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4月兒童閱讀系列訪談之:蔡玲談親子閱讀

2.好書的作用

主持人:請蔡老師最后給我們總結一下, 一本好的圖畫書、兒童書, 對于孩子發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蔡玲:一本好的書對孩子來說就是種下一個思想, 一個種子。 閱讀專家認為閱讀是建立神經連接的開始。

一個好的閱讀行為, 是建立親子關系的媒介, 透過討論書中的人物和情節, 讓孩子了解世界, 建立自己的意識, 一個愿意閱讀的家庭, 愿意探求新知的家庭里出來的孩子在永遠趕得上時代, 同時對父母來說, 也能減少老化, 因為他也不斷的在刺激學習。 感謝孩子, 讓大人可以有機會去接觸這些童書,

Advertisiment
這些是家長小時候沒有讀過的東西, 透過這些童書, 這些精美的世界各國的書, 去接觸世界。 是為享受而讀書。

主持人:也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

蔡玲:是。 因此高希軍博士說, 再忙也要讀書;再窮也要買書;房子再小, 也要擺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 閱讀就是學習。

主持人:今天由于時間關系, 我們訪談先進行到這里, 感謝蔡老師到我們的訪談間來。 本次訪談結束。

五.書香家庭的氛圍如何建立?

1.親子共讀對親子關系有什么影響?

主持人:親子共讀對親子關系有什么影響?

蔡玲:第一個影響就是培養親子間愉快、親密的氛圍。 家長把孩子抱在懷里, 孩子不能讀, 但是能聽。 比如念這首兒歌:“搖搖搖, 搖到外婆橋, 外婆說我好寶寶,

Advertisiment
外婆送我一塊糕, 我說謝謝外婆你真好。 ”家長在搖的時候節奏也出來了, 孩子也學到了主動打招呼的禮節。 家長可以找適當的兒歌, 也可以創造一些兒歌。 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 家長可以畫你一些插圖, 畫一頁或者是幾筆就可以代表。 所以從小跟孩子讀書, 第一個影響就是孩子可以感覺到媽媽是唯一的, 媽媽給我聲音, 有心跳的節奏、愉快的事情。 主持人:剛才談到了書的問題。 現在談談方法的問題。 您提到了書香家庭的概念。 書香家庭的氛圍是怎么造的?孩子的閱讀能力是怎么培養出來的?

蔡玲:一個書香家庭最重要的就是家長要有閱讀習慣, 家里到處都有書。 比如說廁所里有報紙, 餐廳里有報紙, 大人吃完飯就會有讀書的行為,

Advertisiment
孩子也會模仿你。 我們一起讀, 就會形成親子共讀。 很多人以為親子共讀就是大人小孩一起讀相同的書, 同一個步驟指著讀。 這只是方法之一。 另外一種很廣義的親子共讀就是我們有共同的閱讀時間。 比如說八點到八點半, 都吃過飯了, 我們桌子收拾干凈了, 擺一點點心, 大家坐著舒服的在那里看書, 小朋友可以讀繪本, 媽媽可以讀編織或者美容類的書。 爸爸可以讀財經、時事類的報刊。 這也是一種親子共讀。

主持人:您提的這個觀點挺新, 這等于是一種氛圍的培養。

蔡玲:對。 你也可以以書來發展。 比如說五一假期快到了, 可以在家族聚會的時候, 大家一起扮演一個戲, 大家一起來玩書。 另外要跟孩子討論書、分享書,

Advertisiment
可以時常向孩子發問。 通常一本故事, 人時事地物。 人是角色, 時是時間、地是地點場景, 事是情節。 可以透過這幾個觸角開始發問。 像這種聊天, 因為我們是有目的在聊, 所以孩子也學會了。 小朋友會覺得很有趣。 家長還可以進行這樣一系列的追問:這個故事的情節到這個地方, 如果有一個角色消失了, 你覺得會怎么樣?這就是擴大思考;這個故事情節跟哪個故事情節很像?這是比較閱讀;你也可以問他, 這個故事的主題是什么, 這個故事的主旨是什么, 延伸的東西非常多。 父母跟孩子聊書的時候, 不要搞得很緊張, 可以一邊洗碗可以一邊聊書, 一邊晾衣服一邊聊書。 你也可以裝傻。 媽媽好忙啊, 好長時間沒有讀書了,
Advertisiment
你可不可以跟媽媽說那本書里面講的是什么?然后小孩子就會很開心的跟你講。 家長不要質問, 因為我們在享受一本書。

要培養孩子的閱讀, 就要我們營造這個氛圍, 制造討論和回應的機會。

一.臺灣的閱讀推廣情況

蔡玲:公元2000年開始, 臺灣教育局推動了兒童閱讀運動, 教育局、各個學校從書籍的擴充量、老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閱讀、閱讀的輸出這幾個方面都出臺了鼓勵閱讀的活動, 并號召家長成為書香媽媽。 《天下雜志》、《開闊天空》、《希望閱讀》這些雜志, 他們不但辦導師培訓, 邀請國外專家來演講, 還送書到偏遠地區, 各行業的基金會也都參與贊助偏遠地區學習。 2008年我們又推出了一些系列舉措:

1. 閱讀磐石評價, 以前政府補助獎金是給學校,現在更用來獎勵工作人員和教學者,這就是整個社會在做推動閱讀的活動。臺北市會專門表彰各個學校閱讀的優良表現者,和有優良教案的表現者;

2. 學生有一個閱讀“月冠王”的評比,看看誰讀得多,不止是量的評比,還有口試。要看小朋友們是不是真的讀懂了。圖書館也會看哪個家庭借的書多;

3. “小小說書人”活動,一個學校推選兩名參賽者,由孩子去說故事,說書,最后放在網站上面;

4. 自己創作書,小朋友依照自己的想法,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做小書……

這一系列的活動把閱讀成果像一個嘉年華一樣的呈現出來。

主持人:無論是讀書還是創作都是對孩子的推動?

蔡玲:是的。從思想的輸入到思想的輸出這樣一個歷程。

二.家長應了解的選書技巧

1.選書的三大原則

主持人:臺灣這方面做得也是挺成熟的,大陸的閱讀推廣相對來說比較缺乏,所以我們今天主要針對這幾個方面來請教您,請您講一講這方面的東西。

蔡玲:好的。家長首先會很擔心,小孩該讀什么,怎么選書,讀什么書。我個人覺得選書要有幾個原則:

首先要符合兒童的閱讀能力,包括他的身心發展、閱讀年齡,不見得六年級的小孩就有六年級的閱讀能力;其次是孩子的興趣。

第二,選來的書必須能夠拓展孩子的生活經驗,不管是閱讀經驗還是實際經驗,都應該有很大發展。兒童一出生就是聽讀的開始,所以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應該有意識的讀東西給他聽,從歌謠、童謠、兒歌,讀唐詩也沒有關系。讓他享受音律的律動。

主持人:小孩子對文章不是很理解,但是家長聲音的灌輸也是很重要的?

蔡玲:對。他已經在享受你的聲音,享受你的閱讀,享受你的擁抱。隨著一歲開始,可能七八個月寶寶已經開始知道圖象了。你可以指著眼睛說眼睛,也可以指著圖畫說眼睛,這時候就是一種閱讀。所以有很多認知類的書,畫一個圖寫媽媽、寫爸爸、寫卡車,幫孩子認知世界,其實也可以自己做一本書,把自己的爸爸、爺爺、奶奶的照片裝訂好,寫上名字,這就是孩子獨一無二的認知書。

第三,爸爸媽媽應該隨著孩子不同年齡選不同的書。比如說嬰兒有一個口欲時期,什么時候都要咬,所以。類似于撕不破、不怕咬,不怕臟的書就可以在這個時期給他買來看。再大一點,六到八歲,就開始喜歡簡單的寓言了,這是智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結果。到了八歲以后,孩子會喜歡各式各樣的神話故事、生活故事,尤其喜歡描寫他跟朋友、跟老師之間的故事,所以他很喜歡校園故事。

到了五年級以后,孩子身心發展、男女性別差異也顯現出來,孩子喜歡的書的種類就更多了,他喜歡廣泛的閱讀兒童小說,小說是由具體故事組成的,而且情節是復雜的,這其中會談到家庭、學校、朋友、愛情、事業、幻想、探險等等,很豐富。男孩可能還會喜歡科學類讀物,他喜歡具體、操作、有用的知識。另外,像科學、動物、植物、礦物、物理、化學,方面的男孩也都會很喜歡,孩子甚至會因為課程需要而主動去查閱書籍。因此,家長在陪孩子讀書的時候,是經歷了主動書、孩子選書、根據孩子課程找書的過程。另外,行動也是閱讀,用眼睛看就是閱讀,所以閱讀不止是看書。讀書、讀人、讀自然、讀生活都是閱讀。

2.關于閱讀年齡的判斷

主持人:我剛才對您說的閱讀年齡概念很好奇,您講的閱讀年齡是怎么判斷?

蔡玲:在我們中文世界里,讀本的級別劃分到現在還不清晰。 我們以為字少孩子就能讀,圖多低年級就能夠讀,但這并不是絕對的。但是英文讀本已經分得很清楚了,書有多少字,句子是什么樣的句型,符合幾級的孩子來讀。評價得很清楚。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但中文讀物現在還沒有分級。

3.好書的特點,怎么找到一本好書?

主持人:我們回到圖畫書本身,因為這也是家長最困惑的一個事情。關于好書怎么去鑒別,現在市場上的書非常多。圖畫書這一種種類,不管是引進的還是原創的,千姿百態,有的帶字,有的不帶字。您可不可以總結一下一本好書的特點是什么樣的?

蔡玲:我們分物理屬性和內容屬性來看。物理屬性就是外表,大體有這幾個方面:字體夠不夠大?年紀越小的小孩就是字越要大。紙張也不能反光;裝訂牢靠不牢靠?年紀越小扯得越嚴重;版面會不會很復雜?價錢是否合理?

接著就是內容屬性,如果是圖畫書,要看細節有沒有搞錯,體現的價值觀正確不正確。文字敘述是不是流暢,尤其是翻譯的。是否流暢還會牽扯到孩子的年齡、是不是他能夠懂的。第三,敘述是不是生動。就算是科學性的東西,也是要生動、清晰、斷句合理。是不是新知識,能不能擴展孩子的視野,是不是孩子沒有接觸過的。這也叫多元閱讀,不能只吃一種菜。擴展視野是很重要的。

接下來講怎么去挑。第一個途徑,網絡信息,出版社的推薦目錄。在臺灣,有一些團體,比如圖書館與出版協會組成推薦,每一季都有推薦。針對兒童讀物,會有低年紀段、中年紀段、高年級段、學前段,文學類、非文學類,家長可以參考專家評選出來的結果。另外家長也可以聽聽老師的意見。第三,家長要相信自己,要經常逛書店,經常去網上查出版訊息,聽一些演講,跟其他家長分享。

三.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讀書?

1.怎樣在生活中學習識物

識物可以從生活中學習,比如牛奶,家長指著牛奶,告訴寶寶它的名稱,指著說“牛奶”。 下一次你再有意識地指著牛奶,指著廠牌,過一陣子孩子即使不能識字,看到商標也能認識。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可以自己認識的,家長不要急。

父母親選的書也應該是有意思的書、可以玩的書。比如說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和甘伯伯去游河》。這個書很簡單:甘伯伯去游河,走到岸邊很多小孩問他:甘伯伯我們可以去嗎?牛也來了,狗也來了,雞也來了,每一個都要求要上船。兔子說,我們跟你一起去行不行?貓說,我想一起去坐船。好不好、行不行,是要求,是一種禮貌用語的傳授。英文就是MAY I 、CAN I?這個祈使句是一個潤滑劑。小孩子在簡單的書里面就開始玩對話。家長甚至可以帶孩子把故事演出來,一個人可以扮演好幾個角色。孩子可以講很多句話,這個書里面有十個角色出彩,他就把十個祈使句就說會了。小孩子在玩的時候,他是很有禮貌的小孩。

接著這本書說下去:甘伯伯說,可以是可以,但是你不能招惹貓,有空位嗎?空位有,但是你不能咩咩叫。這就是一個主人的條件,這在學應對。這樣看下來,這本書至少已經有兩個語文功能了。還有一個功能,就是這本書可以教大孩子學分鏡,書頁右側的主角出現是濃彩,但是右角是鉛筆畫。甘伯伯從船的船頭到船尾,小女孩揮手。這些動作都通過畫面細致地表現出來,讓孩子有了整體的鏡頭感。

另外介紹一本書:《晚安貓頭鷹》,這本書很像中國版畫的風格,著重色彩的變化。書里面也是有很多角色:貓頭鷹想睡覺,蜜蜂來吵他。嗡嗡嗡嗡,啄木鳥啄樹洞,咚咚咚咚。小孩子聽到這個故事都會笑,因為家長講的時候都有聲音的。最后蜜蜂怎么了,啄木鳥怎么了。親子互動的時候還可以考驗他的記憶力,可以讓孩子觀察圖畫的細節。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讀好的繪本,因為畫家很用心,畫家用心我們讀者的每一個感受都進來了。所以讀繪本書、圖畫書、最重要的是培養小孩子的觀察力。臺灣的繪本發展有近三十年了,這過程中從先進國家引進了很多書,也培養了很多本土畫家,文化是要醞釀的。

2.怎樣在閱讀中保持孩子的注意力

主持人:很多家長一個很有普遍性的問題就是,他的孩子可能很小,兩歲以內,他不知道應該給孩子讀什么樣的書。因為孩子那個年齡段的特點就是坐不住,注意力很分散,給他什么看,他都保持不了一個很長的關注度。很多家長提問,也是這個問題比較多。

蔡玲:兒童的天性就是注意力比較短。所以應該抱著孩子給他讀書。一本書有很多用途,家長可以先拿著書照著讀,指給孩子看,而且要不斷的自問自答,這樣家長通過書就跟小孩建立起一種關系,一種交流,如果孩子掙扎著偏不要聽,也不要勉強。家長可以找跟生活有關系的書。孩子是靠接觸學習的,他不摸、不撕、不咬是不對的,所以家長不要著急。

主持人:您剛才講的家長引導孩子,一個是玩書,一個是朗讀。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比如說對注意力的培養方面?有的孩子可能集中于某一個小東西,但是其他的東西視而不見,總是在重復這件事。有一個是正好相反,他什么都不看,不管怎么朗讀,他就是不感興趣。

蔡玲:孩子喜歡某樣東西,一再反復,是兒童的天性。因此,對家長來講,每一本新書買進來,就在后面貼一個小條、畫幾個格子,知道這本書要重復多少次。

孩子一直在翻一本書,有兩個可能,一個是他實在太好奇了,另外一個是孩子還沒有發現這本書的注意點。家長也要觀察,不要只靠問,還要看孩子在什么地方逗留時間長。比如說我有一個學生,他六年級了還只是讀圖片書,從來不能讀文字。后來他的老師發現這個孩子喜歡做模型,就推薦他看飛機圖鑒,他看到后如獲至寶,讀得津津有味,其實這個時候他已經在讀很難的說明文了。所以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喜好提供不同類別的書,每個孩子個性不同,喜好的東西也不同。

3.繪本的風格對孩子有影響么?

主持人:繪本的風格對孩子有影響么?

蔡玲:我們要相信兒童有很好的可塑性。 就像我們吃飯不能偏食一樣,繪本不是學校里的語文教材,不像考試,每個畫畫的方法是不是一樣的:卡通,通常是一個框框,里面一定要涂得滿滿的。美術則可以從素材開始,還有的書的插圖是拿很多紙的剪貼再拍照的。孩子大一點了可能還要求自己畫水彩,體會模仿的樂趣,這一系列都是閱讀的顏色。

主持人:沒有必要一定是非常鮮艷的色彩?

蔡玲:沒有這個必要。感覺美最重要。

4.家長怎么去發現孩子的興趣點?

主持人:像家庭這個單位來說,父母可能他們第一方面是關于書怎么選。第二方面就是怎么去引導孩子看書這方面,他可能比較缺失這方面的信息。尤其是注意力的問題。另外就是,他怎么去詮釋這本書。比如說孩子很小,剛剛開始認知,他看到這個畫面,但是他組織不起來這個故事。這個時候家長是不是要把這個故事呈現給他?在這方面家長怎么去體會到孩子比較關注、比較感興趣的點呢?

蔡玲:閱讀的主體是孩子。一本書剛開始,要大概把這本書的封面、書名、作者,內容搞清。接著我們就開始享受故事,把它讀完,讀完孩子通常會有問題,但家長這個時候不要回答孩子的問題,而是要引導孩子在書中一起發現答案。尤其是低年級繪本,圖畫書比較多,可能答案就在圖里面。所以不要急著給孩子答案,也沒有標準答案。

四.好書的作用

1.圖畫書的功能

最近有一本新書《菲菲生氣》,菲菲生氣了,導火索是她正在玩的玩具被姐姐搶走了。她跑出去,到野外去了,最后情緒慢慢平靜,圖畫書畫面的顏色也隨著菲菲的情緒變化由火紅變成了藍色。這本書的色彩是一個很好的教材。第二,這本書可以引導家長和孩子討論怎么處理情緒,這就是接納,接納情緒、表達情緒也是有趣的事。

《警官哥瑞亞與警犬》這本書是關于生活問題的。這本書的大意是,警官格瑞亞到校園演講,他演講的時候,警犬就會在旁邊做相應的動作。比如他講不能踩香蕉皮,不然會摔跤,他的狗就會在旁邊做一個滑倒的動作。有一天格警官發現受歡迎的不是他,受歡迎的是狗。他便讓狗狗自己去演講,但是小朋友們對警官非常想念,于是集體寫了一封信:你的狗狗好想念你。警官一下明白了,只有狗也不行,我應該去,孩子們需要我,于是下一次演講的時候,又帶著狗狗一起出現了。

這本書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關于安全規則。一般媽媽告訴孩子出門的時候上鎖,鞋帶要綁緊,孩子不一定能夠記得,但是如果是孩子自己說的他就會記住。這本書也給小朋友建立了一條安全守則,別忘了你的伙伴。書是潛移默化的。孩子通過數學會了怎么跟人互動,怎么寫信,怎么注重你的朋友、伙伴。

另一本世界名著《凱奇的包裹》則教會了孩子怎么寫信。這本書是講戰后的荷蘭非常貧窮,一個美國女孩寄給荷蘭的女孩一雙襪子、一包巧克力,荷蘭女孩把東西和朋友分享,之后寫了一封信感謝美國女孩。美國的女孩這才知道荷蘭女孩欠這些東西。結果她下次就寄來一包糖。通過不斷的書信往來又發生了很多故事,讀故事的時候孩子又欣賞了畫面。另外這本書還教會了孩子去觀察細節,我們講什么叫做對比?荷蘭人好窮,就可以透過畫面,看什么地方窮,去觀察。在這本書最后,禮物是一卡車、一卡車的運過來。畫面充滿了快樂的氣氛。快樂兩個字沒有出現,但是所有的禮物都跳起舞來了,那種歡樂的感覺就浸潤在那里。畫的內容大于文字,可以讓小朋友也來玩。

這本書還教會孩子學會感恩。荷蘭的居民受到恩惠,想要回報給美國朋友,最后就把一箱一箱的郁金香種子寄到美國去。書的最后結束的時候,每一家院子里面都有荷蘭來的郁金香。作者想說明不是只有富人才能給予。孩子看了就會自動激發一個感覺,任何一個給予都可以給別人快樂。

主持人:這對于孩子的教育可能比單純家長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蔡玲:好得太多了。我一直覺得,這么好的出版品,不止是在教小孩,也是在教大人。因為我們可以透過這些文本來了解孩子。

有一本書《媽媽心、媽媽樹》,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幼兒園的小朋友要上學了,孩子一直哭,老師怎么勸都沒有用,于是就想了一個辦法,請媽媽們幫寶寶縫心,媽媽的愛就在里面。讓寶寶把這顆心香包掛在樹上,就等于媽媽在外面看著寶寶。所有上課不專心的孩子都把媽媽心掛在外面。這時候故事有了轉折,有一個小孩沒有媽媽,所以他每天都會偷別的孩子的媽媽心。家長講到這里的時候可以停下來讓小朋友們想怎么辦,這個故事里是講老師打電話給爸爸,爸爸也做了一個心,雖然丑丑的,但這是爸爸的心。這叫做同理心,這個故事讓小朋友覺得很溫暖,是一種替代、一種保護。

2.公共圖書館如何使用?

主持人:有一些圖畫書價格挺高的。一本書買回來孩子不喜歡,家長還要重新買。 這個費用累積起來也挺大的。這時一個好的圖書館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讓家長盡可能多地給孩子看書。但是大陸這方面做得相對來說少一些。臺灣那邊應該比較豐富吧?您能夠介紹一下嗎?

蔡玲:是。我們的圖書館都有兒童閱覽室,里面會不斷補充最新的書。我的建議是,喜歡書的家庭何不組成俱樂部?我們來分享,不要大伙買一樣的書,我們輪流閱讀,輪流閱讀的好處非常大,書非借不能讀嘛,所以我們可以共同買書本來讀。

另外學校圖書館不夠用的話,可以把自己的書擺到教室里,變成班級閱讀館。我們組織小朋友當館員,登記、借閱。我們還可以做剪報、做漫畫冊,交換閱讀,這樣通過老師和家長的運作,小朋友會擁有自己的財產。

主持人:這方面大陸還需要做很多事情。

蔡玲:那就大家一起來努力。先要建立這個意識:“我需要閱讀,我需要透過公共的力量來閱讀。”接著就是分享,有書本愿意給大家看,還愿意把知道的東西傳播給大家,臺北的故事媽媽、書香媽媽就是這樣的一群人,書香媽媽是一群愛自己小孩,也愛別人小孩的人。兩個小學的故事媽媽會交流,臺北還有故事媽媽協會,兒童閱讀協會,毛毛蟲基金會。在交流中故事媽媽會由媽媽而變成講師。這些資深的人、懂的多的人口碑出來了,就會受邀去別的學校講。媽媽們會一起分享讀書的故事,一起去買書、砍價。這群媽媽,尤其是都市的媽媽會關注偏遠地區的媽媽,所以小朋友就會在學校里發動捐書,把不需要的書送到偏遠地區。和受捐的小朋友書信往來,甚至會到偏遠地區看看。一些基金會也會有組織地招待偏遠地區的小朋友來城市停留一天。這真的像《凱奇的包裹》一樣。

孩子怎樣擺脫電視的干擾?

網友:卓言,4歲半,愛看動畫片,愛玩電腦游戲

蔡玲:動畫片、電腦游戲,研究說對小孩子的發展有影響。最初盡量讓孩子少接觸。家長可以說家里的電視機壞了,大人也不能看了。我們從講故事、朗讀、玩書的游戲開始,你讓寶寶和書親近了。我們知道很多家庭為了兒童,電視是不連線的,但是會看錄影帶,這些錄影帶是選擇過的媒體。家長會選好的錄影帶給孩子看,給孩子好的情操、好的色彩。

網友:一歲七個月.特愛動只有睡覺時能靜下來.喜歡球.注意力不集中.請問咋引導他看書。

蔡玲:很重要一點就是睡前要搞得很舒服,家長可以讀一些平和的故事、平和的歌謠、躺著讀就可以。剛開始睡前讀五分鐘、十分鐘,日積月累,慢慢平和的心就出來了。在國外,睡前十分鐘非常重要。

網友:我有一對雙胞胎女兒,一歲三個月。平常給她倆講故事時她們各行其事,根本不聽我的,注意力根本不在書上,如果睡前看書講故事,她們會變的興奮推遲睡覺時間。請問如何讓孩子養成看書和聽故事的習慣。

蔡玲:有本書叫《奧里維》,那個故事的主角奧里維喜歡這,喜歡那。最后媽媽說愛上床了,奧里維就抱了五本書來,講五個故事。媽媽說不行,一本。他就說,那四本,媽媽說,那兩本,他就說那三本。最后媽媽讀了三個故事。這就是一種討論,我該九點上床,你想聽故事半小時,那八點半就來。到九點一定上床,這就是家庭生活規矩。不可以因為你的喜好就拖延。準時很重要。我們每天一定十分鐘,可能二十分鐘,時間到了晚安、親親、抱抱,有一定的儀式,因為小孩子喜歡古代的儀式。我關了留下小燈,就這樣。別順著他。你平常的時候可能孩子本來兩歲多,他也好奇得不得了,他還是動感時期,還是肢體發展時期,有很多要摸有玩,不一定透過讀書才能學習。兒童的學習是多元的,他在操作,他玩黏土很有興趣,玩黏土的書出來了,那本書就有興趣。一個小朋友透過玩黏土,就像玩面包一樣,做出來小面包,小面包的書出來了他就有興趣。所以玩的時候孩子是主體。

網友:男孩一歲九個月,活潑愛說話,一教學字或認數字,就讓媽媽停下來,怎樣才能讓他入門。

蔡玲:不急,一歲九個月。小學一年級相當于六歲。你現在才多大?所以不要急。太急了他達不到,你反而提早讓兒童挫折,他想做都做不到,你會覺得他好像很笨。你為什么不想說,這一天他會了。但是你平常,比如說數數,你平常給他糖吃的時候,就說一顆、兩顆、三顆。你今天晚餐要吃什么,給你一塊肉,兩塊花菜,你也在數數,但是都不多,要慢慢他才會,所以不要急,循序漸進。我知道有很多婦嬰頻道都在講兒童發展,嬰幼兒發展,你應該告訴他們,一歲發展的特點是什么,一歲認知到哪里,發展到哪里。兒童還有個別差異,有一些孩子會早一點,有一些孩子會晚一點。所以晚一點的時候你也不要急。那么小就給他挫折感。

以前政府補助獎金是給學校,現在更用來獎勵工作人員和教學者,這就是整個社會在做推動閱讀的活動。臺北市會專門表彰各個學校閱讀的優良表現者,和有優良教案的表現者;

2. 學生有一個閱讀“月冠王”的評比,看看誰讀得多,不止是量的評比,還有口試。要看小朋友們是不是真的讀懂了。圖書館也會看哪個家庭借的書多;

3. “小小說書人”活動,一個學校推選兩名參賽者,由孩子去說故事,說書,最后放在網站上面;

4. 自己創作書,小朋友依照自己的想法,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做小書……

這一系列的活動把閱讀成果像一個嘉年華一樣的呈現出來。

主持人:無論是讀書還是創作都是對孩子的推動?

蔡玲:是的。從思想的輸入到思想的輸出這樣一個歷程。

二.家長應了解的選書技巧

1.選書的三大原則

主持人:臺灣這方面做得也是挺成熟的,大陸的閱讀推廣相對來說比較缺乏,所以我們今天主要針對這幾個方面來請教您,請您講一講這方面的東西。

蔡玲:好的。家長首先會很擔心,小孩該讀什么,怎么選書,讀什么書。我個人覺得選書要有幾個原則:

首先要符合兒童的閱讀能力,包括他的身心發展、閱讀年齡,不見得六年級的小孩就有六年級的閱讀能力;其次是孩子的興趣。

第二,選來的書必須能夠拓展孩子的生活經驗,不管是閱讀經驗還是實際經驗,都應該有很大發展。兒童一出生就是聽讀的開始,所以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應該有意識的讀東西給他聽,從歌謠、童謠、兒歌,讀唐詩也沒有關系。讓他享受音律的律動。

主持人:小孩子對文章不是很理解,但是家長聲音的灌輸也是很重要的?

蔡玲:對。他已經在享受你的聲音,享受你的閱讀,享受你的擁抱。隨著一歲開始,可能七八個月寶寶已經開始知道圖象了。你可以指著眼睛說眼睛,也可以指著圖畫說眼睛,這時候就是一種閱讀。所以有很多認知類的書,畫一個圖寫媽媽、寫爸爸、寫卡車,幫孩子認知世界,其實也可以自己做一本書,把自己的爸爸、爺爺、奶奶的照片裝訂好,寫上名字,這就是孩子獨一無二的認知書。

第三,爸爸媽媽應該隨著孩子不同年齡選不同的書。比如說嬰兒有一個口欲時期,什么時候都要咬,所以。類似于撕不破、不怕咬,不怕臟的書就可以在這個時期給他買來看。再大一點,六到八歲,就開始喜歡簡單的寓言了,這是智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結果。到了八歲以后,孩子會喜歡各式各樣的神話故事、生活故事,尤其喜歡描寫他跟朋友、跟老師之間的故事,所以他很喜歡校園故事。

到了五年級以后,孩子身心發展、男女性別差異也顯現出來,孩子喜歡的書的種類就更多了,他喜歡廣泛的閱讀兒童小說,小說是由具體故事組成的,而且情節是復雜的,這其中會談到家庭、學校、朋友、愛情、事業、幻想、探險等等,很豐富。男孩可能還會喜歡科學類讀物,他喜歡具體、操作、有用的知識。另外,像科學、動物、植物、礦物、物理、化學,方面的男孩也都會很喜歡,孩子甚至會因為課程需要而主動去查閱書籍。因此,家長在陪孩子讀書的時候,是經歷了主動書、孩子選書、根據孩子課程找書的過程。另外,行動也是閱讀,用眼睛看就是閱讀,所以閱讀不止是看書。讀書、讀人、讀自然、讀生活都是閱讀。

2.關于閱讀年齡的判斷

主持人:我剛才對您說的閱讀年齡概念很好奇,您講的閱讀年齡是怎么判斷?

蔡玲:在我們中文世界里,讀本的級別劃分到現在還不清晰。 我們以為字少孩子就能讀,圖多低年級就能夠讀,但這并不是絕對的。但是英文讀本已經分得很清楚了,書有多少字,句子是什么樣的句型,符合幾級的孩子來讀。評價得很清楚。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但中文讀物現在還沒有分級。

3.好書的特點,怎么找到一本好書?

主持人:我們回到圖畫書本身,因為這也是家長最困惑的一個事情。關于好書怎么去鑒別,現在市場上的書非常多。圖畫書這一種種類,不管是引進的還是原創的,千姿百態,有的帶字,有的不帶字。您可不可以總結一下一本好書的特點是什么樣的?

蔡玲:我們分物理屬性和內容屬性來看。物理屬性就是外表,大體有這幾個方面:字體夠不夠大?年紀越小的小孩就是字越要大。紙張也不能反光;裝訂牢靠不牢靠?年紀越小扯得越嚴重;版面會不會很復雜?價錢是否合理?

接著就是內容屬性,如果是圖畫書,要看細節有沒有搞錯,體現的價值觀正確不正確。文字敘述是不是流暢,尤其是翻譯的。是否流暢還會牽扯到孩子的年齡、是不是他能夠懂的。第三,敘述是不是生動。就算是科學性的東西,也是要生動、清晰、斷句合理。是不是新知識,能不能擴展孩子的視野,是不是孩子沒有接觸過的。這也叫多元閱讀,不能只吃一種菜。擴展視野是很重要的。

接下來講怎么去挑。第一個途徑,網絡信息,出版社的推薦目錄。在臺灣,有一些團體,比如圖書館與出版協會組成推薦,每一季都有推薦。針對兒童讀物,會有低年紀段、中年紀段、高年級段、學前段,文學類、非文學類,家長可以參考專家評選出來的結果。另外家長也可以聽聽老師的意見。第三,家長要相信自己,要經常逛書店,經常去網上查出版訊息,聽一些演講,跟其他家長分享。

三.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讀書?

1.怎樣在生活中學習識物

識物可以從生活中學習,比如牛奶,家長指著牛奶,告訴寶寶它的名稱,指著說“牛奶”。 下一次你再有意識地指著牛奶,指著廠牌,過一陣子孩子即使不能識字,看到商標也能認識。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可以自己認識的,家長不要急。

父母親選的書也應該是有意思的書、可以玩的書。比如說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和甘伯伯去游河》。這個書很簡單:甘伯伯去游河,走到岸邊很多小孩問他:甘伯伯我們可以去嗎?牛也來了,狗也來了,雞也來了,每一個都要求要上船。兔子說,我們跟你一起去行不行?貓說,我想一起去坐船。好不好、行不行,是要求,是一種禮貌用語的傳授。英文就是MAY I 、CAN I?這個祈使句是一個潤滑劑。小孩子在簡單的書里面就開始玩對話。家長甚至可以帶孩子把故事演出來,一個人可以扮演好幾個角色。孩子可以講很多句話,這個書里面有十個角色出彩,他就把十個祈使句就說會了。小孩子在玩的時候,他是很有禮貌的小孩。

接著這本書說下去:甘伯伯說,可以是可以,但是你不能招惹貓,有空位嗎?空位有,但是你不能咩咩叫。這就是一個主人的條件,這在學應對。這樣看下來,這本書至少已經有兩個語文功能了。還有一個功能,就是這本書可以教大孩子學分鏡,書頁右側的主角出現是濃彩,但是右角是鉛筆畫。甘伯伯從船的船頭到船尾,小女孩揮手。這些動作都通過畫面細致地表現出來,讓孩子有了整體的鏡頭感。

另外介紹一本書:《晚安貓頭鷹》,這本書很像中國版畫的風格,著重色彩的變化。書里面也是有很多角色:貓頭鷹想睡覺,蜜蜂來吵他。嗡嗡嗡嗡,啄木鳥啄樹洞,咚咚咚咚。小孩子聽到這個故事都會笑,因為家長講的時候都有聲音的。最后蜜蜂怎么了,啄木鳥怎么了。親子互動的時候還可以考驗他的記憶力,可以讓孩子觀察圖畫的細節。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讀好的繪本,因為畫家很用心,畫家用心我們讀者的每一個感受都進來了。所以讀繪本書、圖畫書、最重要的是培養小孩子的觀察力。臺灣的繪本發展有近三十年了,這過程中從先進國家引進了很多書,也培養了很多本土畫家,文化是要醞釀的。

2.怎樣在閱讀中保持孩子的注意力

主持人:很多家長一個很有普遍性的問題就是,他的孩子可能很小,兩歲以內,他不知道應該給孩子讀什么樣的書。因為孩子那個年齡段的特點就是坐不住,注意力很分散,給他什么看,他都保持不了一個很長的關注度。很多家長提問,也是這個問題比較多。

蔡玲:兒童的天性就是注意力比較短。所以應該抱著孩子給他讀書。一本書有很多用途,家長可以先拿著書照著讀,指給孩子看,而且要不斷的自問自答,這樣家長通過書就跟小孩建立起一種關系,一種交流,如果孩子掙扎著偏不要聽,也不要勉強。家長可以找跟生活有關系的書。孩子是靠接觸學習的,他不摸、不撕、不咬是不對的,所以家長不要著急。

主持人:您剛才講的家長引導孩子,一個是玩書,一個是朗讀。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比如說對注意力的培養方面?有的孩子可能集中于某一個小東西,但是其他的東西視而不見,總是在重復這件事。有一個是正好相反,他什么都不看,不管怎么朗讀,他就是不感興趣。

蔡玲:孩子喜歡某樣東西,一再反復,是兒童的天性。因此,對家長來講,每一本新書買進來,就在后面貼一個小條、畫幾個格子,知道這本書要重復多少次。

孩子一直在翻一本書,有兩個可能,一個是他實在太好奇了,另外一個是孩子還沒有發現這本書的注意點。家長也要觀察,不要只靠問,還要看孩子在什么地方逗留時間長。比如說我有一個學生,他六年級了還只是讀圖片書,從來不能讀文字。后來他的老師發現這個孩子喜歡做模型,就推薦他看飛機圖鑒,他看到后如獲至寶,讀得津津有味,其實這個時候他已經在讀很難的說明文了。所以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喜好提供不同類別的書,每個孩子個性不同,喜好的東西也不同。

3.繪本的風格對孩子有影響么?

主持人:繪本的風格對孩子有影響么?

蔡玲:我們要相信兒童有很好的可塑性。 就像我們吃飯不能偏食一樣,繪本不是學校里的語文教材,不像考試,每個畫畫的方法是不是一樣的:卡通,通常是一個框框,里面一定要涂得滿滿的。美術則可以從素材開始,還有的書的插圖是拿很多紙的剪貼再拍照的。孩子大一點了可能還要求自己畫水彩,體會模仿的樂趣,這一系列都是閱讀的顏色。

主持人:沒有必要一定是非常鮮艷的色彩?

蔡玲:沒有這個必要。感覺美最重要。

4.家長怎么去發現孩子的興趣點?

主持人:像家庭這個單位來說,父母可能他們第一方面是關于書怎么選。第二方面就是怎么去引導孩子看書這方面,他可能比較缺失這方面的信息。尤其是注意力的問題。另外就是,他怎么去詮釋這本書。比如說孩子很小,剛剛開始認知,他看到這個畫面,但是他組織不起來這個故事。這個時候家長是不是要把這個故事呈現給他?在這方面家長怎么去體會到孩子比較關注、比較感興趣的點呢?

蔡玲:閱讀的主體是孩子。一本書剛開始,要大概把這本書的封面、書名、作者,內容搞清。接著我們就開始享受故事,把它讀完,讀完孩子通常會有問題,但家長這個時候不要回答孩子的問題,而是要引導孩子在書中一起發現答案。尤其是低年級繪本,圖畫書比較多,可能答案就在圖里面。所以不要急著給孩子答案,也沒有標準答案。

四.好書的作用

1.圖畫書的功能

最近有一本新書《菲菲生氣》,菲菲生氣了,導火索是她正在玩的玩具被姐姐搶走了。她跑出去,到野外去了,最后情緒慢慢平靜,圖畫書畫面的顏色也隨著菲菲的情緒變化由火紅變成了藍色。這本書的色彩是一個很好的教材。第二,這本書可以引導家長和孩子討論怎么處理情緒,這就是接納,接納情緒、表達情緒也是有趣的事。

《警官哥瑞亞與警犬》這本書是關于生活問題的。這本書的大意是,警官格瑞亞到校園演講,他演講的時候,警犬就會在旁邊做相應的動作。比如他講不能踩香蕉皮,不然會摔跤,他的狗就會在旁邊做一個滑倒的動作。有一天格警官發現受歡迎的不是他,受歡迎的是狗。他便讓狗狗自己去演講,但是小朋友們對警官非常想念,于是集體寫了一封信:你的狗狗好想念你。警官一下明白了,只有狗也不行,我應該去,孩子們需要我,于是下一次演講的時候,又帶著狗狗一起出現了。

這本書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關于安全規則。一般媽媽告訴孩子出門的時候上鎖,鞋帶要綁緊,孩子不一定能夠記得,但是如果是孩子自己說的他就會記住。這本書也給小朋友建立了一條安全守則,別忘了你的伙伴。書是潛移默化的。孩子通過數學會了怎么跟人互動,怎么寫信,怎么注重你的朋友、伙伴。

另一本世界名著《凱奇的包裹》則教會了孩子怎么寫信。這本書是講戰后的荷蘭非常貧窮,一個美國女孩寄給荷蘭的女孩一雙襪子、一包巧克力,荷蘭女孩把東西和朋友分享,之后寫了一封信感謝美國女孩。美國的女孩這才知道荷蘭女孩欠這些東西。結果她下次就寄來一包糖。通過不斷的書信往來又發生了很多故事,讀故事的時候孩子又欣賞了畫面。另外這本書還教會了孩子去觀察細節,我們講什么叫做對比?荷蘭人好窮,就可以透過畫面,看什么地方窮,去觀察。在這本書最后,禮物是一卡車、一卡車的運過來。畫面充滿了快樂的氣氛。快樂兩個字沒有出現,但是所有的禮物都跳起舞來了,那種歡樂的感覺就浸潤在那里。畫的內容大于文字,可以讓小朋友也來玩。

這本書還教會孩子學會感恩。荷蘭的居民受到恩惠,想要回報給美國朋友,最后就把一箱一箱的郁金香種子寄到美國去。書的最后結束的時候,每一家院子里面都有荷蘭來的郁金香。作者想說明不是只有富人才能給予。孩子看了就會自動激發一個感覺,任何一個給予都可以給別人快樂。

主持人:這對于孩子的教育可能比單純家長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蔡玲:好得太多了。我一直覺得,這么好的出版品,不止是在教小孩,也是在教大人。因為我們可以透過這些文本來了解孩子。

有一本書《媽媽心、媽媽樹》,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幼兒園的小朋友要上學了,孩子一直哭,老師怎么勸都沒有用,于是就想了一個辦法,請媽媽們幫寶寶縫心,媽媽的愛就在里面。讓寶寶把這顆心香包掛在樹上,就等于媽媽在外面看著寶寶。所有上課不專心的孩子都把媽媽心掛在外面。這時候故事有了轉折,有一個小孩沒有媽媽,所以他每天都會偷別的孩子的媽媽心。家長講到這里的時候可以停下來讓小朋友們想怎么辦,這個故事里是講老師打電話給爸爸,爸爸也做了一個心,雖然丑丑的,但這是爸爸的心。這叫做同理心,這個故事讓小朋友覺得很溫暖,是一種替代、一種保護。

2.公共圖書館如何使用?

主持人:有一些圖畫書價格挺高的。一本書買回來孩子不喜歡,家長還要重新買。 這個費用累積起來也挺大的。這時一個好的圖書館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讓家長盡可能多地給孩子看書。但是大陸這方面做得相對來說少一些。臺灣那邊應該比較豐富吧?您能夠介紹一下嗎?

蔡玲:是。我們的圖書館都有兒童閱覽室,里面會不斷補充最新的書。我的建議是,喜歡書的家庭何不組成俱樂部?我們來分享,不要大伙買一樣的書,我們輪流閱讀,輪流閱讀的好處非常大,書非借不能讀嘛,所以我們可以共同買書本來讀。

另外學校圖書館不夠用的話,可以把自己的書擺到教室里,變成班級閱讀館。我們組織小朋友當館員,登記、借閱。我們還可以做剪報、做漫畫冊,交換閱讀,這樣通過老師和家長的運作,小朋友會擁有自己的財產。

主持人:這方面大陸還需要做很多事情。

蔡玲:那就大家一起來努力。先要建立這個意識:“我需要閱讀,我需要透過公共的力量來閱讀。”接著就是分享,有書本愿意給大家看,還愿意把知道的東西傳播給大家,臺北的故事媽媽、書香媽媽就是這樣的一群人,書香媽媽是一群愛自己小孩,也愛別人小孩的人。兩個小學的故事媽媽會交流,臺北還有故事媽媽協會,兒童閱讀協會,毛毛蟲基金會。在交流中故事媽媽會由媽媽而變成講師。這些資深的人、懂的多的人口碑出來了,就會受邀去別的學校講。媽媽們會一起分享讀書的故事,一起去買書、砍價。這群媽媽,尤其是都市的媽媽會關注偏遠地區的媽媽,所以小朋友就會在學校里發動捐書,把不需要的書送到偏遠地區。和受捐的小朋友書信往來,甚至會到偏遠地區看看。一些基金會也會有組織地招待偏遠地區的小朋友來城市停留一天。這真的像《凱奇的包裹》一樣。

孩子怎樣擺脫電視的干擾?

網友:卓言,4歲半,愛看動畫片,愛玩電腦游戲

蔡玲:動畫片、電腦游戲,研究說對小孩子的發展有影響。最初盡量讓孩子少接觸。家長可以說家里的電視機壞了,大人也不能看了。我們從講故事、朗讀、玩書的游戲開始,你讓寶寶和書親近了。我們知道很多家庭為了兒童,電視是不連線的,但是會看錄影帶,這些錄影帶是選擇過的媒體。家長會選好的錄影帶給孩子看,給孩子好的情操、好的色彩。

網友:一歲七個月.特愛動只有睡覺時能靜下來.喜歡球.注意力不集中.請問咋引導他看書。

蔡玲:很重要一點就是睡前要搞得很舒服,家長可以讀一些平和的故事、平和的歌謠、躺著讀就可以。剛開始睡前讀五分鐘、十分鐘,日積月累,慢慢平和的心就出來了。在國外,睡前十分鐘非常重要。

網友:我有一對雙胞胎女兒,一歲三個月。平常給她倆講故事時她們各行其事,根本不聽我的,注意力根本不在書上,如果睡前看書講故事,她們會變的興奮推遲睡覺時間。請問如何讓孩子養成看書和聽故事的習慣。

蔡玲:有本書叫《奧里維》,那個故事的主角奧里維喜歡這,喜歡那。最后媽媽說愛上床了,奧里維就抱了五本書來,講五個故事。媽媽說不行,一本。他就說,那四本,媽媽說,那兩本,他就說那三本。最后媽媽讀了三個故事。這就是一種討論,我該九點上床,你想聽故事半小時,那八點半就來。到九點一定上床,這就是家庭生活規矩。不可以因為你的喜好就拖延。準時很重要。我們每天一定十分鐘,可能二十分鐘,時間到了晚安、親親、抱抱,有一定的儀式,因為小孩子喜歡古代的儀式。我關了留下小燈,就這樣。別順著他。你平常的時候可能孩子本來兩歲多,他也好奇得不得了,他還是動感時期,還是肢體發展時期,有很多要摸有玩,不一定透過讀書才能學習。兒童的學習是多元的,他在操作,他玩黏土很有興趣,玩黏土的書出來了,那本書就有興趣。一個小朋友透過玩黏土,就像玩面包一樣,做出來小面包,小面包的書出來了他就有興趣。所以玩的時候孩子是主體。

網友:男孩一歲九個月,活潑愛說話,一教學字或認數字,就讓媽媽停下來,怎樣才能讓他入門。

蔡玲:不急,一歲九個月。小學一年級相當于六歲。你現在才多大?所以不要急。太急了他達不到,你反而提早讓兒童挫折,他想做都做不到,你會覺得他好像很笨。你為什么不想說,這一天他會了。但是你平常,比如說數數,你平常給他糖吃的時候,就說一顆、兩顆、三顆。你今天晚餐要吃什么,給你一塊肉,兩塊花菜,你也在數數,但是都不多,要慢慢他才會,所以不要急,循序漸進。我知道有很多婦嬰頻道都在講兒童發展,嬰幼兒發展,你應該告訴他們,一歲發展的特點是什么,一歲認知到哪里,發展到哪里。兒童還有個別差異,有一些孩子會早一點,有一些孩子會晚一點。所以晚一點的時候你也不要急。那么小就給他挫折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