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4個月嬰兒的能力訓練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 5個手指頭沒有分工, 還是大把抓;手的動作和視線不協調, 有時手在玩具周圍轉好幾圈才能抓到。 寶寶對聲音的感覺非常靈敏, 吃奶的時候不像以前那樣安靜了, 只要注意到有響聲, 他立刻停止吃奶, 把頭轉過去。 寶寶的眼睛特別喜歡追隨大人的活動, 他對周圍環境中的各種物品都感興趣。 現在, 寶寶每天的睡眠時間在16-17小時左右, 覺醒時間大大延長。

4個月的寶寶已經硬朗多了, 動作有了較大的發展。 抱著時, 寶寶的頭能穩穩地直立起來, 不需要再特意防護;趴著時, 寶寶抬頭挺胸,

Advertisiment
能用胳膊支撐起上半身, 把頭抬起並和肩成90度角;躺著時, 寶寶的手腳不閑著, 用力翻身還翻不過來。 寶寶的小腿更有力了, 扶著腋下, 雙腿能支撐一會兒身體。 4個月的寶寶顯得很懂事了, 哭叫明顯減少;喜歡讓人抱, 會把頭轉來轉去地找人, 要沒人在身邊會不高興, 又哭又鬧。 寶寶在語言發育和感情交流上進步較快, 高興時會大聲笑;看到媽媽時, 臉上會露出甜蜜的微笑, 嘴裡還會不斷地發出咿呀的學語聲, 似乎在向媽媽說著知心話;媽媽和他講話時, 他會發出咯咯咕咕的聲音, 好像和媽媽一問一答的對話。 這是寶寶最愉快的時間, 也是媽媽最幸福的一刻。

一、認知能力的訓練

1、視覺訓練:嬰兒仰臥位, 在小兒胸部上方20-30cm用玩具,

Advertisiment
最好是紅顏色或黑白對比鮮明的玩具吸引小兒注意, 並訓練小兒視線隨物體作上下、左右等方向運動, 來刺激視覺發育, 發展眼球運動的靈活性及協調性。

2、聽覺訓練:家長可在小兒周圍不同方向, 用說話聲或玩具聲訓練小兒轉頭尋找聲源。 可選擇不同旋律、速度、響度、曲調或不同樂器奏出的音樂或發聲玩具, 也可利用家中不同物體敲擊聲如鐘錶聲、敲碗聲等, 或改變對嬰兒說話的聲調來訓練小兒分辨各種聲音。

3、觸覺訓練:嬰兒面頰、口唇、眉弓、手指頭或腳趾頭等處對觸壓覺很敏感。 可利用手或各種形狀、質地的物體進行觸覺練習。 光滑的絲綢圍巾、粗糙的麻布、柔軟的羽毛、棉花、頭梳齒、粗細不同的毛巾或海綿、各種形狀的玩具均可讓小兒產生不同的觸覺感,

Advertisiment
有助於發展小兒的觸覺識別能力。

4、味、嗅、溫度等感知覺訓練:利用日常生活, 發展嬰兒各種感覺。 如吃飯時, 用筷子蘸萊汁給嬰兒嘗嘗;吃蘋果時讓嬰兒聞聞蘋果香味、嘗嘗蘋果味道;洗澡時, 讓小兒聞聞肥皂香味, 用奶瓶餵奶時, 讓孩子用手感受一下奶瓶的溫度等等, 均有助於嬰兒感知覺的發展。

二、動作能力的訓練

1、抬頭練習

俯臥抬頭:使小兒俯臥, 兩臂屈肘於胸前, 父母在小兒頭側引逗小兒抬頭, 開始訓練每次30秒鐘, 以後可根據小兒訓練情況逐漸延長至3分鐘左右。

2、側翻訓練

先用一個發聲玩具, 吸引小兒轉頭注視, 然後, 父母一手握住小兒一隻手, 另一隻手將小兒同側腿搭在另一條腿上,

Advertisiment
輔助小兒向對側側翻注視, 左右輪流側翻練習, 以幫助小兒感覺體位的變化, 學習側翻動作。 每日2次, 每次側翻2-3次。

3、手部動作訓練

抓握練習:用帶響、色彩鮮豔的玩具如搖鈴、響圈兒等訓練。 開始可將玩具放在嬰兒手中讓握住, 逐步地再用玩具的聲音和色彩逗引他的注意, 同時觸碰他的手, 吸引他去抓握, 每天多次訓練, 發展手和眼的協調能力。

三、言語能力的訓練

父母親要利用嬰兒醒著的時間不斷地和他說話、逗笑。 嬰兒的名字、嬰兒的吃、喝、拉、灑、睡等所有活動都是說話的內容。

1、說笑逗引:抱起孩子, 與孩子面對面, 用愉快的口氣和表情與他說笑、逗樂, 使孩子發出“啊、呃、呀”聲或笑聲。 父母在模仿發音時應有相應的動作,

Advertisiment
如抱著他搖晃或者把臉貼在嬰兒的臉上等。 為了更能引起嬰兒的注意, 父母有時可以誇大口型, 因為誇張的口型更能引起嬰兒的注意。

2、玩具逗引:用孩子喜歡的玩具、圖片逗引他發音, 一旦他興奮地手舞足蹈時, 就會發出“啊、呀”聲。

3、戶外活動逗引:在戶外活動, 遇到孩子感興趣的人和物, 他也會高興的咿呀作聲。 一旦逗引孩子發出了咿呀聲, 父母就要富有感情地稱讚他、觸摸他, 與他“你一言, 我一語”地交談。

四、社交及生活能力的訓練

1、培養清潔衛生的習慣:小兒每次哺喂完, 都幫他擦擦嘴。 早晨起床後為他洗臉、洗手, 入睡前再給他洗臉、洗手、洗腳、洗臀部, 在固定時間洗澡等等, 均可培養小兒愛清潔的良好習慣。

2、逗引時會微笑, 見人能自動微笑、發聲或揮手蹬腳,表現出快樂的神情;喜歡大人和他在一起玩耍;見生人盯看、躲避、哭等。

3、哭吵的特徵隨環境而變,不同原因有了不同的哭吵聲。善於辨別嬰兒哭聲,並作出應答:哭聲是嬰兒表示不滿的主要手段。嬰兒啼哭時,閉著眼晴,嘴左右覓食或吮吸手指,雙腳緊蹬、嚎叫不停,說明小兒是饑餓或口渴,應給嬰兒餵奶或喂水。持續不斷悲悲切切地嗯叫流淚,可能為尿布濕、衣著太緊或身體不舒服,父母可給嬰兒寬衣帶、更換尿布。

見人能自動微笑、發聲或揮手蹬腳,表現出快樂的神情;喜歡大人和他在一起玩耍;見生人盯看、躲避、哭等。

3、哭吵的特徵隨環境而變,不同原因有了不同的哭吵聲。善於辨別嬰兒哭聲,並作出應答:哭聲是嬰兒表示不滿的主要手段。嬰兒啼哭時,閉著眼晴,嘴左右覓食或吮吸手指,雙腳緊蹬、嚎叫不停,說明小兒是饑餓或口渴,應給嬰兒餵奶或喂水。持續不斷悲悲切切地嗯叫流淚,可能為尿布濕、衣著太緊或身體不舒服,父母可給嬰兒寬衣帶、更換尿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