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5歲的你更要學會照顧自己照顧胎兒

給35歲的你——讓情緒有抒發窗口

預防成人慢性病

30幾歲的女性, 因為工作忙碌, 飲食較不重視, 運動時間又少, 慢性病問題常在這個時候埋下危險因數。 以乳腺癌來說, 臺灣乳腺癌發生的年齡層比歐美低, 建議從30歲就應開始定期檢查。 羅佳琳表示, 建議30到40歲的女性, 可考慮做乳☆禁☆房超聲波檢查, 40到50歲時可用超聲波配合乳☆禁☆房照影, 兩者交替使用。

情緒焦慮

這時期的女性大多已經結婚生子, 除了工作量加重以外, 還得面對家庭、經濟上的壓力, 龐大的心理壓力, 容易出現焦慮與失眠的狀況。 羅佳琳表示, 如果媽咪們發覺自己已長大兩周以上對事情總是提不起勁、興趣缺乏,

Advertisiment
且自覺情緒低落、不大喜歡和朋友聯絡, 食欲下降或暴飲暴食、常常失眠或者永遠睡不夠等, 以上症狀若大多發生在你身上, 這時就該考慮找醫師談談了。

20幾歲的年輕女性, 憂鬱的問題多與感情脫不了關係, 而30幾歲的焦慮, 患者本身常不自覺, 通常已經出現頭痛、睡不好、肩膀僵硬、肌肉酸痛、全身疲倦等症狀, 而前往醫院治療時, 才赫然發現自己有過度焦慮的情況。 羅佳琳建議, 如果知識有焦慮情緒, 但不會因此影響工作與生活, 可先治療因情緒所引起的其他症狀, 但若已接近恐慌程度, 直接到精神科治療比較恰當。

35歲媽咪營養補給站

鐵質攝取不可少

Advertisiment

35歲左右的女性, 基礎代謝率開始下降, 如果不注意飲食, 就容易使體重上升、脂肪增加, 而這階段的媽咪, 常因忙於照料丈夫及孩子, 忽略了鐵質的補充。 劉珍芳表示, 臺灣地區30到50歲的缺鐵率高達14.2%(13到64歲平均缺鐵率為9%), 因此鐵質的攝取量仍需足夠。

補充鐵質及抗氧化維生素

一過30歲鈣質便不再堆積於骨骼中, 並會慢慢流失, 故因多加補充;而35歲以後, 叫酵素活性會下降, 為了避免老化的到來, 適當補充維生素C、E是必要的。 此外, 規律的生活、充足的睡眠、情緒的調整, 都是維持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

喝茶可以養生嗎?

綠茶中含有綠茶多酚, 具有抗氧化之功效, 適當飲用的確對身體有所助益, 而一般的花茶多半具有穩定情緒的作用。

Advertisiment
以薰衣草來說, 就有幫助睡眠的好處, 但並不能抗氧化, 因此如果要養生, 則以綠茶為首選。 不管喝茶的時間很重要, 千萬不要在餐前或睡前喝, 否則容易刺激腸胃或影響睡眠, 此外, 也不要邊吃飯邊喝茶, 才不會干擾鈣、鐵的吸收。 劉珍芳表示, 可以選擇在餐與餐之間, 或飯後2小時之後喝茶, 及注意一天攝取總量不超過300毫克的咖啡因, 則喝茶對身體是有很大的益處的。

養生之道是保存和延續生命的行為方式, 也就是讓生命與與生活達到最佳的方式。 活得老不如活得好, 如何在有生之年維持健康的身體, 是大家越來越關注的話題, 媽咪們要知道怎麼養生, 首先就要確認自己是屬於什麼樣的體質, 才能治標又治本。

PART1中西醫養生之道

Advertisiment

中醫的養生觀

中醫的養生觀認為, 天地是個大宇宙, 人身是個小宇宙, 天人是相通的, 天地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到人, 所以中醫養生強調天人一體, 養生方法隨著四季氣候的變化做適當的調整。

長庚紀念醫院醫師詹金淦表示, 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陰陽的平衡。 陰是構成身體的物質基礎, 陽則是能量, 身體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平衡, 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 只要設法使太過的一方減少, 太少的一方增加, 使陰陽再次恢復原來的平衡, 疾病自然就會消失於無形了;此外, 中醫養生不但注意有形身體的鍛煉保養, 更重視心靈的修煉調養, 身心是一體兩面, 缺一不可。

女性生理特點

人體臟腑經絡氣血的活動,

Advertisiment
男女基本相同, 但由於女性在生理上有經、帶、胎、產、乳等特點, 因此在生理和病理上與男性又有所差異。 子宮是月經和孕育胎兒的主要器官, 而氣血是月經、養胎、哺乳的物質基礎, 臟腑是產生氣血之源, 經絡則是運行氣血的通路, 因此研究女性的生理病理變化, 必須以臟腑、經絡、氣血為核心。

你是屬於何種體質?

要知道自己屬於哪種體質, 就要從氣、血、水(津液)三種生命能量來看, 找出自己的體質, 才能針對該體質進行改善。

詹金淦表示, 氣是身體的一種機能, 它能使身體發生一切動能, 氣也就是生命活力的源泉, 人的全身都有氣的存在, 如果氣的運行紊亂, 就會失去艱苦, 假如氣不足, 人體也會生病, 所以氣在疾病的預防、治療與促進健康上, 成為極重要的關鍵。

氣虛體質

身體狀況:免疫力不好容易感冒,身體易疲倦,臉色泛白,食欲不振,集中力低,胃腸常出問題,沒有精神。

改善方式:怕冷的人冬天可吃高熱量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黃芪、當歸、肉桂、剩薑、胡椒等。不過因為體質的關係,吃了容易上火,所以最好由醫師診斷後 ,再用藥調配。此外,感冒或身體有發炎症狀時,切忌食補,身體受涼、受風寒時,要將病驅除提外,食補反而會讓寒氣悶在體內,以至形成其他病變。

建議藥膳:黃芪大棗粥

材料:黃芪20克,大棗20克,白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黃芪煎水去渣,加入大棗(去核)、白米一同熬煮,再放白糖即可。

功效:益氣補虛。黃芪補氣固表,大棗補益脾胃,白米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氣虛或手足麻木者可當早餐食用。

血是經脈中流行的紅色液體,血在氣的推動下,內至五臟六腑,外達皮膚、筋骨,可提供營養給細胞,並具有滋潤身體功用。

血虛體質

身體狀況:血虛的人容易貧血、臉色不佳、指甲蒼白,肌膚易粗糙,頭暈眼花,頭髮較無光澤。

改善方式:可使用四物湯、八珍湯、歸脾湯、當歸補血湯等藥方來改善症狀。

建議藥膳:當歸煮雞蛋

材料:當歸10克,雞蛋2個,白糖適量。

做法:當歸煎水去渣,打入雞蛋煮熟,放入白糖即可。

功效:可在早晨空腹食用,具滋陰補血之效。當歸可補血活血,雞蛋能滋陰養血,二者配合使用,有較好的補血效果。提醒媽咪。治血虛並無滋養肌膚、治療經脈之麻木、冰冷、皮膚發癢等功用。

水(津液)

中醫將唾液、淚水、汗水等滋潤身體的體液稱為水(津液),如果水有太多、不足或停滯的現象,就易引發疾病。

水毒體質:

身體狀況:水分攝取過多或代謝不佳,就沒辦法代謝出去,容易出現浮腫,也會有畏冷、沒吃東西卻易發胖的情況產生。

改善方式:適度的運動才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而飲用六君子湯藥方也可幫助代謝水毒體質。

建議藥膳:四神湯

材料:茯苓10克、苡仁10克,山藥10克,芡實10克。

做法:將上述藥材先以清水浸泡後,燉煮至熟爛即可食用。

功效:可於早晨空腹食用,具利水健脾之效。茯苓、苡仁可利水滲濕健脾,山藥可益氣健脾,芡實能健脾燥濕,四者配合使用,有較好的利水健脾效果。可以改善水分代謝不良。

穴道按摩可保健養生?

常常按摩足三裡(外膝眼下四指幅處),有助於腸胃消化系統之正常,而幾乎所有的婦科疾病都可配合按摩三陰☆禁☆交穴(腳踝兩側往上四指處,內為三陰☆禁☆交,外為三陽交)來獲得改善,如:月經不調、痛經等。金表示,在按摩穴道時候除了事先要修整指甲外,按摩時手掌要暖和、力道需適當,且不宜過餓或過飽,按摩時間以空腹30到60分鐘以上較佳,最好的時間為早、晚(早上能提神,晚上能消除疲勞)。

日常養生秘訣

TIP1早睡早起

一般狀況下,每天睡眠的時間以7小時最佳,但現代人工作繁忙,一天想睡7小時可說是難上加難,但最好還是在晚上11點前就寢,即使沒辦法也要在12點前上床睡覺,因為晚上11點以後是肝臟最需要休息的時候,否則即使飲食再注意也沒辦法養生。

TIP2營養均衡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劉珍芳表示,各年齡都有其特別缺乏的營養,但是每個階段都要把握均衡的飲食原則,,不要光補充某幾種營養素,造成其他營養的攝取不足:惟有均衡的營養,才能讓身體保持在最佳的狀態。

TIP3適當運動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運動補,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運動,可幫助身體新陳代謝,血液迴圈也會因此獲得改善,讓身體更健康。

TIP4午睡小憩

即使工作再忙,中午也要稍做休息,午睡可幫助振奮精神,但是休息時要記得關閉電器,並注意不要壓迫到眼睛和胃,如果無法午休,至少也要出去走走、活動筋骨,下午才有更多動力繼續工作!

TIP5釋放壓力

壓力會造成肌肉緊張、血管收縮,更會影響到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使其活動頻繁、失去平衡。台安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羅佳琳表示,一旦遇到壓力,最好能立即去尋求緩解方法,不要讓身體與心理一直保持在緊繃的狀態下,才不會危害健康。

PART2 25 35女性養生法

25歲的女性,慢慢走入適婚年齡,而35歲左右的女心,大多數除了揮別單身外,家中還多了可愛的小寶貝,這兩個階段的女性,常會面臨什麼樣的健康問題呢?正視問題並對症下藥,才能讓身心都保持在完美的狀態!

給25歲的你——注意月經與手腳冰冷問題

月經問題

20幾歲的女性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月經了,有些人月經來潮會疼痛,有些女性則是經期不規律。羅佳琳表示,痛經可分為原發與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是因為子宮內膜的前列腺素分泌過度旺盛,造成子宮強烈收縮及缺血所致;而繼發性痛經通常發生在初經後幾年,主因是骨盆腔病變而造成痛經的情形。媽咪們想確定自己是屬於何種痛經,可接受子宮卵巢超聲波檢查,如檢查結果有子宮內膜異位或子宮肌瘤,就屬繼發性痛經;若確定沒有則是原發性痛經。

羅佳琳表示,如果發生痛經情況,可服用止痛藥或以熱敷方式緩解疼痛,並每天固定吃些維他命B群、每兩到三天吃維他命E及搭配月見草油使用,有些人會有顯著效果,但並不能包括所有痛經的女性。劉珍芳表示,月經來臨前會疼痛,主要是因為水分滯留之故,此時應避免攝取太多的鈉,而應多補充含鉀、鎂、維生素B6、鈣的食物,如香蕉、番茄、芹菜、胡蘿蔔等。如果是經期的疼痛,建議可吃些甜食,如巧克力、可哥、黑糖等,因為甜食可促進血清素的合成,也具有穩定情緒的作用。

詹金淦表示,以中醫觀點來看,經期除了可用黑糖與老姜煮湯來喝外,按摩穴道也有一定的舒緩痛經之效。建議按摩食指內側的合穀穴(戶口)、手臂內側從腕橫紋上三指寬兩筋間的內關穴,以及內腳踝上四指寬脛骨後的三陰☆禁☆交穴。

手腳冰冷

一般女性的身材比男性瘦小,且男性因為荷爾蒙本身就有促進肌肉生長的功能,在先天體質上,肌肉量就比女性多,而熱能的產生正是需要靠肌肉的收縮,因此女性手腳冰冷的問題十分常見。羅佳琳表示,想要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除了減少吃冰冷食物、注意身體保暖外,運動是徹底改善症狀的不二法門。雖然多吃產熱食物(如辣椒、薑等)有助於改善問題,但是30分鐘的有氧運動,所產生的熱能可持續燃燒6小時左右,建議想治本的媽咪採用運動方式來根治手腳冰冷的煩惱。

25歲媽咪營養補給站

保持均衡

25歲左右的女性,大多進入準備懷孕或已懷孕、哺乳之階段,劉珍芳表示,此階段的女性容易發生飲食不均衡的現象,如厭食或暴食症等。厭食症大多出現在17歲左右的高中女生身上,因為愛美所以刻意不吃,而暴食症多發生在20幾歲的女性上,為了想緩解壓力而吃進大量美食,之後卻因深感罪惡而加以催吐,不論何種問題,都會影響身體健康。

補充鐵、鈣與維生素B群

這時期的女性易因懷孕或產後而流失鐵質,如果飲食不均衡,易造成貧血。此外,20幾歲的女性正值骨鈣快速堆積的階段,若攝取過多清涼飲料、茶及咖啡,會影響到鈣和鐵質的吸收,而維生素B群;葉酸及B12。對於準備懷孕與已懷孕的准媽咪格外重要。劉珍芳建議,為了補充上述的營養,可多吃瘦紅肉、乳製品、深綠色蔬菜、全麥穀物類,且要避免引用含咖啡因太多的飲料。

為什麼陰☆禁☆道常發炎?

許多女性僅有單一性☆禁☆伴☆禁☆侶,也很注重陰☆禁☆道的清潔,卻常有陰☆禁☆道發炎的情況。羅佳琳表示,這通常和陰☆禁☆道本身PH值改變有關,如果過度沖洗陰☆禁☆道內部,會使原本是弱酸性的陰☆禁☆道環境變為偏酸性,讓細菌容易滋生,過多的細菌會造成子宮頸附近或陰☆禁☆道本身發炎;而常常熬夜、吃不好、壓力大、免疫力差也容易有陰☆禁☆道發炎的狀況,建議媽咪們每天最晚12點以前一定要睡覺,並適當補充乳酸菌,洗澡時不要沖洗陰☆禁☆道裡面,才不會破壞陰☆禁☆道內部環境。

PART3更年期女性養生重點

45歲以後就開始慢慢進入更年期了,如果在20、30歲時便積累足夠的養生觀念,讓身心維持健康狀態,這時期就不用擔心慢性病與其他問題找上門,但若前面的階段忽略了,問題很有可能會在這個時候一一浮現。為了預防疾病,進入更年期的媽咪更應重視養生課題,多運動、注意飲食與定期體檢,才能永保健康。

做好抗老不讓慢性病接近

甲狀腺問題

甲狀腺問題好發於女性身上,這和自身免疫力與遺傳有關,尤其在40幾歲的女性上,特別常見。甲狀腺亢進因為症狀明顯,容易看出,但甲狀腺低下所出現的症狀因為怕冷、疲倦、皮膚乾、水腫,這些症狀都不典型,所以容易被忽略,而大部分的體檢不包含這一項,除非病人本身有此疑問諮詢醫生,不然通常很難察覺。羅佳琳表示,甲狀腺低下是自身免疫系統攻擊甲狀腺所致,此外含碘食物吃太多或太少,都可能引起問題,建議一周吃2、3餐即可,不要過量。

慢性病出現

40幾歲女性常會因膽固醇高、血糖高、脂肪肝、尿酸、血壓高等問題,讓慢性病找上門,此時的女性也會因年輕時吃太多油膩事物,使得膽汁排泄不好、膽固醇過高而出現膽結石;建議40幾歲的媽咪更應注意清淡飲食,並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與生活作息,才不會讓慢性病有機可乘。

骨質疏鬆

雖然骨質疏鬆大多出現在60幾歲的女性身上,但40幾歲開始就要注意是否有骨質缺乏了。羅佳琳表示,現代女性喜歡減肥,只要BMI低於18,就容易出現骨質缺乏或是骨質疏鬆問題,20、30歲女性要注意,此時應是骨質最好的年齡,不要為了想瘦而危害健康。此外,鈣本身的吸收就很困難,如果為了減肥而刻意吃得少,又不補充鈣,就更難保持骨質,而即使光靠吃含鈣食物卻不運動,鈣更難以進入血液裡,千萬不要以為吃了就有效。

骨質疏鬆不會有任何症狀,要通過檢查才能得知,一般人誤以為腰酸背痛、關節痛就是骨質疏鬆的前兆,其實就是因為關節間的軟骨退化之故,骨頭本身的骨質疏鬆是在骨頭內部,並不會有疼痛的感覺,建議在停經前40歲左右就先做一次骨密度檢查,50幾歲停經後再做一次,到了60、70歲再追加檢查一次。

更年期媽咪營養補給站

把握三多三少飲食原則

45歲左右的女性,就應開始注意更年期的問題了,這時雌激素分泌減少,保護因數不再,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症、心血管疾病,皮膚也變得不再光滑。為了避免危險因數增加及防止骨質流失,媽咪應把握三多三少的原則:多食新鮮食物、多量植物性食物,如蔬果、大豆、全穀類等,可增加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及植物性雌激素的攝取量;此外,要多選擇適合的營養素,如有益骨骼健康的鈣質與穩定情緒的維生素B群和含鎂的食物。

在三少的原則上,應減少熱量及油脂攝取,少吃含高膽固醇及飽和脂肪的動物性食物。除注意少油、少鹽、少糖的飲食原則外,更應杜絕煙酒及減少咖啡、茶等刺激性飲料的攝取,才能避免鈣質的流失。

選擇適合的營養補充劑

此時除了要繼續補充抗氧化營養素外,還要適當補充為銀髮族設計的營養補充劑,像銀杏、大豆、卵磷脂、異黃酮等;而為了降低腦部退化,要避免景致糖類與太多油脂,多運動並進行健康檢查,才能常保健康。

中醫養生法寶

詹金淦表示,部分更年期婦女會有明顯的更年期症狀,如熱潮紅、盜汗、失眠、心悸、情緒不穩、焦躁不安、精神恍惚、缺乏注意力、尿頻、尿失禁、尿道感染、陰☆禁☆道乾澀易發炎、皮膚乾燥老化、皺紋增加、眼睛乾澀、骨質疏鬆症等,容易影響工作與生活。中醫認為腎虛是更年期致病之本,建議可使用以下藥方來滋腎益陰,如左歸丸、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加味逍遙散等。

除了用中藥治療外,另可配合針灸、食療、推拿按摩或氣功等方法。針灸可以體針或耳針的方式,體針針刺穴位如三陰☆禁☆交、關元、內關、神門和太溪等;耳針取穴如神門、內分泌、皮質下、交感、子宮、心和肝等。日常保養方面,可多食用些滋陰補腎、安神和疏肝理氣的食療,如白木耳百合蓮子湯、甘麥大棗湯、酸棗仁枸杞茶、玫瑰花茶等,對於女性更年期的不適症,都有很好的緩解功效。

成為極重要的關鍵。

氣虛體質

身體狀況:免疫力不好容易感冒,身體易疲倦,臉色泛白,食欲不振,集中力低,胃腸常出問題,沒有精神。

改善方式:怕冷的人冬天可吃高熱量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黃芪、當歸、肉桂、剩薑、胡椒等。不過因為體質的關係,吃了容易上火,所以最好由醫師診斷後 ,再用藥調配。此外,感冒或身體有發炎症狀時,切忌食補,身體受涼、受風寒時,要將病驅除提外,食補反而會讓寒氣悶在體內,以至形成其他病變。

建議藥膳:黃芪大棗粥

材料:黃芪20克,大棗20克,白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黃芪煎水去渣,加入大棗(去核)、白米一同熬煮,再放白糖即可。

功效:益氣補虛。黃芪補氣固表,大棗補益脾胃,白米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氣虛或手足麻木者可當早餐食用。

血是經脈中流行的紅色液體,血在氣的推動下,內至五臟六腑,外達皮膚、筋骨,可提供營養給細胞,並具有滋潤身體功用。

血虛體質

身體狀況:血虛的人容易貧血、臉色不佳、指甲蒼白,肌膚易粗糙,頭暈眼花,頭髮較無光澤。

改善方式:可使用四物湯、八珍湯、歸脾湯、當歸補血湯等藥方來改善症狀。

建議藥膳:當歸煮雞蛋

材料:當歸10克,雞蛋2個,白糖適量。

做法:當歸煎水去渣,打入雞蛋煮熟,放入白糖即可。

功效:可在早晨空腹食用,具滋陰補血之效。當歸可補血活血,雞蛋能滋陰養血,二者配合使用,有較好的補血效果。提醒媽咪。治血虛並無滋養肌膚、治療經脈之麻木、冰冷、皮膚發癢等功用。

水(津液)

中醫將唾液、淚水、汗水等滋潤身體的體液稱為水(津液),如果水有太多、不足或停滯的現象,就易引發疾病。

水毒體質:

身體狀況:水分攝取過多或代謝不佳,就沒辦法代謝出去,容易出現浮腫,也會有畏冷、沒吃東西卻易發胖的情況產生。

改善方式:適度的運動才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而飲用六君子湯藥方也可幫助代謝水毒體質。

建議藥膳:四神湯

材料:茯苓10克、苡仁10克,山藥10克,芡實10克。

做法:將上述藥材先以清水浸泡後,燉煮至熟爛即可食用。

功效:可於早晨空腹食用,具利水健脾之效。茯苓、苡仁可利水滲濕健脾,山藥可益氣健脾,芡實能健脾燥濕,四者配合使用,有較好的利水健脾效果。可以改善水分代謝不良。

穴道按摩可保健養生?

常常按摩足三裡(外膝眼下四指幅處),有助於腸胃消化系統之正常,而幾乎所有的婦科疾病都可配合按摩三陰☆禁☆交穴(腳踝兩側往上四指處,內為三陰☆禁☆交,外為三陽交)來獲得改善,如:月經不調、痛經等。金表示,在按摩穴道時候除了事先要修整指甲外,按摩時手掌要暖和、力道需適當,且不宜過餓或過飽,按摩時間以空腹30到60分鐘以上較佳,最好的時間為早、晚(早上能提神,晚上能消除疲勞)。

日常養生秘訣

TIP1早睡早起

一般狀況下,每天睡眠的時間以7小時最佳,但現代人工作繁忙,一天想睡7小時可說是難上加難,但最好還是在晚上11點前就寢,即使沒辦法也要在12點前上床睡覺,因為晚上11點以後是肝臟最需要休息的時候,否則即使飲食再注意也沒辦法養生。

TIP2營養均衡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劉珍芳表示,各年齡都有其特別缺乏的營養,但是每個階段都要把握均衡的飲食原則,,不要光補充某幾種營養素,造成其他營養的攝取不足:惟有均衡的營養,才能讓身體保持在最佳的狀態。

TIP3適當運動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運動補,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運動,可幫助身體新陳代謝,血液迴圈也會因此獲得改善,讓身體更健康。

TIP4午睡小憩

即使工作再忙,中午也要稍做休息,午睡可幫助振奮精神,但是休息時要記得關閉電器,並注意不要壓迫到眼睛和胃,如果無法午休,至少也要出去走走、活動筋骨,下午才有更多動力繼續工作!

TIP5釋放壓力

壓力會造成肌肉緊張、血管收縮,更會影響到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使其活動頻繁、失去平衡。台安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羅佳琳表示,一旦遇到壓力,最好能立即去尋求緩解方法,不要讓身體與心理一直保持在緊繃的狀態下,才不會危害健康。

PART2 25 35女性養生法

25歲的女性,慢慢走入適婚年齡,而35歲左右的女心,大多數除了揮別單身外,家中還多了可愛的小寶貝,這兩個階段的女性,常會面臨什麼樣的健康問題呢?正視問題並對症下藥,才能讓身心都保持在完美的狀態!

給25歲的你——注意月經與手腳冰冷問題

月經問題

20幾歲的女性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月經了,有些人月經來潮會疼痛,有些女性則是經期不規律。羅佳琳表示,痛經可分為原發與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是因為子宮內膜的前列腺素分泌過度旺盛,造成子宮強烈收縮及缺血所致;而繼發性痛經通常發生在初經後幾年,主因是骨盆腔病變而造成痛經的情形。媽咪們想確定自己是屬於何種痛經,可接受子宮卵巢超聲波檢查,如檢查結果有子宮內膜異位或子宮肌瘤,就屬繼發性痛經;若確定沒有則是原發性痛經。

羅佳琳表示,如果發生痛經情況,可服用止痛藥或以熱敷方式緩解疼痛,並每天固定吃些維他命B群、每兩到三天吃維他命E及搭配月見草油使用,有些人會有顯著效果,但並不能包括所有痛經的女性。劉珍芳表示,月經來臨前會疼痛,主要是因為水分滯留之故,此時應避免攝取太多的鈉,而應多補充含鉀、鎂、維生素B6、鈣的食物,如香蕉、番茄、芹菜、胡蘿蔔等。如果是經期的疼痛,建議可吃些甜食,如巧克力、可哥、黑糖等,因為甜食可促進血清素的合成,也具有穩定情緒的作用。

詹金淦表示,以中醫觀點來看,經期除了可用黑糖與老姜煮湯來喝外,按摩穴道也有一定的舒緩痛經之效。建議按摩食指內側的合穀穴(戶口)、手臂內側從腕橫紋上三指寬兩筋間的內關穴,以及內腳踝上四指寬脛骨後的三陰☆禁☆交穴。

手腳冰冷

一般女性的身材比男性瘦小,且男性因為荷爾蒙本身就有促進肌肉生長的功能,在先天體質上,肌肉量就比女性多,而熱能的產生正是需要靠肌肉的收縮,因此女性手腳冰冷的問題十分常見。羅佳琳表示,想要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除了減少吃冰冷食物、注意身體保暖外,運動是徹底改善症狀的不二法門。雖然多吃產熱食物(如辣椒、薑等)有助於改善問題,但是30分鐘的有氧運動,所產生的熱能可持續燃燒6小時左右,建議想治本的媽咪採用運動方式來根治手腳冰冷的煩惱。

25歲媽咪營養補給站

保持均衡

25歲左右的女性,大多進入準備懷孕或已懷孕、哺乳之階段,劉珍芳表示,此階段的女性容易發生飲食不均衡的現象,如厭食或暴食症等。厭食症大多出現在17歲左右的高中女生身上,因為愛美所以刻意不吃,而暴食症多發生在20幾歲的女性上,為了想緩解壓力而吃進大量美食,之後卻因深感罪惡而加以催吐,不論何種問題,都會影響身體健康。

補充鐵、鈣與維生素B群

這時期的女性易因懷孕或產後而流失鐵質,如果飲食不均衡,易造成貧血。此外,20幾歲的女性正值骨鈣快速堆積的階段,若攝取過多清涼飲料、茶及咖啡,會影響到鈣和鐵質的吸收,而維生素B群;葉酸及B12。對於準備懷孕與已懷孕的准媽咪格外重要。劉珍芳建議,為了補充上述的營養,可多吃瘦紅肉、乳製品、深綠色蔬菜、全麥穀物類,且要避免引用含咖啡因太多的飲料。

為什麼陰☆禁☆道常發炎?

許多女性僅有單一性☆禁☆伴☆禁☆侶,也很注重陰☆禁☆道的清潔,卻常有陰☆禁☆道發炎的情況。羅佳琳表示,這通常和陰☆禁☆道本身PH值改變有關,如果過度沖洗陰☆禁☆道內部,會使原本是弱酸性的陰☆禁☆道環境變為偏酸性,讓細菌容易滋生,過多的細菌會造成子宮頸附近或陰☆禁☆道本身發炎;而常常熬夜、吃不好、壓力大、免疫力差也容易有陰☆禁☆道發炎的狀況,建議媽咪們每天最晚12點以前一定要睡覺,並適當補充乳酸菌,洗澡時不要沖洗陰☆禁☆道裡面,才不會破壞陰☆禁☆道內部環境。

PART3更年期女性養生重點

45歲以後就開始慢慢進入更年期了,如果在20、30歲時便積累足夠的養生觀念,讓身心維持健康狀態,這時期就不用擔心慢性病與其他問題找上門,但若前面的階段忽略了,問題很有可能會在這個時候一一浮現。為了預防疾病,進入更年期的媽咪更應重視養生課題,多運動、注意飲食與定期體檢,才能永保健康。

做好抗老不讓慢性病接近

甲狀腺問題

甲狀腺問題好發於女性身上,這和自身免疫力與遺傳有關,尤其在40幾歲的女性上,特別常見。甲狀腺亢進因為症狀明顯,容易看出,但甲狀腺低下所出現的症狀因為怕冷、疲倦、皮膚乾、水腫,這些症狀都不典型,所以容易被忽略,而大部分的體檢不包含這一項,除非病人本身有此疑問諮詢醫生,不然通常很難察覺。羅佳琳表示,甲狀腺低下是自身免疫系統攻擊甲狀腺所致,此外含碘食物吃太多或太少,都可能引起問題,建議一周吃2、3餐即可,不要過量。

慢性病出現

40幾歲女性常會因膽固醇高、血糖高、脂肪肝、尿酸、血壓高等問題,讓慢性病找上門,此時的女性也會因年輕時吃太多油膩事物,使得膽汁排泄不好、膽固醇過高而出現膽結石;建議40幾歲的媽咪更應注意清淡飲食,並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與生活作息,才不會讓慢性病有機可乘。

骨質疏鬆

雖然骨質疏鬆大多出現在60幾歲的女性身上,但40幾歲開始就要注意是否有骨質缺乏了。羅佳琳表示,現代女性喜歡減肥,只要BMI低於18,就容易出現骨質缺乏或是骨質疏鬆問題,20、30歲女性要注意,此時應是骨質最好的年齡,不要為了想瘦而危害健康。此外,鈣本身的吸收就很困難,如果為了減肥而刻意吃得少,又不補充鈣,就更難保持骨質,而即使光靠吃含鈣食物卻不運動,鈣更難以進入血液裡,千萬不要以為吃了就有效。

骨質疏鬆不會有任何症狀,要通過檢查才能得知,一般人誤以為腰酸背痛、關節痛就是骨質疏鬆的前兆,其實就是因為關節間的軟骨退化之故,骨頭本身的骨質疏鬆是在骨頭內部,並不會有疼痛的感覺,建議在停經前40歲左右就先做一次骨密度檢查,50幾歲停經後再做一次,到了60、70歲再追加檢查一次。

更年期媽咪營養補給站

把握三多三少飲食原則

45歲左右的女性,就應開始注意更年期的問題了,這時雌激素分泌減少,保護因數不再,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症、心血管疾病,皮膚也變得不再光滑。為了避免危險因數增加及防止骨質流失,媽咪應把握三多三少的原則:多食新鮮食物、多量植物性食物,如蔬果、大豆、全穀類等,可增加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及植物性雌激素的攝取量;此外,要多選擇適合的營養素,如有益骨骼健康的鈣質與穩定情緒的維生素B群和含鎂的食物。

在三少的原則上,應減少熱量及油脂攝取,少吃含高膽固醇及飽和脂肪的動物性食物。除注意少油、少鹽、少糖的飲食原則外,更應杜絕煙酒及減少咖啡、茶等刺激性飲料的攝取,才能避免鈣質的流失。

選擇適合的營養補充劑

此時除了要繼續補充抗氧化營養素外,還要適當補充為銀髮族設計的營養補充劑,像銀杏、大豆、卵磷脂、異黃酮等;而為了降低腦部退化,要避免景致糖類與太多油脂,多運動並進行健康檢查,才能常保健康。

中醫養生法寶

詹金淦表示,部分更年期婦女會有明顯的更年期症狀,如熱潮紅、盜汗、失眠、心悸、情緒不穩、焦躁不安、精神恍惚、缺乏注意力、尿頻、尿失禁、尿道感染、陰☆禁☆道乾澀易發炎、皮膚乾燥老化、皺紋增加、眼睛乾澀、骨質疏鬆症等,容易影響工作與生活。中醫認為腎虛是更年期致病之本,建議可使用以下藥方來滋腎益陰,如左歸丸、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加味逍遙散等。

除了用中藥治療外,另可配合針灸、食療、推拿按摩或氣功等方法。針灸可以體針或耳針的方式,體針針刺穴位如三陰☆禁☆交、關元、內關、神門和太溪等;耳針取穴如神門、內分泌、皮質下、交感、子宮、心和肝等。日常保養方面,可多食用些滋陰補腎、安神和疏肝理氣的食療,如白木耳百合蓮子湯、甘麥大棗湯、酸棗仁枸杞茶、玫瑰花茶等,對於女性更年期的不適症,都有很好的緩解功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