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2個月嬰兒的早期教育

1.寶寶開始對語言有反應

在一個月以前, 父母可以講話、唱歌給寶寶聽, 而他只是默默地接受毫無反應, 待他兩個月左右大時就不同了。 父母會發現他開始試著和你講話了, 他的小嘴會發出“噢噢”“咿咿”的交談聲。

2.寶寶開始視覺指揮取物

大約在1~2個月, 寶寶的另一種重要的發展——視覺指揮取物也發生了。 研究者認為兩個月大嬰兒的視力至多能看到1.8~2.4米以內的物體, 如果是在此距離以外移動著的物體, 他就看不見了。 這一時期, 父母可在嬰兒眼前搖響彩色的搖鈴, 並把搖鈴慢慢地左右移動, 吸引寶寶的注意力;或讓他注視眼前的各種玩具和父母的面孔,

Advertisiment
同時用緩慢而清晰的聲音對他說出玩具的名稱和面孔是誰。 此時寶寶的表情漸漸豐富起來, 他會興奮地揮動雙臂雙腿, 或微笑或咯咯地笑出聲。

當寶寶能看東西、摸東西時, 就是視覺指揮取物行為發生之時。 在這個時候, 父母可買兩雙最小號且顏色鮮豔(紅、黃、粉紅)的嬰兒襪子, 將腳趾部分剪成洞, 套在孩子的小手上, 就變成兩隻沒有手指部位的手套了, 左右手顏色應不一樣。

做這個訓練時, 父母應在寶寶身邊, 以防發生呼吸堵塞。 這種自製的手套套在寶寶的小手上, 可以促使他慢慢知曉這兩隻手是他的。 嬰兒眼看著自己一雙會動的小手, 會感到十分新奇。 過去寶寶手的活動有限,

Advertisiment
有時只能在身體兩側活動, 現在雙手能達到胸前, 眼睛能看到手。 眼睛能看到手是手眼聯繫的第一步。

在孩子睡床上方約7.5釐米處懸掛一個色彩鮮豔的氣球, 父母一邊用手輕輕觸動氣球, 一邊緩慢而清晰地對他說“寶寶看, 大氣球”或“氣球在哪兒?”這樣可以引導孩子用眼睛去看掛著的玩具。 訓練他逐漸學會用眼睛追隨在視力範圍內移動的物體。

懸掛的玩具不要長時間固定在一個地方, 以免寶寶的眼睛發生對視或斜視。

3.哭是寶寶的一種獨特語言

嬰兒啼哭是很正常的事。 當他感到餓了、冷了、濕了、生病了以及燥熱、疼痛而不會用語言來表達時, 只能用哭來表示, 所以哭也是小嬰兒的一種獨特“語言”。

Advertisiment
在這裡介紹幾種無病哭的情況:

餓了啼哭:饑餓時的哭聲帶有乞求感, 如用手指觸碰嬰兒的面頰, 他會立刻轉過頭來, 並同時有吸吮動作。

睡醒或吃奶後啼哭:哭時無淚, 這多半是尿布濕了, 要及時更換。

有意向的啼哭:哭時頭不停地左右扭轉, 當有人接近時哭聲會停止, 這表示要抱的意思。

晚上啼哭:有的嬰兒白天睡得很好, 晚上哭鬧不休。 這是因為孩子出生後對自然環境不適應, 黑夜和白天顛倒。 父母應耐心地予以糾正。

溫度不適啼哭:過冷或過熱也會使孩子哭吵, 父母應經常摸摸孩子的手腳, 如手腳欠暖, 說明穿得過少, 需適當增加衣服。 還可摸一摸孩子的頸部, 如有出汗, 說明太熱了。

口渴啼哭:有時孩子口渴也會啼哭。

Advertisiment
父母只要注意一下孩子的口唇, 如較乾燥, 喂些水孩子就不會哭了。

疼痛啼哭:衣帶上有異物或蟲咬等原因刺痛孩子, 孩子的哭聲較尖。 父母要仔細檢查, 及時排除異物, 處理患處皮膚的症狀。

一般而言, 除了上述幾種無病哭之外, 還有就是不安、疲倦、寂寞或可能患了某種病症造成的啼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