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3個小妙招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

如何讓孩子有責任感?責任感是一個人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家庭中幸福的必備素質之一。 因此, 在育兒過程中 , 家庭教育不可忽視這個素質的培養。 那麼, 如何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和後果呢?育兒小編這就為你支招!

孩子要承擔什麼責任?不少家長會回答, 孩子的責任就是好好讀書、乖乖聽父母的話。 那麼孩子有為自己作簡單的規劃嗎?孩子不懂事, 我們幫他規劃好就可以了。 相信這也是部分家長的心聲。

1、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責任

“寶寶活動時撒一地的玩具, 叫他幫忙收拾還不樂意”“孩子每天都讓我催他才願意去完成作業”“孩子上課忘了帶筆盒,

Advertisiment
回來還怪我沒幫他收拾好書包”…...媽媽忙碌了一天回來, 還要面對孩子的一系列壞毛病, 對於孩子的屢教不改的態度, 更是有心無力。

三個方法 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

孩子沒有責任心究竟是誰的過錯呢?

以上的例子來看, 寶寶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換個角度來看, 孩子缺乏責任心的習慣是與生俱來的嗎?並不是, 孩子的責任心是可塑性的。 如果不是父母把大小事都包攬在自己身上, 事事為孩子做主, 沒有讓孩子承當起自己的責任, 也沒有對其進行教育。 孩子還會依賴性的推卸責任的習慣嗎?

一旦這種習慣形成後, 孩子就不願為任何的人和事負責任。 如此一來, 往後遇到什麼過失,

Advertisiment
都會慣性的把責任推給父母或其他人。 找藉口、理由為自己解圍, 同時, 一個缺乏責任感的孩子, 做事會變得被動、拖延。 對日後生活與學習都會有所影響。

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承擔?

從小事培養。 孩子自己在娛樂期間把玩具搞到亂七八糟, 過後, 應有父母教導如何收拾整齊。 再下次的時候, 由孩子自己收拾。 父母不再協助。 學習上, 父母應教育孩子作業是他自己的事情, 是為自己學習。 並不是為了滿足父母而學習。 所以父母只作一次提醒, 如果孩子還是拖拖拉拉不完成作業。 就由他自己去承擔老師的教育批評。 在這過程中, 孩子不免表現消極、沮喪、煩惱的負面情緒。 父母不但要引導孩子學會如何承擔起責任, 還要適當的安撫與開解孩子一時的負面情緒。

Advertisiment

2、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如今獨生子女居多, 多數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 父母都習慣性圍著孩子轉, 孩子想怎樣就怎樣。 結果到了上幼稚園的年紀, 就發現孩子把家裡的習慣帶到了幼稚園, 喜歡跟別的孩子搶玩具、東西亂扔, 也不聽從老師的說話。

三個方法 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

那麼如何教育孩子遵守規則呢?

例子:瑤瑤跟爸爸一起玩飛行棋, 為了勝出, 瑤瑤就不遵守遊戲規則。 爸爸並不允許瑤瑤這樣做。 並且告訴瑤瑤, 遊戲不能因為瑤瑤而改變。 瑤瑤想贏得勝利就要靠自己動腦筋在遊戲上。 剛開始, 瑤瑤會因為爸爸的堅決的態度感到不開心, 甚至要利用哭鬧來讓爸爸改變遊戲規則。

Advertisiment

其實孩子一時的負面情緒可以不作理會, 可以試著告訴孩子她這樣隨意改變遊戲規則是對其他玩伴的不公平, 如果每次都讓她輕易取勝, 其他孩子也會不願意跟她玩的, 並不能遇到失敗就靠哭鬧來解決。

同時, 也只有遵守規則才能養成良好品德。 比如孩子在幼稚園裡會按時間規定吃飯、睡覺。 聽從老師的教育, 和其他小朋友相互禮讓。 就如蓋房子一樣, 如果地基打不好, 房子也建不了。 孩子的聰明伶俐固然重要, 但從小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遵守規則的行為習慣對其以後影響都很大, 不可忽視和放鬆。

3、有條不紊的規劃

如果孩子做事沒有條理, 他怎麼去整理自己的生活呢?一個連自己生活都不能整理好的孩子怎麼能夠很好地進行學習?並且,

Advertisiment
一個做事沒有條理、沒有規劃的孩子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將會比其同齡人會更加辛苦。 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養成有條不紊的做事習慣。

讓孩子學會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協助孩子製作時間表。 讓他自己規劃幾點起床、起床後需要做什麼事情、幾點需要做什麼事情等。 讓孩子自己把一天的時間規劃好。 剛開始實行的時候, 不能對孩子過於嚴格, 過於求成隻會讓孩子很快失去堅持的耐性。 哪怕孩子一天只完成了時間表的一部分安排, 家長應多鼓勵孩子, 讓孩子有信心的堅持下去。

三個方法 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

其次, 讓孩子學著打理自己的生活物品。

部分孩子很習慣生活的任何事都由父母安排打理好。 對很多的生活順序並不瞭解。比如早晨起床後,繪畫過後,隨便把畫筆扔在桌子上不收拾。孩子並沒有一個,我要繪畫,繪畫完就要收拾好工具,放回原來位置的概念。這樣不但造成孩子習慣性的依賴父母,還會養成丟三落四的壞毛病。

所以媽媽要教育孩子有條不紊的整理自己物品。好比明天要上學了,媽媽告訴孩子應事前把書包收拾好,書本與筆盒要如何分類擺好,臨睡前再檢查一下有沒有遺漏了什麼物品。讓孩子有意識的知道,明天上學就該把收拾好,不能一大早的慌亂收拾。並且要認真檢查一次以防萬一。在往後的生活中,孩子就學會做事前,就能有意識的規劃好首先做什麼、然後做什麼。這樣孩子做事起來就井井有條,不會遇到困難就亂了手腳。

育兒小編溫馨提示:責任感,是一個人能夠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和幸福生活至關重要的品質。孩子的心智還沒有成熟到能夠理解這種品德,但是他們在看著爸媽在忙碌時候,也希望像爸媽一樣。

對很多的生活順序並不瞭解。比如早晨起床後,繪畫過後,隨便把畫筆扔在桌子上不收拾。孩子並沒有一個,我要繪畫,繪畫完就要收拾好工具,放回原來位置的概念。這樣不但造成孩子習慣性的依賴父母,還會養成丟三落四的壞毛病。

所以媽媽要教育孩子有條不紊的整理自己物品。好比明天要上學了,媽媽告訴孩子應事前把書包收拾好,書本與筆盒要如何分類擺好,臨睡前再檢查一下有沒有遺漏了什麼物品。讓孩子有意識的知道,明天上學就該把收拾好,不能一大早的慌亂收拾。並且要認真檢查一次以防萬一。在往後的生活中,孩子就學會做事前,就能有意識的規劃好首先做什麼、然後做什麼。這樣孩子做事起來就井井有條,不會遇到困難就亂了手腳。

育兒小編溫馨提示:責任感,是一個人能夠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和幸福生活至關重要的品質。孩子的心智還沒有成熟到能夠理解這種品德,但是他們在看著爸媽在忙碌時候,也希望像爸媽一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