我就要那塊。”

我拾起地上摔碎的瓜瓤,隨手丟進了垃圾筒裡。一時鋪天蓋地的哭聲更加洶湧而來了,以誠還直接撲向垃圾筒,要把那塊找出來吃。我抱住他說,“粘上便便啦。”他就拼命掙扎,使勁哭,“我就要那塊。” 沒想到捅了個“馬蜂窩”,不知道該怎麼辦?之前是因為自己的西瓜掉了,傷心;現在又因為被我扔了,生氣又更傷心吧。

媽媽感悟:我們時常忙於解決問題,卻忽視了關注孩子釋放情感的需求。好多次,糖果掉在地上了,“我再給你一顆吧。”畫弄壞了,“你可以再畫一幅啊。”無一例外,我們都是在“火上澆油”,我們在否定他們的感受,讓他們的情緒更為激烈。

其實,這些事情並不需要解決方案,只要我們去傾聽和肯定他們的想法或感受,他們就可以迅速從憤怒和淚水中解脫出來,輕鬆的面對現實,或重新要塊糖果,或重新畫一幅畫,或轉而開始別的遊戲,好像剛才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

隨著小寶寶一點一點的長大,媽媽們遇到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我的寶寶為什麼突然喜歡發脾氣了?做錯事不聽話要怎麼辦?面對這些難題,媽媽們會怎麼辦呢?

故事六:小兔寶寶和小兔媽媽的遊戲

以誠自己創造了個遊戲,就是小兔寶寶和小兔媽媽的遊戲。他扮演小兔媽媽,我扮演小兔寶寶。他把兩張大椅子並在一起,我們都坐在上面。一會他就下去,說要去上班,而我就拉住他,不讓他去,假哭,“不要去,不要去,我要媽媽陪我玩。”然後他就說,“你哭吧,你哭吧。我要上班,我要很久才回來。我要掙錢給你買玩具,買好吃的食物,買漂亮的房子。”聽到這些的時候,我有些驚訝,這些是我對他說過的話;突然又有些辛酸,其實孩子的內心,並不需要多少東西,只是希望媽媽多陪他玩一玩,卻也好難。

媽媽感悟:幾乎有陣子,天天都要玩這個遊戲,一玩就玩很久,一遍一遍,樂此不疲。在這個遊戲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天要按時去上班,每次都急匆匆的走掉,沒有顧及到他的情緒,哪怕他哭的厲害。我也看到了他的擔憂,擔心在媽媽的眼裡沒有上班重要,擔心媽媽不是那麼愛他。孩子創造了這種遊戲來緩解他內心的焦慮,我也感到一絲欣慰。

小編有話說: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作為大人的我們,常常不能理解。一旦遇到問題,我們往往會先入為主的認為寶寶做錯了事情,其實,換位思考,讓我們站在寶寶的角度去想問題,反而會更加容易理解問題,也更利於問題的解決。我們的主人公,學心理的以誠媽媽在處理寶寶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時,就尤其注重寶寶的感受,這一點特別值得各位媽媽們學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