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0~3歲寶寶發燒家庭護理方法

寶寶發燒的判斷方法

小寶寶剛從溫暖的母體出來, 其體溫要比一般人, 甚至比自己的媽媽略高, 為37.5—38℃, 但是很快就有一種過程性的體溫下降, 達35℃。 此後4—8小時又逐步恢復到36℃左右。 那麼, 怎樣才能知道新生寶寶發燒了呢?

(1)仔細觀察。 你如果發現寶寶面紅、唇幹、出汗、煩躁、哭鬧、呼吸氣粗, 吃奶時口鼻出氣熱, 用手背去摸頭額、手腳, 如感覺發燙, 可初步判斷為發熱。

(2)測量體溫。 先將體溫表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 把體溫表有水銀柱的一端挾在寶寶腋下, 3—5分鐘後取出。 也可採用肛測, 仍然先將體溫表的水銀柱甩到35°C以下,

Advertisiment
在體溫表的圓頭端塗一點潤滑劑, 再緩緩插入肛門內2釐米左右, 3—5分鐘後取出查看。 新生寶寶發燒的標準溫度是:正常寶寶腋下體溫為36—37℃, 如超過37.4℃可以認為是發熱。 正常寶寶肛測體溫是36.5—37.5℃, 如果超過37.8℃時, 可認為寶寶發燒了。

寶寶發燒的原因

對確認發燒的寶寶, 先要分析發燒的原因, 並且要注意觀察發熱的熱型和伴隨的其他症狀, 以便及早作出正確診斷。

(1)外因。 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 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得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

(2)內因。 生病、感冒、氣管炎、喉嚨發炎或其他疾病。

(3)其他因素。 如疫苗注射, 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等引起的反應。

新生寶寶發燒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症狀, 也是許多疾病發病的前兆, 所以要格外留意。

Advertisiment

家庭退燒的方法

(1)物理退燒。 剛發現寶寶發燒, 還沒來得及見到醫生前, 你不可輕易使用退燒藥, 最好的辦法就是為寶寶進行物理降溫。 一般來說, 體溫不超過38℃, 無須服藥, 要注意觀察, 可多喂些溫開水或葡萄糖水, 如無其他情況, 幾小時以後, 寶寶的體溫就能降至正常範圍。 以下幾招家庭物理降溫方法簡單實用, 可作為參考:

保持寶寶居室的空氣流通。 室溫應維持在25—27℃之間。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 表示需要散熱, 可以適當少蓋點小衣被。 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戰, 則表示需要溫熱, 要外加毛毯覆蓋。

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 用溫水毛巾上下輕輕拭洗寶寶的全身, 如此, 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熱氣散出,

Advertisiment
另外水汽由體表蒸發時, 也會帶走體熱。

多喂水。 既防止寶寶脫水, 又可以助發汗。

(2)藥物退燒。 物理退燒固然簡單實用, 對寶寶又無任何副作用, 但是對於每個家庭來說, 平時都應常備退燒藥以應急。 但是, 寶寶退燒藥的使用是有技巧和原則的, 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 給寶寶正確使用退燒藥。

新生寶寶退燒藥主要有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 需要注意的是, 不同的退燒藥不要隨意地互相並用, 因為劑量不好控制, 還是單獨使用才比較安全。 還有, 退燒藥也不可給寶寶多服幾次或將劑量增加, 以加強退燒的效果。 千萬要記住, “藥也是毒”的道理, 任何藥物都有它們一定的用量, 吃多了即會產生毒性。

新生寶寶發燒只是疾病的症狀之一,

Advertisiment
只是其表。 對於發燒, 更應關注的是疾病本身的影響及進展, 因此, 愛子心切的爸媽, 切記不要一味地追求寶寶退燒效果, 去治療發燒症狀, 而是應遵從醫囑, 準確地找出引起發燒的真正原因, 對症下藥。

總之, 寶寶發高燒, 你只要在醫生指導下按照上述幾種建議應對, 觀察寶寶活動力、補充水分、必要時適度退燒, 體溫多半可以降低, 你就不會亂了陣腳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