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0歲前的美式理財教育讓孩子從小養成科學的金錢觀

理財教育*把硬幣放進一個塑膠瓶/儲蓄罐/玻璃瓶, 讓孩子搖動瓶子, 傾聽硬幣發出的聲音, 觀察上下跳動的硬幣。 *把硬幣放進水中, 看看是不是會下沉。 *把硬幣嵌入橡皮泥, 看看橡皮泥上硬幣的圖形。 3 ~ 4 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沒有很好的注意力、時間感和計數能力, 分不清大小, 也不能耐心等待。 他們的抽象思維也沒有形成, 因此, 常常認為“大的東西更值錢”, 開始意識到買東西需要錢。 由於喜歡立馬看到結果, 因此, 一有錢就想用, 讓他們存錢很不容易。 理財教育*把硬幣給孩子玩, 學習識別硬幣的大小,
Advertisiment
讓他們數有多少個。 *在家中做“尋寶遊戲”, 讓孩子找出硬幣, 並讓孩子把找到的硬幣根據幣值分類。 *玩“購物”遊戲, 買賣物品。 比如, 讓孩子從媽媽那裡買書、買糖果。 父母和孩子討價還價等。 *帶孩子去超市, 在付款處, 讓他們幫著數購物車中的物品, 練習數數。 * 讓孩子明白有些東西不能用金錢衡量。 比如, 和朋友共用的美好時光。 *培養耐心、學會等待。 孩子要一塊餅乾,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可以等10分鐘, 就可以吃2塊餅乾。 ” 5 ~ 6 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只有有限的專注能力。 很難在物品之中作出選擇, 多數孩子還沒有完全識別錢幣的能力。 理財教育*有些父母從孩子6歲起, 給孩子發放零用錢。 *設置儲蓄罐。 *帶孩子度假時, 可以給孩子一定數量的錢,
Advertisiment
告訴孩子, 在父母同意下選購買己喜歡的東西。 *玩“購物”遊戲, 進一步説明孩子認識各種錢幣的面值。 *去超市之前, 給孩子2元錢, 讓他們決定自己想要購買的水果。 *瞭解錢幣的多種用途。 比如, 購物、度假、交學費等。 7 ~ 8 歲已經具有基本的計算能力, 掌握錢幣之間的換算方法。 通常會高估金錢的購買力, 但開始對物品的數量、品質和價格進行評估。

理財教育*學習、掌握金錢(角/元)的換算。 *如果還沒有開始給孩子零用錢, 現在可以給。 *設置銀行儲蓄帳戶。 *讓孩子幫忙尋找打折的商品。 *瞭解收據的重要性。 (可以退還購買的物品, 幫助記帳。 ) *記帳、查查收支平衡。 *鼓勵孩子做家務掙錢。

9 ~ 10 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有了等待的能力。 他們能夠熟練地換算錢幣。
Advertisiment
明白用於購買物品的那部分錢就不能再買別的東西。 有預算的能力, 也更樂於為買更貴的物品而儲蓄, 有掙錢的欲望。 理財教育*學會看廣告, 瞭解物品的單價, 學會比較價格。 *學會區分“必需”和“要”。 *製作想買東西的清單, 讓孩子為儲蓄設立目標。 *每年去銀行2~3次, 把攢起來的錢存進銀行帳戶。 *收到銀行月結單時, 給孩子看他們儲蓄所獲得的利息。 *讓孩子設計、準備自己的生日派對。 *讓孩子認清有些看似免費的東西, 其實並非如此, 那是因為商家促進消費的一種手段。 理財教育的四個目標1讓孩子懂得勞動和金錢的關係在北美, 許多父母要讓孩子明白金錢不是簡單地從ATM機器隨意取來的, 每一分錢都是我們的辛勤勞動換來,
Advertisiment
也就是說金錢是勞動的報酬。 父母常常鼓勵孩子通過做家務掙錢, 這麼做, 可以幫孩子懂得金錢和勞動之間的關係。 此外, 美國和加拿大每年都有一天“帶孩子上班日”, 公司鼓勵父母帶孩子到自己的工作場所, 觀摩和體驗父母的工作, 以瞭解父母工作的艱辛和賺錢的不易, 讓孩子更珍惜勞動所得。 2為目標而儲蓄儲蓄的過程中, 孩子不僅學會設定了目標, 還養成了自我控制的能力。 當看到儲蓄罐中漸漸裝滿的錢幣時, 孩子就可享受到積累帶來的樂趣與成就, 更重要的是孩子還得到了能夠讓他終身受益的意志力和計劃性。 3 形成明智的消費觀現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質豐富的年代:玩具應有盡有,
Advertisiment
衣櫃裡裝滿了各種流行服飾, 不停更換智慧手機、遊戲機和其他昂貴的小配件。 許多父母節衣縮食, 什麼也捨不得為自己買, 卻在孩子的花銷上大手大腳, 有求必應。 經常給孩子買名牌產品, 孩子也因此養成了“只有貴的才是好的”的觀念。 4 樂於捐贈和分享培養孩子給予和關愛別人的習慣和品質可以讓孩子成為有思想的人。 孩子的朋友過生日時, 父母可以要求孩子用自己的錢給朋友買禮物, 也可以鼓勵孩子在節假日為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捐贈禮物。 父母可以讓孩子明白能夠經常無私幫助別人的人, 不會是淺薄的, 或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他的心態將是平和的、積極的。 通過給予, 孩子可以學到人生的重要價值, 也可以培養無私的情懷。 也可以培養無私的情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