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0個小技巧教會孩子管理情緒

一、幫助孩子認知情緒

管理情緒的第一步, 就是能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 我們可以隨時指出孩子的各種情緒:激動、失望、自豪、孤獨、期待等等, 不斷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彙庫。

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 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來, 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 能表達, 他才能溝通, 才能想辦法。 有時, 只需表達出來, 情緒就解決了。

二、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品味美好, 有很多方法。 比如, 隨時給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各種細節。 生活中的點滴很容易被忽視略過, 我們指給孩子看,

Advertisiment
就是在延長這些瞬間、擴大這些細節。

品味美好的另一個方法是, 存儲記憶, 延長美好。 就是說, 給好事拍照、錄影、寫日記記錄、存檔, 經常跟孩子一起看, 回顧這些美好的瞬間。

另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分享。 鼓勵孩子主動分享, 他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 小孩之所以有時不願意分享, 是因為他對所有權還缺乏安全感, 邏輯思維能力也有限, 對環境感到不可控、難以預期。 這些大人都要理解。

三、隨時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我們平時少看孩子的所謂缺點和錯誤, 以及能力上的種種不足, 多去發現孩子這些優秀品格的表現, 一旦發現, 就及時肯定, 這樣久了, 孩子就會更多地朝這些方向去發展。

現在的家長們對能力上關注過多。 我們可以這樣想,

Advertisiment
孩子長大後, 哪樣能力有機會得到發揮, 這很難說, 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卻是處處有用的。 能力有可能被埋沒被荒廢, 但性格和品格卻永遠不會。

四、對成長感的識別和強調

成年人都會在發現自己有所成長時感到欣喜, 對於孩子來說, 成長就更是他們的全部, 所以更加重要。 每當孩子有進步時, 家長及時指出來, 讓他看到, 告訴他, 你記得不, 你去年、上個月還是什麼樣呢, 現在都可以做到這樣了!

進步、提高、成長, 這是最能體現孩子自身價值的。 隨時抓住時機, 發現具體的進步, 告訴孩子, 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優秀!

五、培養興趣愛好, 給孩子提供投入做事的機會

對興趣愛好的培養, 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心理學家發現,

Advertisiment
一個有著成熟的興趣愛好的人, 他們對新事情更感興趣, 學習能力更強。 因為他們的學習更是出於內在動機, 他們有更頑強的意志力和激情。

興趣愛好的作用, 除了益智、陶冶情操、休閒等等, 它還可以像一個心靈上的朋友一樣, 讓人在歡樂時去跟它分享、憂傷時跟它傾訴。 興趣愛好能給我們提供一個讓我們能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機會, 這種投入的感覺非常寶貴。 有心理學家把這叫“酣暢感”, 據說這是一個快樂的重要來源。

所以家長應該想想, 應該選擇哪些事情給孩子去做。 我們出於愛心, 總想給孩子更多的享受。 但是, 讓他被動地享受, 比如看電視、吃東西, 他的樂趣也有, 只是這些樂趣膚淺、短暫。 而稍有點挑戰的事,

Advertisiment
他反倒更能投入。 難度如果過大, 他就又沒了興趣。

其實小孩在玩遊戲時, 常常就能體驗到這種酣暢感。 孩子大一些之後, 做事往往就參雜了很多功利心, 有了壓力, 難以全心投入。 現在很多的興趣班更是把興趣變得沒趣了。 我們家長要多反思自己在其中的作用。

六、給孩子“心理玩具”

心理學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干預實驗時, 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點幼稚的做法, 比如, 記錄下來當天發生的好事, 並解釋為什麼你感覺不錯;寫下能展現你好的一面的事情, 每天去溫習。 據調查, 每天寫下三件讓你感覺好的事, 這個做法效果很好, 效果的持續時間也長。

家長自己也可以這樣做, 也可以引導孩子這樣做。 我們可以在情緒有些低落時,

Advertisiment
把這些好事當作心理玩具, 拿出來玩味。 我們也可以每天睡覺前或在其他閒置時間裡, 沒事就在腦子裡。

七、不做情緒綁架

有的專家告訴家長, 跟孩子說:“你那樣做, 媽媽很生氣”、“那樣做, 媽媽不喜歡”。 我們大人正常的情緒反應, 可以讓孩子知道, 不必刻意掩飾。 我們可以生氣, 但是如果總是用家長的情緒去管教孩子, 這不是好辦法。 總這樣說, 孩子會覺得他應該對大人的情緒負責。 他會忘記遵守規則的本來的意義, 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責和內疚。

正確的方法是, 讓孩子看到他的不好的行為會有怎樣的不好的結果, 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而不是對家長的情緒負責。 教給孩子, 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 家長也是, 也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八、接受孩子的消極情緒

對於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不要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不要說“這有什麼可怕的”、“你不應該感到失望”、“你沒有理由生氣”等等,而是要幫助孩子去接受、識別,然後再教給處理辦法。

教給孩子管理消極情緒的前提是,我們自己要能從容去對待。要改變這種反應,首先要認識到,消極情緒對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認識自己、提高情商、學習成長的一個好機會。它是中性的,不是壞事。把它當作一陣風吧,控制好,甚至利用它去發電、放風箏。

只有當我們自己接受了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才能做到不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他的情緒,並且教給孩子去接受他的情緒。

九、給孩子自己處理消極情緒的機會

孩子發脾氣,我們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認識到消極情緒的意義,我們就知道,不必急於讓情緒消失,而是要儘量給孩子機會,讓他感受、識別,同時自己鍛煉著平復下來。他每自己平復一次,他的情緒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鍛煉。

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自己能保持中性態度,這會幫助孩子更好地平復情緒。有很多情況,孩子是被家長的壞情緒火上澆油,愈演愈烈。

十、教給他處理消極情緒的辦法

宣洩法:比如打沙發打枕頭(當然對於愛打人的小男孩慎用)、撕紙(其實這些宣洩法背後的道理就是,要以破壞性最小,不影響別人的方式發洩情緒);傾訴法:找人聊天、寫日記、隨意畫畫;鎮靜法:數數、深呼吸;轉移法:看景色、聽歌、運動、做自己的愛好。還有就是前面寫過的那些能引起積極情緒的方法,比如想好事、品味美好等等。

然後,當自己冷靜一些之後,教給孩子去分析思考,想想剛才的情緒是怎麼回事,是什麼引起的,以後可以怎樣做才能避免那種情況。

也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八、接受孩子的消極情緒

對於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不要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不要說“這有什麼可怕的”、“你不應該感到失望”、“你沒有理由生氣”等等,而是要幫助孩子去接受、識別,然後再教給處理辦法。

教給孩子管理消極情緒的前提是,我們自己要能從容去對待。要改變這種反應,首先要認識到,消極情緒對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認識自己、提高情商、學習成長的一個好機會。它是中性的,不是壞事。把它當作一陣風吧,控制好,甚至利用它去發電、放風箏。

只有當我們自己接受了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才能做到不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他的情緒,並且教給孩子去接受他的情緒。

九、給孩子自己處理消極情緒的機會

孩子發脾氣,我們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認識到消極情緒的意義,我們就知道,不必急於讓情緒消失,而是要儘量給孩子機會,讓他感受、識別,同時自己鍛煉著平復下來。他每自己平復一次,他的情緒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鍛煉。

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自己能保持中性態度,這會幫助孩子更好地平復情緒。有很多情況,孩子是被家長的壞情緒火上澆油,愈演愈烈。

十、教給他處理消極情緒的辦法

宣洩法:比如打沙發打枕頭(當然對於愛打人的小男孩慎用)、撕紙(其實這些宣洩法背後的道理就是,要以破壞性最小,不影響別人的方式發洩情緒);傾訴法:找人聊天、寫日記、隨意畫畫;鎮靜法:數數、深呼吸;轉移法:看景色、聽歌、運動、做自己的愛好。還有就是前面寫過的那些能引起積極情緒的方法,比如想好事、品味美好等等。

然後,當自己冷靜一些之後,教給孩子去分析思考,想想剛才的情緒是怎麼回事,是什麼引起的,以後可以怎樣做才能避免那種情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