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3歲寶寶發育,父母應給予哪些協助?

寶寶1歲了, 好像突然之間就大了很多, 開始搖搖擺擺地走路、咿咿呀呀地學語, 而爸爸媽媽在驚喜的同時, 也要給予孩子更多的協助。

寶寶想學走路的信號

寶寶10個月以後, 會表現出不再滿足於翻身和爬行, 總是站起來積極地嘗成走路。 如果爸媽們發現自己放手後, 寶寶也能站穩, 那說明寶寶可以學走路了。

寶寶學習走路的規律

10~11月 

有的寶寶無需攙扶, 能單獨站一會兒。

12個月

家長要訓練寶寶從站到蹲再到站的連貫動作, 增強其腿部肌力和身體協調度。

12個月以上

寶寶學會了扶著東西走後, 可學著放開手走兩三步,

Advertisiment
多練平衡感。

13個月左右

媽媽帶寶寶在家裡轉轉, 走走地毯、木地板、瓷磚等, 訓練其適應不同的地面。

13~15個月

多數寶寶能很好的自己走了, 爸媽儘量滿足其對周圍事物的探索欲吧!

父母應該給予的協助

首先, 安全第一, 選擇活動範圍大、地面平整、無障礙物的地方讓寶寶學步。 如冬季在室內學, 切記避開煤爐、暖氣片和銳利有棱角的物體。

其次, 扶著寶寶的腋下來協助其學步, 別抓著孩子的手, 萬一孩子摔跤了, 家長使勁一拽, 很可能導致胳膊脫臼。 等寶寶能自己扶者東西走時, 再抓著他們的手。

再次, 切忌急於求成, 不必對寶寶摔倒過於緊張, 這會加劇寶寶的畏難情緒, 這時需要做的是安撫和鼓勵。 每天的練習時間不宜過長,

Advertisiment
30分鐘左右足矣。

最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可為寶寶淮備學步玩具以激發練習興趣, 有的玩具有一定的扶持、依靠作用, 寶寶就能邊玩邊慢慢試著獨立行走。 在玩的時候, 建議爸媽站在孩子面前, 鼓勵其向前, 直至熟能生巧, 但學步終究要由寶寶自己決定的, 勿揠苗助長。 有的寶寶10個月就能走, 有的滿周歲還走不好, 其實都是正常現象, 家長須耐心等待, 順其自然。

寶寶想學說話的信號

平時, 當寶寶很喜歡盯著大人的嘴看, 尤其對爸媽的說話很有興趣, 會自己“咿咿呀呀”地說, 這就說明孩子想學說話了。

寶寶學習說話的規律

4~5個月

寶寶偶爾會蹦出第一聲“媽媽”或“爸爸”來, 但真要把這些同和人聯繫起來, 還得到1歲左右。

Advertisiment

6~9個月

寶寶的喃喃自語更多了, 開始模仿父母的語凋, 這時建議多給寶寶讀讀書。

12~17個月

寶寶拳握了一兩個同的含義, 並且能熟練地說出來。 有的寶寶學會了變換聲調, 比如想要人抱時, 會把語調升高。

1歲半~2歲

寶寶的詞彙量達到200個, 學詞彙的速度在每天10個以上, 所以父母平日裡要注意言辭, 別教壞了孩子。

2歲半

寶寶開始用“我”和“你” 了, 其詞彙量約300個。 有的孩子能串聯好名同與動同, 說出簡單的完整句子。

3歲

寶寶已能持續談話, 並根據物件來調整語調、內容等。

父母應該給予的協助

多與寶寶交流, 盡可能利用身邊的事物, 鼓勵其多開口比如給寶寶洗澡時, 邊洗邊說“媽媽給寶寶洗澡”;見到太陽讓寶寶向“太陽公公”問好;見到奶奶讓寶寶說“奶奶好”。

Advertisiment

此外, 引導寶寶在遊戲中學說話, 而且為了使孩子將詞語與貝代表的負物對應起來、映入腦海中, 有必要使用色彩鮮豔且有學習功能的玩具。

TIPS:雙語學習可潛移默化地進行

在玩耍中接觸到會說話的語言學習玩具, 會讓寶寶覺得很有趣, 從而學得更輕鬆, 加深對所學的記憶, 增強語言模仿和表達能力。

總之, 好的玩具可以使寶寶學步、踏行、雙語學習、學數數、認知形狀和顏色等事半功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