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歲前上幼稚園的危害 還有多少爸媽不知道?

不少家長在生完寶寶之後, 覺得生活壓力變得異常的巨大, 得抽時間帶孩子, 還得工作養家糊口。 讓老人帶吧, 又怕累壞了老人, 所以不少家長巴不得早點把孩子送到幼稚園去。 有需求就有市場, 不少幼稚園已經開始招收小年齡段(3歲以下)的寶寶入園了, 那過早的進入幼稚園, 對孩子是利大於弊, 還是弊大於利呢?

1.太早入託孩子更富有攻擊性

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在《養育孩子:三歲以下應該進幼稚園嗎?》一書中指出, 越來越多的證據在支持他的理論——那些很早就脫離父母到幼稚園的孩子更容易發展攻擊性性格、反社會行為以及其他的心理問題,

Advertisiment
這樣的孩子在日後會遭遇人際關係問題, 不容易與人建立密切的關係。

英國兒童問題權威人士也發出了同樣的警告。 他們經過多年研究發現, 由父母養育的孩子比在幼稚園、由保姆照顧或交給親戚照顧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現得都更為優秀, 他們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於其他對照組的孩子。

牛津大學的教授對1200名孩子進行了跟蹤研究, 結果發現, 從小被放在托兒所裡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更富有“攻擊性”。 另有兩項研究也發現同樣的結果, 那就是在托兒所的時間越長越容易發展“反社會行為”和“暴力行為”。 過早上幼稚園會嚴重影響幼兒的大腦發育、情感發展、社會行為、認知能力培養,

Advertisiment
另外他們的身體發育也遲緩, 神經萎縮, 腦發育異常, 這些都是與沒能得到一對一家庭關懷有關, 所以專家建議應該讓幼小的孩子在溫暖安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而不是過早地將他們幼稚園。

2.幼稚園還是等孩子3歲後再送

陳女士的孩子曾是小小班的孩子。 因為找不到合適的保姆, 她將兩歲的兒子送到了幼稚園, 而孩子在小小班的一年時間裡, 就是她們一家與疾病搏鬥的一年。 班上只要有一個孩子感冒, 她家的孩子就會被傳染, 冬天她和老公常常頂風冒雪在深更半夜打的帶孩子去看急診, 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 孩子在上小小班時還感染了手口足病, 所幸不嚴重。 陳女士粗略統計了一下,

Advertisiment
因為疾病、天氣惡劣等原因女兒實際上只上了半年小小班;而治病花去了七千多元。

如果家裡有人帶孩子, 建議三周歲再上幼稚園。 因為兩周歲的孩子自身的抵抗力是最弱的, 而幼稚園是一個公共場所, 再好的幼稚園也不會像家裡一對一的照顧那麼好。 年齡越小的孩子與父母的分離焦慮越強烈, 這種情緒會影響孩子的進食, 進而會影響孩子的抵抗力, 就特別容易生病。 從孩子的健康考慮還是三歲比較好點。

3.最好的老師也不能代替媽媽

兩歲半以下的孩子就該受到媽媽一對一的關愛, 父母共同養育是最理想的方式。 如果要想讓幼兒的大腦健康發育, 就需要對其進行愛的刺激, 父母與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

Advertisiment
家庭與朋友的關愛對孩子發育來說是最安全的選擇, 而幼稚園中缺乏的就是這種影響, 即使請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媽媽親自照顧好, 更何況多數人沒有足夠的運氣找到理想的保姆。 孩子不僅需要固定的人員養育, 更需要專注的關心, 一對一養育更能夠滿足嬰兒的需求。 而幼稚園裡的老師一般是一個人照顧數個孩子, 她無法同時滿足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遊戲、呵護等。 不要認為嬰兒不懂事, 他們的要求得不到回應和滿足時會讓他們產生一種孤獨感, 表現為煩躁哭鬧, 長期的影響則不利於他們的心理發展, 迫使一些孩子發展攻擊性性格, 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後果。

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育研究所的研究人指出:嬰幼兒的發育具有特殊性,

Advertisiment
他們不僅需要持續地關心, 更需要協調一致地關心, 這意味著與他們交流的人相對是固定的, 孩子太早送去幼稚園以後由於一天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幼稚園度過的, 如果由於幼稚園老師是不固定的, 經常換來換去, 比如老師生病、休假以及培訓等, 心智還不成熟的孩子是無法適應的。 即使人員相對固定, 她們也要輪班照顧孩子, 所以在孩子心理成長和發育的關鍵期, 父母的堅持照育是很重要的。

美國最新一項研究發現, 無論托兒所有多好, 那些較早或較久待在托兒所的兒童在整個小學時期更容易出現攻擊性行為, 而且更不聽話, 這是有關兒童護理的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一個研究所得出的結論。 研究人員推測,托兒所缺少有經驗的育兒老師,老師們缺少時間解決孩子爭玩具、爭活動場地等問題都是影響因素。

該研究成果由美國國家兒童衛生及人類發展研究院作出,其研究報告發表在醫學月刊《兒童發展》上。

這一針對1364名兒童、歷時十多年的兒童護理方面的研究,比較了兒童從出生一個月大到四歲半所接受的護理的規模、類型和品質,並研究了直到兒童11歲前其情感和語言的發展。接受調查的小學教師們稱,那些待在托兒所時間較長的孩子即便在11歲時,也會出現“容易打群架”、“愛爭吵”等問題。

4.入園太早淡了親情

樂樂媽媽都是在職場打拼的年輕父母,倆口子的工作又忙,無奈之下他們讓兩歲四個月的孩子上了幼稚園小班,而且還是全托。剛開始孩子非常不情願去,每次去都哭得很厲害,從早上起床情緒就不好,為此還影響早上的食欲。孩子適應幼稚園之後反而對班上的保育員產生了依賴,回家後與父母親熱一陣之後就自已呆在電視機前看動畫片,與爸爸媽媽講話明顯少了很多。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小班孩子的入園年齡應滿3周歲。父母提早送孩子入園的想法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工作繁忙;二是認為自己不會帶,早入託就能使孩子早點受教育,其實這種想法是比較偏頗的。

首先從孩子的心理發展來說,幼兒在3歲之前仍處在親子依戀階段,最好以家庭撫養為主;離開父母、家庭的時間不宜太長。6個月—2歲是孩子與父母的特殊情感連接階段,直到2歲左右孩子與同齡人主動性社交才開始萌芽,2歲半左右孩子邏輯和秩序感才逐漸建立,方能有效進行組織性互動和生活。

由於嬰幼兒階段是早期依戀感發展的最佳時期,過早入園會導致孩子由於心智發展不夠成熟,語言發展有局限性,不懂調節情緒等問題導致孩子產生強烈的心理負擔,變得不願意主動社交和表達,缺乏安全感,這對孩子今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進入高層次情感發展都會產生影響。所以適齡性的行為和教育對孩子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不要因為家長的一已之見而成為阻礙孩子長期發展的絆腳石。

5.三歲前上托兒所易致情感問題

在英國,劍橋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蘭姆近日公佈的另一研究結果,回應了美國國家兒童衛生及人類發展研究院的上述研究。蘭姆通過研究發現,早早送孩子上托兒所可能導致其長期出現情感問題。

蘭姆指出,孩子在三歲之前就被送到托兒所,長大後更容易有不良行為,處理壓力的能力更低。去年,蘭姆教授和同事在3000名幼兒中展開了研究,結果發現,入託後前9個月兒童體內的應激激素——皮質醇的水準是未入託的同齡孩子的兩倍,說明上托兒所的幼兒年齡越小,壓力值就越大。

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著名的臨床醫學家史蒂夫? 比杜爾夫就提出警告說,把年齡不足三歲的孩子交給托兒所會增加損害他們正常心理發育的危險。

研究人員推測,托兒所缺少有經驗的育兒老師,老師們缺少時間解決孩子爭玩具、爭活動場地等問題都是影響因素。

該研究成果由美國國家兒童衛生及人類發展研究院作出,其研究報告發表在醫學月刊《兒童發展》上。

這一針對1364名兒童、歷時十多年的兒童護理方面的研究,比較了兒童從出生一個月大到四歲半所接受的護理的規模、類型和品質,並研究了直到兒童11歲前其情感和語言的發展。接受調查的小學教師們稱,那些待在托兒所時間較長的孩子即便在11歲時,也會出現“容易打群架”、“愛爭吵”等問題。

4.入園太早淡了親情

樂樂媽媽都是在職場打拼的年輕父母,倆口子的工作又忙,無奈之下他們讓兩歲四個月的孩子上了幼稚園小班,而且還是全托。剛開始孩子非常不情願去,每次去都哭得很厲害,從早上起床情緒就不好,為此還影響早上的食欲。孩子適應幼稚園之後反而對班上的保育員產生了依賴,回家後與父母親熱一陣之後就自已呆在電視機前看動畫片,與爸爸媽媽講話明顯少了很多。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小班孩子的入園年齡應滿3周歲。父母提早送孩子入園的想法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工作繁忙;二是認為自己不會帶,早入託就能使孩子早點受教育,其實這種想法是比較偏頗的。

首先從孩子的心理發展來說,幼兒在3歲之前仍處在親子依戀階段,最好以家庭撫養為主;離開父母、家庭的時間不宜太長。6個月—2歲是孩子與父母的特殊情感連接階段,直到2歲左右孩子與同齡人主動性社交才開始萌芽,2歲半左右孩子邏輯和秩序感才逐漸建立,方能有效進行組織性互動和生活。

由於嬰幼兒階段是早期依戀感發展的最佳時期,過早入園會導致孩子由於心智發展不夠成熟,語言發展有局限性,不懂調節情緒等問題導致孩子產生強烈的心理負擔,變得不願意主動社交和表達,缺乏安全感,這對孩子今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進入高層次情感發展都會產生影響。所以適齡性的行為和教育對孩子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不要因為家長的一已之見而成為阻礙孩子長期發展的絆腳石。

5.三歲前上托兒所易致情感問題

在英國,劍橋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蘭姆近日公佈的另一研究結果,回應了美國國家兒童衛生及人類發展研究院的上述研究。蘭姆通過研究發現,早早送孩子上托兒所可能導致其長期出現情感問題。

蘭姆指出,孩子在三歲之前就被送到托兒所,長大後更容易有不良行為,處理壓力的能力更低。去年,蘭姆教授和同事在3000名幼兒中展開了研究,結果發現,入託後前9個月兒童體內的應激激素——皮質醇的水準是未入託的同齡孩子的兩倍,說明上托兒所的幼兒年齡越小,壓力值就越大。

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著名的臨床醫學家史蒂夫? 比杜爾夫就提出警告說,把年齡不足三歲的孩子交給托兒所會增加損害他們正常心理發育的危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