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4歲的孩子愛說謊要怎麼辦

一般來講, 4歲以下的孩子“撒謊”有以下幾種常見的原因。

1·想像和現實的混淆

三歲的孩子, 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 同時想像力也非常的豐富。 在孩子眼裡, 一粒石塊也是有生命的, 人是可以住到月亮上的……他們常常分不清想像還是現實, 因此, 經常把想像中的事情說出來。 比如, 一個小女孩對媽媽說, 自己的書包被樹上的小鳥拿走了。 如果媽媽不理解, 會將孩子這種天馬行空子虛烏有的說法理解成是說謊, 實際上, 卻是孩子寶貴的想像力的體現。

媽媽可以這樣做:傾聽孩子想像出來的故事, 比如可以問問孩子,

Advertisiment
小鳥是什麼顏色啊?它是怎麼飛的啊?它的房子建在哪裡啊?在這個過程中, 不但引導了孩子的想像力, 同時, 也能更加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借此豐富孩子的知識。

2·為了達到願望的自我安慰

孩子在傷心時, 在願望不能得到滿足時, 往往會通過對與願望有關的想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比如, 一個男孩對媽媽說, 幼稚園的小朋友吃掉一盒巧克力。 他這麼做的目的並不是欺騙媽媽, 而是因為自己喜歡吃巧克力, 卻不被允許, 所以, 他便有了和巧克力相關的想像。

媽媽可以這樣做:媽媽切不可當中戳穿孩子在撒謊, 而是要慢慢地問孩子, 他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比如“你覺得吃掉一盒巧克力會怎麼樣呢?”這樣一來,

Advertisiment
既讓孩子明白了道理, 也沒有傷及他們的自尊。

3·渴望被關注

每個小孩子都在尋求父母和老師的認可, 兩三歲的孩子已經能夠瞭解哪些行為能夠引起大人的誇讚。 有時候, 他們為了得到誇讚, 會出現說謊的行為。 比如, 老師問幼稚園的小朋友, 誰畫好畫了請舉手。 其中很可能就沒有畫完畫的孩子舉起了手。 這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們有從眾的心理現象, 看周圍孩子都舉手, 他便也舉了起來。 另一面, 也因為他們知道, 舉起手來可以得到老師的誇讚。 但是孩子這個行為, 卻經常被解讀成是不誠實的表現。

媽媽可以這樣做:媽媽可以通過童話故事等孩子容易理解的形式, 告訴他們一些規則。 比如, 什麼情況下舉手。 沒舉手並不代表不是好孩子,

Advertisiment
而只是說你還沒有完成任務。 總之, 大人對孩子的偏見少一些, 能夠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優點, 孩子就可以減少為贏得某一種關注而去說謊了。

4·模仿

孩子的模仿力是非常強的。 所以家人的行為會不知不覺被孩子學會。 如果父母和家人就經常在孩子面前撒一些小謊, 那麼孩子也很容易學會。 一個小男孩明明吃了一粒糖, 媽媽問時, 他卻說:“沒有, 沒有啊!”媽媽為此很生氣。 不過她卻想起, 前一天, 丈夫明明抽了一支煙, 卻怕被妻子嘮叨而說:“沒有, 沒有啊!”由此可見, 大人的行為太容易被孩子模仿了。

媽媽可以這樣做:如果家長覺察出了孩子的行為是在模仿大人的行為, 那麼一定不要回避大人的問題。

Advertisiment
可以對孩子說:“媽媽那天對阿姨說謊是不對的, 媽媽以後會改正。 ”“爸爸那天也不應該騙媽媽, 爸爸今天已經改了, 還是好爸爸!”這樣一來, 家長就為孩子樹立了一個改正說謊行為的好榜樣。 當然, 家長也要說到做到。

5·避免被懲罰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懲罰過於嚴厲, 那麼孩子也會容易出現說謊的行為。 三歲左右的孩子, 已經能夠從日常生活中感覺到哪些事情可能會被媽媽懲罰, 當事情發生時, 他們會通過說謊的方式來逃避被懲罰。 比如, 打破了杯子, 他們會說是小貓打破的, 或者說不是寶寶弄的。

媽媽可以這樣做:對於孩子這類的錯誤, 家長應該有一顆寬容的心。 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 並鼓勵孩子再次去嘗試。

Advertisiment
這樣一來, 孩子就不會因為逃避懲罰而撒謊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