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1+1+1的家庭游戲法則

游戲是一種快樂、活潑、自然豐富和極富創造性的活動, 也是孩子學習的一條直接途徑。 游戲是有趣的, 雖然有時也顯得有些漫無目的, 甚至顯得有點簡單, 但是它是你培養孩子認知、情感和社會能力的關鍵方法之一。
這個深秋, 讓我們和寶寶一起游戲、一起happy吧……


1+1:媽媽+寶寶

寶寶出生后, 媽媽要給孩子喂奶、換洗尿布、洗澡, 要與寶寶一起游戲, 給寶寶講故事, 逗寶寶開心, 教寶寶認識周圍事物和社會常識等。 因此, 可以說與寶寶交往最多的是媽媽。 然而, 寶寶在與媽媽交往過程中, 學會最多的還是與人分享、謙讓、合作、團結、友愛、關心別人、有禮貌等行為習慣以及最初的情感社交技能。

Advertisiment

專家評述:

媽媽的性格比較溫柔細膩, 耐得住性子, 根據這一特點, 媽媽們可以用簡單的小游戲來促進寶寶的各項智能的發展, 比如過家家、滾球、玩各種套疊玩具等。 媽媽與寶寶之間的游戲相對來說比較靜, 以培養直接的情感體驗和基本智能為主。

媽媽寶寶游戲設計:

游戲1:企鵝邁步(適合新生兒)

延長邁步反射, 鍛煉下肢肌肉。 扶著寶寶站在桌上或硬板床上, 寶寶會主動邁步前進, 每天練習2—3次, 每次邁8—10步, 可以鍛煉寶寶下肢肌肉, 能較早支撐體重量。

目的:新生兒邁步是先天獲得的反活動, 如果不鍛煉, 出生后56天前后這種本能會消失, 堅持練習可增進肌使寶寶提早站立學步。

Advertisiment

游戲2:拍拍手(適合2個月的寶寶)

媽媽可以在寶寶的一側拍一下手, 然后慢慢移動到另一側, 再拍一下手, 這樣做有目的的輪換。 讓小寶寶跟著聲響和媽媽的手左右動。

目的:刺激寶寶的視覺和聽覺的發展。

游戲3:爬行練習(適合6個月以上寶寶)

讓小兒從匍行轉到爬行, 腹部逐漸離開床面, 并用手臂轉圈或后退。 可將玩具或食物放在不同的位置上, 讓小兒爬著去夠取。 此間, 從頭自由轉動逐漸到頭能保持平衡。 用毛巾提起腹部, 練習手膝的支撐力, 為過渡到手足爬行作準備。

游戲4:踢氣球(適合1周歲以上的寶寶)

媽媽扶住寶寶的身體, 幫助寶寶踢彩色的氣球。 可以對著墻踢。

目的:幫助寶寶增加身體的平衡能力以及下肢的力量。

Advertisiment

游戲5:挑珠子(適合2歲以上寶寶)

準備一盒彩色珠子, 兩個盤子, 讓寶寶先將紅色珠子挑出放入一個盤子內, 再找出黑色的放入另一個盤子內。 看看寶寶能否把紅色和黑色的挑干凈。

目的:寶寶挑紅色珠子的能力會比挑黑色的好, 因為認識黑色是最近的事。 一來使寶寶更準確認識顏色, 二來可以鍛煉寶寶有目的地挑選和分類的能力。

1+1:寶寶+爸爸

曾見到過這樣一幅圖片:一個粗曠又具品味的年輕父親懷抱光著小身子的幼兒,風度款款,神態自然。 誰都會喜歡這樣的父親,他在給人一種對比的同時傳達出一個信息:成熟男性對幼兒的關愛是衡量他公眾形象的標準之一。 就像鳥兒起飛的兩個翅膀一樣,

Advertisiment
母愛和父愛都是寶寶的心理需要, 缺一不可的。

專家評說:

爸爸和寶寶游戲時, 經常鼓勵寶寶嘗試新鮮的游戲, 鼓勵寶寶勇敢探索、獨立克服困難、積極進取。 爸爸的個性特征和游戲精神, 會讓寶寶有形無形中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寶寶在和爸爸的游戲過程能從一種絕對的力量中感覺一種安全的依托。

爸爸寶寶游戲設計:

游戲1:發聲游戲(適合6個月以上寶寶)

讓寶寶坐在爸爸的對面, 用紙把你自己的臉遮住, 喊寶寶的名字, 如果寶寶作出聲音的反應, 立刻親吻他, 反復玩2分鐘。 這可是爸爸與寶寶親密接觸最好的游戲哦。

游戲2:找玩具(適合8個月以上寶寶)

爸爸用大毯子把寶寶最喜歡的玩具蓋起來, 然后讓寶寶自己找把它找出來。

Advertisiment
然后重復這個過程, 也可以逐漸增加被藏起來的玩具的數量, 來增加游戲的難度。 這個游戲可以培養寶寶認知能力的發展。 在玩的過程中, 也讓寶寶初步認識到物質永恒性的概念。

游戲3:打笨熊(適合1歲以上寶寶)

爸爸幫寶寶把被子裹在身上變成“笨熊”, 爸爸也裹上一條被子, 與寶寶展開戰爭。 笨笨的動作, 就像狗熊在移動, 寶寶一定會喜歡的不得了。

游戲4:蹦蹦跳(適合一歲半以上寶寶)

用手扶寶寶腋下讓寶寶在膝上學習蹦蹦跳, 邊跳邊念“爸爸抱, 寶寶跳, 一跳一跳哈哈笑”, 蹦跳一會兒家長握緊寶寶的腋下懸空提起說:“擺啰, 擺啰!”讓讓寶寶左右擺動, 寶寶會適應擺的方向, 配合爸爸的擺動, 最后將寶寶舉高。

游戲5:跳高投籃(適合2歲以上寶寶)

可以在家準備一只小籃筐,讓寶寶將小球投入籃筐中,可以練習跳起來投球。要求寶寶可以投準籃筐,同時練習跳躍。

1+1+1:媽媽+寶寶+爸爸

每個周末相信是寶寶們最開心快樂的時候,一家三口一般會選擇去附近的公園、植物園、動物園玩;或是爬爬山、劃劃船,累了餓了就在外面吃午餐。其實重要的不是玩什么,而是讓寶寶感受到家的溫暖,讓寶寶知道爸爸媽媽是愛自己的。

專家評說:

醫學與健康告訴我們:家庭游戲可以使大人和孩子都保持情緒興奮狀態,它能激發各自體內細胞的活力,有益身心健康。

社會學家告訴我們:家庭游戲可以培養幼兒與父母的親和力,影響他對身外世界和人際關系的認識。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家庭游戲可以健全孩子的人格,有助于開放性格的養成。

教育專家告訴我們:家庭游戲可以增進今后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

文學家告訴我們:家庭游戲是大人體味理想化溫馨童年,并培育寶寶愛的良機。

一家三口的游戲設計: 

游戲1:玩“飛”毯(適合8個月以上的寶寶)

找一條寶寶用的毛毯,讓寶寶坐在上面。爸爸媽媽拉著毛毯的一個角,拖著在房間里轉,讓寶寶保持平衡。這個游戲是家長和寶寶互動的很好方式,可以增加彼此間的信任度;同時也助于寶寶上體的平衡能力和力量。

游戲2:“冰凍”舞蹈(適合2歲以上寶寶)

用音響播放一些寶寶愛聽的音樂,節奏可以歡快一點的。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隨著音樂跳舞,然后突然暫停音樂,讓寶寶把動作“冰凍”在音樂停止的那一刻,并保持安靜,不出聲響。聽音樂跳舞對寶寶的智力發展起著非常有益的作用。在跳舞過程中加入“冰凍”,可以提高寶寶的聽力和反應能力。

游戲3:波濤洶涌(適合2歲以上寶寶)

1、準備一條床單,在床上鋪平,爸爸媽媽各執床單的一頭,寶寶或坐或趴在中間。爸爸媽媽開始抖動床單,一開始可以幅度小些、慢些,讓寶寶先熟悉一下,鼓勵寶寶勇敢、不害怕。慢慢地,可以加大抖動的幅度和力度。

2、床單離開床或地面一段距離,爸爸媽媽拿著床單的四個角搖晃,象是在海里的小船,寶寶在當中乘船,開始可以幅度小些、慢些,逐漸加大幅度。

3、爸爸媽媽手拉床單相對站立(放在距離寶寶頭一定距離的地方,上面可以放一些響鈴),鼓勵孩子自由跳躍,用手、頭努力觸碰床單。或是爸爸媽媽還可以上下舞動,讓寶寶在下面鉆進鉆出,甚至可以忽然蹲下將寶寶罩住。

*母嬰世界小提示:由于被床單遮擋,寶寶看不見床面,所以在玩這個游戲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比如,爸爸媽媽撐開的床單要在床的正中央,如果爸爸媽媽沒有抓好被單,寶寶就能落在軟軟的床上。

游戲4:遞減爬坡(適合2歲以上寶寶)

把孩子帶到有一定坡度的草地上,比如說小區的綠化區或是附近的公園讓他手腳著地,依次向上爬10步,向下爬9步,然后再向上爬8步,向下爬7步……直至0為止。在爬的時候,可別忘了要求孩子每爬一步都要數“1、2、3……”哦。(向上爬和向下爬時的計數,都以單腳一步為準。)當然家長要與孩子一起參與,必要時給予鼓勵。

目的:讓孩子練習數數,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提高手腳協調用力的技能。

游戲5:蕩秋千(適合2歲以上寶寶)

爸爸和媽媽走在孩子兩邊,三人并排走路。爸爸媽媽分別抓住孩子的一只手,一邊走,一邊說:“一二三,提起來!”孩子被爸爸媽媽提了起來。因為爸爸媽媽走路的時候有一個慣性,所以孩子的身體會“蕩”起來。只要爸爸媽媽有力氣,就可以前后“蕩秋千”,如果媽媽手臂力量不夠的話,也可以雙手用力。

游戲5:跳高投籃(適合2歲以上寶寶)

可以在家準備一只小籃筐,讓寶寶將小球投入籃筐中,可以練習跳起來投球。要求寶寶可以投準籃筐,同時練習跳躍。

1+1+1:媽媽+寶寶+爸爸

每個周末相信是寶寶們最開心快樂的時候,一家三口一般會選擇去附近的公園、植物園、動物園玩;或是爬爬山、劃劃船,累了餓了就在外面吃午餐。其實重要的不是玩什么,而是讓寶寶感受到家的溫暖,讓寶寶知道爸爸媽媽是愛自己的。

專家評說:

醫學與健康告訴我們:家庭游戲可以使大人和孩子都保持情緒興奮狀態,它能激發各自體內細胞的活力,有益身心健康。

社會學家告訴我們:家庭游戲可以培養幼兒與父母的親和力,影響他對身外世界和人際關系的認識。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家庭游戲可以健全孩子的人格,有助于開放性格的養成。

教育專家告訴我們:家庭游戲可以增進今后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

文學家告訴我們:家庭游戲是大人體味理想化溫馨童年,并培育寶寶愛的良機。

一家三口的游戲設計: 

游戲1:玩“飛”毯(適合8個月以上的寶寶)

找一條寶寶用的毛毯,讓寶寶坐在上面。爸爸媽媽拉著毛毯的一個角,拖著在房間里轉,讓寶寶保持平衡。這個游戲是家長和寶寶互動的很好方式,可以增加彼此間的信任度;同時也助于寶寶上體的平衡能力和力量。

游戲2:“冰凍”舞蹈(適合2歲以上寶寶)

用音響播放一些寶寶愛聽的音樂,節奏可以歡快一點的。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隨著音樂跳舞,然后突然暫停音樂,讓寶寶把動作“冰凍”在音樂停止的那一刻,并保持安靜,不出聲響。聽音樂跳舞對寶寶的智力發展起著非常有益的作用。在跳舞過程中加入“冰凍”,可以提高寶寶的聽力和反應能力。

游戲3:波濤洶涌(適合2歲以上寶寶)

1、準備一條床單,在床上鋪平,爸爸媽媽各執床單的一頭,寶寶或坐或趴在中間。爸爸媽媽開始抖動床單,一開始可以幅度小些、慢些,讓寶寶先熟悉一下,鼓勵寶寶勇敢、不害怕。慢慢地,可以加大抖動的幅度和力度。

2、床單離開床或地面一段距離,爸爸媽媽拿著床單的四個角搖晃,象是在海里的小船,寶寶在當中乘船,開始可以幅度小些、慢些,逐漸加大幅度。

3、爸爸媽媽手拉床單相對站立(放在距離寶寶頭一定距離的地方,上面可以放一些響鈴),鼓勵孩子自由跳躍,用手、頭努力觸碰床單。或是爸爸媽媽還可以上下舞動,讓寶寶在下面鉆進鉆出,甚至可以忽然蹲下將寶寶罩住。

*母嬰世界小提示:由于被床單遮擋,寶寶看不見床面,所以在玩這個游戲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比如,爸爸媽媽撐開的床單要在床的正中央,如果爸爸媽媽沒有抓好被單,寶寶就能落在軟軟的床上。

游戲4:遞減爬坡(適合2歲以上寶寶)

把孩子帶到有一定坡度的草地上,比如說小區的綠化區或是附近的公園讓他手腳著地,依次向上爬10步,向下爬9步,然后再向上爬8步,向下爬7步……直至0為止。在爬的時候,可別忘了要求孩子每爬一步都要數“1、2、3……”哦。(向上爬和向下爬時的計數,都以單腳一步為準。)當然家長要與孩子一起參與,必要時給予鼓勵。

目的:讓孩子練習數數,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提高手腳協調用力的技能。

游戲5:蕩秋千(適合2歲以上寶寶)

爸爸和媽媽走在孩子兩邊,三人并排走路。爸爸媽媽分別抓住孩子的一只手,一邊走,一邊說:“一二三,提起來!”孩子被爸爸媽媽提了起來。因為爸爸媽媽走路的時候有一個慣性,所以孩子的身體會“蕩”起來。只要爸爸媽媽有力氣,就可以前后“蕩秋千”,如果媽媽手臂力量不夠的話,也可以雙手用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