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歲嬰兒多根腸腹瀉不止,哪些腹瀉需就醫?

1歲寶寶腹瀉不止, 大便變成黑色。 經檢查後發現, 原來寶寶竟然多了根腸, 有90釐米長。 寶寶腹瀉不可輕視, 哪些腹瀉需要及時就醫呢?

1歲兒子拉肚子檢查腹部有異常

一個月前, 媽媽余女士發現兒子有點拉肚子, 吃藥後仍無好轉, 隨後將其送到兒童醫院, 通過檢查, 孩子胃、十二指腸粘膜都正常, 但CT檢查顯示腹部有異常影像, 醫生懷疑腸道重複畸形。

檢查發現:腸重複畸形

兒童醫院肝膽外科醫生說, 腸重複畸形是指在小腸的近系膜側出現的一種圓形或管狀結構的空腔器官, 與其毗鄰的小腸有相同的組織結構。

Advertisiment
腸重複畸形可發生於腸任何部位, 但以回盲腸最為多見。

手術是惟一治療方法

據悉, 腹痛、哭鬧為腸重複畸形的首發症狀, 早期出現腹痛或腹痛為單一臨床表現者較少, 手術是惟一治療方法, 多因急腹症施行手術。 無症狀的腸重複畸形也應手術切除, 以防併發症及成年後癌變的發生。

手術後:多出腸道, 長約90釐米, 直徑2釐米

目前, 醫生已為賈賈進行手術, 切除重複畸形的腸管, 這根多出來的腸道長約90釐米, 直徑2釐米。

小寶反復腹瀉不可輕視

反復腹瀉原因多:

1、進食量過多或次數過多, 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

2、添加輔食過急或食物品種過多, 以及食用過多油膩帶渣的食物, 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

3、餵養不定時, 胃腸道不能形成定時分泌消化液的條件反射,

Advertisiment
致使寶貝消化功能降低;

4、食物或用具污染, 使寶貝吃進帶細菌的食物, 引起胃腸道感染;

5、寶貝患消化道以外的病(如感冒、肺炎等), 也可以因消化功能紊亂而導致腹瀉;

6、環境溫度過低、過高時, 消化酶分泌減少等。

如何預防寶寶反復腹瀉?

1、提倡母乳餵養

由於母乳中含有多種消化酶和抗體, 營養價值高, 易消化吸收, 是防治腹瀉的最佳食品。

2、餵養定時、定量

因為夏秋季寶貝的胃腸功能差, 所以飲食要富有營養但易消化。 還需要媽媽們注意的是, 對於寶貝的輔食, 最好按時逐步增添, 不宜過早、過多添加澱粉類或脂肪類食物, 也不宜突然改變輔食的種類。

3、注意飲食衛生

讓寶貝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Advertisiment
比如飯前便後要洗手, 不喝生水, 不吃變質食物, 生吃瓜果要洗淨等;

不讓寶貝進食過多的生冷食品;

放置冰箱內的熟食充分加熱後再給寶貝食用;

喂哺寶貝餐具及時清洗, 勤高溫消毒;

家用飲水機做到定時清洗。

4、注意肚腹及足部的保暖

夏季由於氣溫炎熱, 當寶貝呆在空調房中時, 媽媽們尤其要注意寶貝的腹部和足部的保暖, 給寶貝穿上小襪子, 避免寒氣進入體內, 引起腹瀉。

5、注意觀察寶貝的大便

寶貝的大便是健康的晴雨錶。 對於經常腹瀉的寶貝來說, 媽媽們更要細心觀察寶貝的便便情況, 以便及時調整飲食, 起到預防腹瀉的作用。 如果寶貝大便的臭味明顯, 則表示蛋白消化不良, 這時應適當減少奶量或將奶沖稀。

Advertisiment
如果大便中多泡沫, 則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 就必須減少甚至停止餵食澱粉類的食物。 若大便外觀如奶油狀, 則顯示脂肪消化不良, 應減少油脂類食物的攝入。

6、學會區分寶寶生理性與病理性腹瀉

有的媽媽只要寶寶的便便有所增加, 就認為是腹瀉, 就開始給寶寶喂藥, 其實這裡面存在著誤區。 有時寶寶發生腹瀉並不是由於疾病, 而可能是由於飲食、天氣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等所致, 這屬於生理性腹瀉。 如果寶寶除腹瀉外, 寶寶無其它異常情況, 精神愉快、食欲正常、睡眠安穩, 體重按正常速率增加, 無脫水表現, 大便化驗無異常。 對此父母不必擔心, 只要您悉心照顧, 加之寶寶對轉奶或飲食的逐漸適應,

Advertisiment
寶寶的便便就會好轉的。

寶貝腹瀉出現下列情況, 需及時就醫:

腹瀉次數和量增加

頻繁嘔吐

不能正常飲食

發熱

精神萎糜不振、嗜睡

大便帶血

有口渴、煩躁哭鬧、唇舌乾燥、囟門及眼窩凹陷、皮膚提起放下後緩慢展平等脫水現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