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0-6歲寶寶聽覺發展大盤點

兒童的聽覺感受性是有巨大個別差異, 有的兒童感受性高些, 有的則低些, 但這種個別差異不是一成不變的, 而是在生活條件和教育影響下不斷發展的。 本文為您盤點0~6歲寶寶聽力, 讓您及時掌握寶寶的聽覺發展情況!

一 寶寶聽力大總結

寶寶的聽力開始得很早, 甚至起始於胎兒期。 近年來, 兒童早期教育研究者認為, 胎兒在母腹內已有聽覺, 早期聽覺刺激是胎教的主要方法之一。 寶寶在有了聽覺之後, 他就要不停地聽, 只要落在他的聽覺範圍內, 他便收入耳內產生聽覺, 傳入大腦, 留下痕跡, 一直到入睡為止。

Advertisiment
聽覺不僅使寶寶辨認周圍環境中的多種聲音, 而且憑此掌握人類的語言, 嬰兒期是兒童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 因此, 聽覺的發展在這個時期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嬰兒的聽覺感受性有巨大的個別差異, 有的兒童感受性高些, 有的則低些, 但這種個別差異不是一成不變的, 實際上, 嬰兒的聽覺也是在生活條件和教育影響下不斷發展的。

3個月以內的寶寶, 媽媽可以每天給他哼唱搖籃曲, 或是反復播放一段優美的樂曲, 聲音不要太大, 孩子醒著時, 父母可用較緩慢的速度、柔和的聲調講話給孩子聽, 內容要豐富, 比如說:“你睡好了嗎?餓不餓?想不想吃奶?”

2~3個月以後的寶寶已能將聽覺和視覺結合起來, 當他聽到聲音時,

Advertisiment
頭就會轉向發音的方向, 尋找聲源, 你或許覺得這種動作是很自然的, 但它會直接導致出重要結果, 這是智力活動的進步。 父母或家裡人應經常有意識地走到孩子面前, 逗引孩子注視自己的臉, 然後把臉移到一側, 並輕聲叫孩子的名字, 逗引孩子的視線隨父母的臉移動。 也可用搖鈴或能捏響的橡皮玩具發出聲音, 逗引孩子一面聽聲音, 一面讓視線隨玩具移動。

6個月以後還可以每天聽幾次英語, 這樣做不僅鍛煉他的聽覺, 還可多學習一種語言。

兒歌和明快的幼兒歌曲是任何一個年齡的孩子都喜歡聽的聲音。 同時, 父母還要經常帶孩子到室外、公園、商店等處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多聽、多看。

最後, 提醒年輕的父母應注意保護寶寶的聽覺,

Advertisiment
一些傳染病或發高燒致使內耳受到損害是造成兒童耳聾的常見原因。 另外, 患病期間要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 如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 此外, 噪音也不可忽視。

二 如何檢測寶寶的聽覺言語發育

1個月:啼哭較多, 發出高調的“啊, 呀”聲

2個月:抬頭—發出“啊啊”, “呀呀”聲

3個月:豎頸—發出“咕咕”聲

6個月:坐—頭會轉向聲源;叫名字會轉頭

9個月:站立—知道自己的名字

12個月:開始走路—會說1到2個詞, 如“媽媽”, “汪汪”

18個月:會跑、跳—會說2個或2個以上有意義的詞, 如“爸爸, 班班”;會指認“眼睛、鼻子、耳朵”等身體部位。

2歲:會轉圈跑, 蕩秋千—會使用“你”、“我”等代名詞, 可將2~3個詞連成一句話。

3歲:能進行球類等運動—能使用複數名詞, 能理解簡單的問題和答案,

Advertisiment
能較為流利地背誦兒歌。

4歲:能參加一般的體育活動—會使用定語、形容詞、副詞等, 可給身邊的物品下定義, 會唱歌, 並能講簡單的童話故事。

5歲:能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對各類物品(食品、用品等)、動物、植物的名稱已具有相當數量的詞彙, 能說明畫中的動作, 並可對單詞的含義提出疑問。

6歲:能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基本能夠使用較完整的句子和完成5~7句有完整語法的短文, 能流利說話。

6歲以後:進入學齡期, 孩子基本可以參加較劇烈的各種體育活動, 隨著年齡和知識的不斷增長, 言語表達日益豐富多彩。

寶寶聽覺啟蒙小遊戲

1 音樂呼啦圈

寶寶的聽覺經驗多半來自於日常生活, 而音樂呼啦圈不僅能提供豐富的聲音刺激,

Advertisiment
還可引導寶寶配合音樂的開始及結束做出反應。

遊戲方式為家長跟寶寶雙手相握形成一個小圈圈, 音樂開始的時候, 家長就帶著寶寶按順時針的方向踏步走, 當音樂告一段落的時候, 引導寶寶停下來。 初期寶寶對這種遊戲不熟悉, 所以大人應該帶著寶寶一起做, 陪寶寶做2~3次後, 也可以讓他自己嘗試。

2 說故事

由於寶寶已經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指令, 活進行簡單的生活應對, 爸爸媽媽不妨每天抽出一些時間講故事給寶寶聽。 市場上各種各樣的兒童故事書令人眼花繚亂, 家長可視需求選擇。 剛開始的時候, 可以只用一些圖卡編一些簡單的小故事, 這些都有助於寶寶以後的語言發展, 同時對寶寶的創造力、認知都有不錯的促進效果。 為配合寶寶的發展,家長在講故事的時候,應將語速放慢,同時避免使用太多複雜的字詞。

為配合寶寶的發展,家長在講故事的時候,應將語速放慢,同時避免使用太多複雜的字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