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2個月新生兒吐奶如何預防幽門痙攣?

出生15 天后, 男孩子經常吐奶, 開始的時候, 認為是吃多了, 吃完奶20分鐘左右, "呼"地吐出來。 吃奶後馬上吐出來時, 吐出來的呈牛奶狀;吃奶20分鐘之後吐出來時, 吐出來的就是呈豆腐腦狀的東西了。 吃的奶變成了豆腐腦樣物, 是因胃酸的作用, 奶在胃裡停留時間過長所致。

如果一邊吃奶一邊從嘴角流出來, 可不必擔心。 如果很多奶像噴水一樣"呼"地湧出來, 就應該想到可能是不正常了。 如果認為是餵奶的方法不對, 使嬰兒吃進了空氣, 就應在喝奶之後, 把嬰兒立起來、拍背, 讓嬰兒打嗝。 儘管如此, 嬰兒還是吐奶,

Advertisiment
開始是每天1~2 次, 吐奶次數逐漸增多, 有的孩子甚至每次吃奶都吐。 可是, 如果仔細觀察, 就會發現, 經過一定時間, 吐出的奶雖然變成了豆腐腦樣, 但絕對沒有奶以外的東西(例如黃色的膽汁、血液、帶有便味的東西)。

嬰兒不論吐奶前後, 都沒有痛苦及情緒不佳, 不過總是吐奶, 而且不論怎樣注意都吐。

如果去醫院就診, 就會被說成是"幽門痙攣"。 由於寫的是一些看不懂的字和沒有聽說過的病, 母親就慌張了, 就會打聽是什麼病, 多數會回答說是胃的出口痙攣, 嚴重的話, 必須手術。

母親急著回家和父親商量, 看起來這樣健康, 卻得了可怕的病, 就會歎息命運的悲慘。 可是不用擔心, 健康的男嬰都會吐奶。 不要被幽門痙攣這個名詞嚇住。

Advertisiment

每個人吐的時候, 幽門如果不痙攣性地收縮都是吐不出來的。 幽門痙攣這一詞語, 只是把吐奶這件事說得比較難懂而已。

健康的孩子胃腸蠕動活躍, 所以也易吐奶, 無論想什麼辦法, 吐奶都不容易止住。 1~2 個月是吐奶最嚴重的時期, 到3 個月時就很輕了, 到4 個月時就不會出現了。 不論怎樣都能自愈, 所以不能稱作是疾病。 吐奶多數是在嬰兒出生後半個月發生, 偶爾也有出生後2 個月時發生的。

必須做手術的不是幽門痙攣, 而是幽門狹窄。 幸運的是, 這種歐洲人的遺傳病在其他地方非常少, 而且比一般的吐奶發生得晚(3-5 周)。 幽門狹窄的時候, 嬰兒基本吃不進奶, 所以非常瘦。 因為胃的出口基本被堵塞, 所以胃痛苦地蠕動,

Advertisiment
從消瘦的腹壁能看到胃像蟲子一樣蠕動, 這是它的特徵。 通常, 可以不考慮這種疾病。 對經常吐奶的嬰兒沒有特殊的處理方法, 不論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都同樣發生, 但可以試著減少每次的餵奶量, 並且因為餓得快, 相應地增加餵奶次數。

吐奶最嚴重的時間有1 周左右, 所以在這一時期孩子會消瘦一些。 雖然進奶困難, 如果能進食糖水或果汁, 也是可以的, 因為能夠預防脫水。 如果能從口進食水分, 就不要通過注射補充, 這樣的孩子, 一刺激就興奮, 吐奶就會更嚴重了。

餵奶之後, 要將嬰兒上身直立, 讓他打嗝。 吃奶10~15 分鐘, 嬰兒睡著時, 母親最好陪在嬰兒身邊。 吃奶後20~30 分鐘吐奶時, 為了防止奶塊進入氣管發生窒息, 嬰兒獨自熟睡時,

Advertisiment
要使其身體側臥, 這樣是比較安全的。

以前, 嬰兒一吐奶就會被看作是"腳氣病", 以前的醫生有的會診斷為"嬰兒腳氣病"。 可是, "腳氣病"是母親維生素不足時發生的疾病, 人工餵養的嬰兒是不會發生的。 所以, 說用牛奶餵養的嬰兒得了"腳氣病", 是不能讓人信服的。

另外, 母親如果不僅吃精白米, 也吃麵包和麵條, 還有包括維生素B1 在內的合成維生素, 就可以不考慮嬰兒"腳氣病"。 此種情況, 若注射維生素B1, 則對嬰兒不利。

有的說, 嬰兒吐奶還必須考慮到腸套疊、腦膜炎, 但是這些都是疾病, 嬰兒不會像這樣沒有什麼不適的感覺, 而會很痛苦地哭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