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26個月的幼兒怎樣教育

寶寶會說話了, 也會跑、會滾, 手能拆開許多東西, 因此是最活躍也是最危險的時期。 這時要注意讓寶寶養成良好的收拾玩具的習慣, 要求玩過之後馬上收拾, 不允許拖延;讓寶寶學會等待, 能忍耐和堅持一小段時間, 並在等待中保持快樂的情緒, 而不是發脾氣;預防寶寶出現口吃。

◆ 預防意外危險

寶寶動手能力強了之後, 會出人意料地模仿一些媽媽的危險動作, 如用尖銳的東西去刺、剪傢俱或玩具, 撕拉、挖玩具的毛髮和眼睛, 突然拉扯運動中木馬的尖角等。 所以這時給寶寶購買的玩具要確保沒有危險性,

Advertisiment
家裡的佈置也要去除一些易碎物品, 如花瓶等應該放在寶寶夠不著的地方。

◆ 認識相反概念

陪寶寶到社區的公園去玩蹺蹺板, 讓兩個小朋友一起玩, 寶寶用腳蹬地, 板蹺到高處, 另一個小朋友就著地;另一個小朋友再蹬地, 寶寶就著地, 讓寶寶體驗到足部用力抬高自己、一上一下的快感, 爸爸或媽媽在一邊隨著寶寶的起落說:“寶寶高, 小朋友低, 寶寶上, 小朋友下。 ”

吃飯時, 比較媽媽和寶寶的筷子, 一個長一個短, 告訴寶寶:“媽媽的筷子長, 寶寶的筷子短。 ”

寶寶在認識事物時, 總是要比一比, 辨別它與其他或近似事物的區別, 然後發現相反的概念, 寶寶總是先學會相反的概念, 再認識相同。

◆ 瞭解物品用途

在桌上放上家裡常用物品,

Advertisiment
如杯子、碗、鑰匙、刀、蠟筆、指甲刀、膠水等。 讓寶寶說出吃飯用什麼?喝水用什麼?開門用什麼?掌握這些知識後, 再讓寶寶記住下雨了要帶傘, 上班要帶包等。

讓寶寶瞭解物品的用途, 寶寶通過觀察知道日常用品的用途, 每樣東西放在哪兒。

◆ 遵守秩序

去遊樂園玩, 買票要排隊;玩滑滑梯時, 如果小朋友多也要排隊。 要讓孩子學會等待, 等待是讓人集中意志去做一件事, 能耐下心來, 心平氣和才能解決問題。 父母也要儘量縮短等待的時間, 不讓孩子過於煩惱, 因為超過合理的限度會讓孩子太疲勞, 如果確實需要等待, 也應安排一些遊戲來轉移注意力。

從小懂得遵守秩序, 從而知道堅持、等待, 是一項重要的處事能力鍛煉。

Advertisiment

◆ 唱歌表演

寶寶學會唱一首新歌後, 可請寶寶在茶餘飯後給大家表演一下。 爸爸媽媽可以用手或樂器輕打節拍伴奏。 如果寶寶能順利表演, 應及時給予鼓勵。 有時也可由爸爸或媽媽先來一段, 然後再請寶寶出場, 營造一種其樂融融的家庭環境。 如果寶寶不願唱或唱不好, 也不要強求, 找合適的機會再試一兩次。 不要說寶寶“害羞”, 因為這個年齡的寶寶還不知道“害羞”的意思。

鼓勵孩子敢於說話, 敢於唱歌, 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 培養開朗大方的性格。

◆ 給娃娃換衣服

買可以換衣服的娃娃, 讓寶寶給娃娃換衣服, 如脫袖子、扣紐扣、拉拉鎖等。 告訴寶寶衣服髒了要換洗, 天氣涼了要添衣, 天氣熱了要減衣, 讓寶寶學會用媽媽照顧自己的一套方法去照顧娃娃,

Advertisiment
從而培養寶寶的自理有力。

◆ 自己洗臉

寶寶很小就觀察到媽媽每次洗臉都用洗面乳, 所以也很想嘗試一下, 可以讓寶寶從用洗面乳開始學會洗臉:先洗淨雙手, 然後擠出洗面乳, 雙手揉搓, 再在臉上畫圈圈, 最後用水沖洗乾淨, 並用幹毛巾把臉上、脖子、手上的水吸幹。

讓寶寶養成自理的生活習慣, 愛清潔衛生。

◆ 一起商量怎麼辦

遇到問題時問問寶寶的意見, 讓寶寶學會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寶寶看上小朋友的玩具了, 怎麼辦呢?寶寶也許會給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 這是非常好的一種鍛煉。 如果寶寶想不出, 媽媽可以試著幫助、引導其想出辦法來。 有過一次經驗, 下次寶寶就會更快地想出辦法來。

Advertisiment

孩子們出主意的本領是練出來的。 讓孩子自己使用文明禮貌的辦法去解決問題, 出主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