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0~3歲寶寶需要哪些營養?培養出高智商寶寶

你知道嗎?小寶寶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聰明, 他們的學習能力與生俱來。 從呱呱墜地起, 小寶寶就帶著好奇心和求知欲觀察和體驗身邊的一切, 並將活動中接觸到的各類資訊通過思考整合驗證。 而媽媽們是否知道, 寶寶的學習能力還需要營養和培養兩方面的共同助力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

新手媽媽可能遇到這樣的困擾:該如何科學地培育寶寶, 讓他的智學潛能得到充分發揮?讓他的學習之路通向更好的未來呢?

生命早期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小寶寶的早期學習有80%通過視覺獲得, 因此良好的眼腦發育是開發寶寶早期智學能力的關鍵所在!

Advertisiment

想要成為最棒的媽媽?那就趕緊聽聽專家、教授是怎麼說的吧!

問題一 在寶寶3歲之前, 攝入哪些營養物質有助於他的智力發育和學習能力發展?

DHA、葉黃素、膽鹼、alpha;-乳清蛋白、可溶性膳食纖維以及核苷酸對嬰幼兒早期智學發展非常關鍵;特別是DHA、葉黃素和膽鹼, 堪稱三大智學因數, 促進視覺和腦部發育, 讓寶寶在觀察和思考中獲得更多、更有效的學習體驗。 父母需要注意, 這些營養物質是智力發育和學習能力的營養基礎, 必須與日常學習培養相結合。 也就是說, 提供充足營養和不同的環境刺激, 兩者缺一不可。

問題二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培養寶寶的第二語言能力,
Advertisiment
希望寶寶在建立語言系統的初期就將第二語言充分融入到生活當中, 在其很小的時候就帶他學習外語, 對此金教授您的看法是?

對一個健康的寶寶來說, 在幼兒階段學習第二、第三語言均無妨。 但家長需要注意創造語言交流的環境, 因為語言要應用於實際交流中, 如果不能用於日常生活中, 那麼這門外語便是無效且無用的。

問題三 我們知道寶寶在0~3 歲正處於認知發展的重要啟蒙時期, 那麼父母該如何把握這一關鍵時期來培養寶寶健康的社交和情緒發展呢?

父母可以通過擁抱、輕撫等肢體語言或直接用言語來傳遞認同、理解、支援的資訊, 讓寶寶感受來自父母的愛。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寶寶, 父母可以這樣做:

Advertisiment

0~1歲:與寶寶進行眼神交流, 喚寶寶的名字, 觀察他的反應;

1~2歲:與寶寶在遊戲中互動, 進行肢體動作和口頭語言的交流, 讓他體會大人的喜怒哀樂;

2~3歲:增強與寶寶的語言交流, 並為其創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 滿足寶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和願望。

問題四 七坐八爬是許多家長判斷寶寶是否發育正常的一個標準, 可有些寶寶已經1歲了還是不會爬, 這讓家長十分著急。 想請教金教授的是, 1歲寶寶不會爬該怎麼辦呢?

七坐八爬是寶寶大運動能力發育的一種表現, 而運動能力發育與腦部發育密切相關。 想要促進寶寶運動能力的發展, 應該從寶寶出生開始, 鼓勵寶寶運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 全面發展感覺運動技能。

Advertisiment
在寶寶學會坐以後, 父母可以有目的地引導寶寶腹部著地, 運用手臂和腿的力量抓面前的玩具, 促使寶寶體驗爬的感覺, 直至掌握這個動作。 《0-3歲嬰幼兒智學指導》一書中有更多互動遊戲, 可以幫助父母培養寶寶的運動能力。

問題五 寶寶進入1~2歲這個年齡段時, 與外界溝通和認知的能力飛速發展。 此時, 家長如何幫助寶寶促使他的認知能力更上一層樓?

認知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 孩子天生就具有好奇心, 在與周圍環境交流的過程中, 不斷地通過觀察 思考活動逐漸形成完整和獨立的認知能力。 1歲以內的寶寶運動能力發展很快, 父母要放手讓寶寶做適合該年齡段發育特徵的動作, 例如3個月抬頭, 6個月扶坐,

Advertisiment
9個月扶站, 1歲扶走等;在寶寶1到1歲半期間, 語言能力開始萌芽, 家長可用動作配合聲音, 結合生活環境, 促進寶寶對語言的理解並開始教寶寶學說話;寶寶1歲半到2歲期間, 語言能力加速發展, 父母可在與寶寶互動的過程中引導寶寶用語言表達自己。

問題六 哪些飲食習慣對寶寶大腦發育不利, 是媽媽平時裡需要特別注意的?

良好的健康狀態和均衡的營養水準是促進寶寶早期智學能力發育相輔相成的重要因素。 我們提倡均衡膳食, 讓寶寶吃得健康, 而不提倡特別追求益智食品。 但凡挑食、偏食的寶寶, 多少都會存在營養素缺乏的隱形饑餓, 這對寶寶的發育是不利的。

在寶寶的日常飲食中就要注意避免以下不良飲食習慣:

●早餐不吃主食;

●不吃肉,只吃素;

●做飯不用油;

●只吃單一品種食物;

●使用顏色鮮豔的非正規廠家生產的餐具;

●頻繁大量食用海魚和皮蛋。

●早餐不吃主食;

●不吃肉,只吃素;

●做飯不用油;

●只吃單一品種食物;

●使用顏色鮮豔的非正規廠家生產的餐具;

●頻繁大量食用海魚和皮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