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0-3歲孩子的這些心理發展關鍵期不能錯過!

掌握孩子各項機能發育的關鍵期

關於孩子的心理發展。 心理, 表現的是一個腦的機能, 是客觀現實的反映, 整個的感覺、直覺、記憶、思維、想像、注意、情感和意志, 以及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等等心理現象的一個總稱。

心理活動是每個人都具有的, 包括認識的過程、情緒情感的過程。 每個人由於先天素質和後天環境的不同, 心理在發展的時候也會帶有一些個人的特徵, 形成一些不同的個性。

關於孩子的心理發展, 尤其是0到3歲階段, 我們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寶寶的身體動作是怎麼發展的, 語言是怎麼發展的,

Advertisiment
Ta的認知是怎樣的, 社會行為是怎樣的, 以及孩子的情緒、個性、道德等內容。

總的來講, 孩子的大腦發育在0到3歲, 尤其是0到1歲這個階段是發展最快速的, 並且這個階段對孩子的精神、心理發展都非常重要, 也就是說這個時期是孩子心理發展的關鍵期。 關鍵期是指某種知識或經驗行為, 在某一特定時期或階段中最易獲得, 最易形成, 錯過這個時期, 就不能獲得或達不到最佳的狀態。

孩子的視覺、聽覺發展在0到2歲是最重要的一個視窗階段, 語言的發展在0-4歲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 講到孩子的運動發育, 從0到1歲躺著什麼都不會, 到1周歲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可以直立行走, 那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

孩子各方面的機能發育都有一個關鍵期,

Advertisiment
作為爸爸媽媽就需要去掌握孩子的關鍵期, 進行適當的引導。


0-3歲孩子感知覺的發展

感知覺是基本的心理過程, 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手摸到的都是感覺, 是認知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絕大部分感知覺能力在嬰兒期就已經完成了。 感知覺是寶寶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也是接下來記憶、思維、想像等等能力的基礎。

1.視覺

孩子的視覺在出生時就已經具備了, 0-3個月內小嬰兒的最佳視距為20釐米左右, 也就是差不多媽媽抱著寶寶餵奶, 看著臉的距離。

新生兒期如果想要對寶寶的視覺進行訓練, 就要掌握好這個最佳視距。 可以讓寶寶看一些圖片或搖鈴等玩具, 恰當地做一些跟蹤訓練。

出生後不久的小寶寶可以進行這樣的視覺訓練:用一個紅球,

Advertisiment
在20釐米左右的距離逗引寶寶, 寶寶在清醒的狀態下會跟著球轉動頭部。 3個月的寶寶可以把頭轉到180度以上。

有的家長會在寶寶出生的時候就去買一些視覺刺激卡, 但在使用時不能只用黑白卡, 黑白卡只是因為寶寶會對對比分明的東西感興趣, 在視覺發育期要給寶寶充分的、豐富的色彩刺激, 例如三原色。 等寶寶到4-5個月的時候就能比較好地分辨中間色, 例如粉色、淺藍等等了。

在孩子視覺發展的關鍵期, 就需要給予寶寶充足的視覺刺激, 如果這個時期視覺刺激得不到滿足, 就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育。

給大家推薦一個對視覺刺激非常好的小遊戲, 叫“找找看球到哪裡去了”。

Advertisiment
從寶寶頭豎直的三個月一直到比較大都可以玩, 球可以由大紅球到小圓珠, 滾動速度可以由慢到快, 寶寶最初能看到、最終能去找那個球, 可以鍛煉眼睛協調和視覺追蹤能力, 尋找時還可以鍛煉記憶能力。

還有像套圓環、套杯等遊戲適合7-8個月以上的孩子, 可以鍛煉手、眼、腦的協調能力, 並幫助寶寶理解大、小、上、下等概念。

123

2.聽覺

孩子的聽覺也是在出生時就很好地具備了, 其實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就能聽見聲音了, 尤其是對媽媽的聲音會非常敏感。 如果在胎教期給寶寶聽音樂, 會發現寶寶出生之後會特別喜歡胎教時聽到的音樂。 而這些音樂一般會對哭鬧的寶寶具有安撫能力。

關於聽覺訓練, 可以在寶寶的耳邊用柔和的聲響,

Advertisiment
例如搖鈴等, 聽到聲音的寶寶會有反應, 甚至將頭部轉向聲源。

3.觸覺

現在很多寶寶套裝會帶一雙小手套, 也有很多媽媽說寶寶指甲長, 一不留神就把自己抓破了, 所以就給寶寶套上一雙小手套, 或者冬天天氣冷的時候就讓寶寶的手蜷在袖子裡。

在這裡我要強調一下, 手是寶寶出生後認知世界重要的工具, 我們要盡可能地解放寶寶的手, 讓Ta有充分的機會去觸摸、去感受一些不同的東西。

一般孩子3個月開始喜歡吃手, 或者把玩具塞進嘴裡, 用舌頭舔。 我們提倡保證物品安全、潔淨的狀態下, 可以鼓勵寶寶用嘴唇、舌頭去感受物品的質地等。

孩子最初認識世界, 有兩個途徑是非常重要的, 那就是他的手和口, 通過這個Ta可以瞭解到很多他完全沒有感受過的東西。這些觸覺與視覺、聽覺等相結合,將資訊回饋給大腦,才形成最初步的認知。

當然,在我們給寶寶做訓練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小顆粒的物體不可以給寶寶嘗,材質必須保證是安全的,另外有些玩具表面豔麗的可能會含鉛,這個需要家長有一定的掌控。

4-5月開始到3周歲,是寶寶各種知覺能力飛快發展的時期。從三到四個月開始,他就慢慢地形成了形狀知覺,包括空間知覺、距離知覺、自我知覺等等,都在嬰兒期得到了一個很好的發展。

孩子感知覺的發展,包括對各種形狀的認識等等,都有一個簡單到複雜的過程,這就需要爸爸媽媽按照年齡特點購買玩具,逐漸地從簡單到複雜去滿足孩子日益增長的對感官刺激的需求。

4.記憶力

在寶寶的整個心理發展過程當中,有很重要的記憶力的發展、思維的發展、想像的發展,其實每一塊的內容都可以做很長時間的講解。我們時間有限,所以我就簡單地提一下。

寶寶從出生後就有了記憶能力,在6個月時,出現形象記憶。3歲左右,Ta會出現有意識的記憶。3歲之後的寶寶很難想起生命最初三年發生的哪怕是很獨特的事情,但是儘管如此,這三年的行為模式與經歷仍會影響寶寶之後的心理發展。

雖說孩子的記憶力有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但是Ta的記憶能力、觀察能力,都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來促進的。如果家長在孩子0到3歲這個生長發育的關鍵期,有目的地把一些遊戲和訓練貫穿起來,只要方法得當,就可以收穫很好的效果。

要用感性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豐富孩子的視野,也就是說強調看、聽、模仿。對於小月齡的孩子,尤其是0-3歲的寶寶,要重視遊戲和恰當的玩具。

我們所謂的訓練都是通過玩去體現的,而不是刻板的教育模式。將目的放進遊戲中,根據月齡選擇合適的遊戲。如果想鍛煉孩子的想像力,我們可以和寶寶一起做一些角色扮演的遊戲,或者是和寶寶一起講故事,我們講上半段,讓寶寶去講下半段。

推薦一個小遊戲——打電話。這個遊戲在寶寶語言能力開始發展時就可以進行,可以促進記憶力、語言能力、想像力發展。你會發現寶寶很喜歡這個遊戲,這是因為Ta經常可以看見爸爸媽媽打電話。與寶寶對話,引導Ta發展詞彙能力和表達能力。

訓練孩子的記憶能力,可以用連續性的睡前故事,讓寶寶回憶故事之前的內容。

在這裡還要強調一下關於電視:

2周歲以內我們不提倡看任何電視,2周歲以上一天只能看半小時以內。手機、平板電腦都不提倡,不僅是因為在視覺發展期影響視力,還會影響心理發展。

電視提供包括聲音、畫面等組合好的複合內容,不能像語言描述一樣給寶寶想像的空間。爸爸媽媽還是要親自講故事、朗讀、唱歌給寶寶聽。 123

0-3歲孩子注意力的發展

注意力:下面左圖中的紅點,我們不需要特別關注就能發現,而右圖中有幾個娃娃幾朵花,就需要用心的觀察才能知道。前者是無意注意,後者是有意注意。

孩子在最初會表現出無意注意,然後逐漸發展出有意注意。孩子將來入學後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等,與有意注意的相關性是非常強的。

注意是指對某個特定的物件有一定意識的指向性,是心理發展的視窗。可以使孩子有選擇地接受一些外在的環境資訊,學習能力的好差,跟注意力的相關性是非常強的。

入學後常有家長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等等,其實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從小就進行培養。但在培養時需注意,我們需要用一個鮮明的動態的刺激物去吸引寶寶。

現在很多家庭條件不錯,可能會在客廳或者是房間的一個角落堆了滿屋子的玩具,通常的狀況就是孩子坐在一堆玩具中,拿起這一個玩了一分鐘,“啪”扔掉了,拿起第二個,玩了一分鐘又扔掉去拿第三個。

這樣的狀況並不利於孩子注意力的發展,我建議家長把玩具放進櫃子裡,拿出一種玩具給寶寶玩,當然不是限定寶寶只能玩一種玩具,如果寶寶確實不喜歡這一種玩具,再拿出第二種給寶寶玩,避免讓寶寶處於一種混亂的情況下。

0-3歲孩子語言的發展

孩子從出生到六個月這個階段,就會發出一些母音,例如a、o、e;

六個月到七個月的時候,會發出一些簡單的例如baba、mama、dada的音;

八到十個月時,大部分孩子就能夠聽懂很多的聲音了,大家讓Ta拍拍手、點點頭,Ta都會按照家長的旨意去做,問Ta媽媽在哪裡,Ta的頭就會轉過去找;

到了一歲到三歲階段,寶寶的口語就會得到快速的發展;

四五歲,是孩子積累詞彙量的最佳時期。

在學說話的這個階段,一定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現在很多家庭的情況是,很多大人伺候一個孩子,當孩子有需求時,比如Ta想吃蘋果了,可能Ta手指戳了一下,還沒等Ta發話,蘋果就已經被削好皮、切好塊、送到嘴邊了。這樣的結果就是,當所有的需求都可以很快地被滿足,Ta可能就不再需要語言了——指一下就夠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適當地去誘導孩子,讓Ta有使用語言和模仿的機會。你可以跟Ta說:“哎寶寶你想要什麼嗎?是想要蘋果嗎?”如果他確確實實不會說或者拒絕說,我們也不能認為,如果孩子說不出來,我們就不給Ta吃,這樣也是不對的。在我們恰當地誘導幾次之後,再讓寶寶去做恰當的事情,然後第二天再做重新的嘗試。

在孩子的語言發展期,還要注意,有一個階段我們的寶寶是個“問題寶寶”,Ta什麼都愛問,很多家長這時候的處理是匆匆打發了,因為自己忙啊,可能正好在工作,可能正好在上網,甚至打遊戲。

但其實,孩子在學習語言的時候,尤其是在愛問問題的這個階段,一定要好好地跟Ta交流,認真地去聽寶寶在說什麼。在學說話的時候我們還特別提倡,讓寶寶來學習你說話,而不是你去學習寶寶說話,這樣可以更好地拓展孩子的語言能力。

比如,一個孩子見到汽車會說“嘟嘟來了”,大人在這個時候會覺得孩子說話好可愛,於是就跟著寶寶說,“寶寶你看嘟嘟來了”,但其實這不利於孩子語言發展能力的拓展。合適的做法應該是,告訴孩子,“寶寶,汽車來了”,或者更認真地區分,“小汽車來了”或者是“公車來了”等等,這樣可以豐富寶寶的語言認知能力。

有的家庭會有比較多的方言,或者說有多種語言,什麼時候學外語比較好?

在正常情況下,一個孩子處身于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環境,其實並沒有多少問題,Ta是可以同時掌握的。

但是有種情況是,如果孩子的語言發展確實是落後的,表現出跟不上同齡孩子水準的,我們就更提倡讓孩子只處於一種語言環境裡,這樣可能會讓Ta的語言能力進步得快一點,能夠儘早地、比較好地去掌握一種語言。對於某一些孩子來說,比較混亂的語言環境是可能造成說話晚的。

語言問題其實在平時的門診當中是碰到比較多的,可能會有一些是真正的疾病因素,比如聽力、口腔功能、孩子的精神、心理、智慧等一些問題,但確實也有許多的孩子是沒有問題的,這就跟家長的養育方式有關係了。

如果說孩子在一定的年齡達不到一定的水準,那麼是需要家長引起重視的。比如寶寶六個月的時候還不會笑,也不會“啊啊啊”地跟爸爸媽媽交流,也沒有很豐富的表情或是對聲音沒有反應,或者是說到了一歲還不會用手去指東西,那麼這時候家長就必須把寶寶帶去醫院做測評了。

在寶寶的心理發展當中,還有一塊非常重要的內容,那就是情緒與情感的發展,也可以說情商的發展。這部分包括孩子怎樣去認識自己的情緒、怎樣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怎樣去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說怎樣去很好地掌控周圍的情緒。 123 通過這個Ta可以瞭解到很多他完全沒有感受過的東西。這些觸覺與視覺、聽覺等相結合,將資訊回饋給大腦,才形成最初步的認知。

當然,在我們給寶寶做訓練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小顆粒的物體不可以給寶寶嘗,材質必須保證是安全的,另外有些玩具表面豔麗的可能會含鉛,這個需要家長有一定的掌控。

4-5月開始到3周歲,是寶寶各種知覺能力飛快發展的時期。從三到四個月開始,他就慢慢地形成了形狀知覺,包括空間知覺、距離知覺、自我知覺等等,都在嬰兒期得到了一個很好的發展。

孩子感知覺的發展,包括對各種形狀的認識等等,都有一個簡單到複雜的過程,這就需要爸爸媽媽按照年齡特點購買玩具,逐漸地從簡單到複雜去滿足孩子日益增長的對感官刺激的需求。

4.記憶力

在寶寶的整個心理發展過程當中,有很重要的記憶力的發展、思維的發展、想像的發展,其實每一塊的內容都可以做很長時間的講解。我們時間有限,所以我就簡單地提一下。

寶寶從出生後就有了記憶能力,在6個月時,出現形象記憶。3歲左右,Ta會出現有意識的記憶。3歲之後的寶寶很難想起生命最初三年發生的哪怕是很獨特的事情,但是儘管如此,這三年的行為模式與經歷仍會影響寶寶之後的心理發展。

雖說孩子的記憶力有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但是Ta的記憶能力、觀察能力,都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來促進的。如果家長在孩子0到3歲這個生長發育的關鍵期,有目的地把一些遊戲和訓練貫穿起來,只要方法得當,就可以收穫很好的效果。

要用感性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豐富孩子的視野,也就是說強調看、聽、模仿。對於小月齡的孩子,尤其是0-3歲的寶寶,要重視遊戲和恰當的玩具。

我們所謂的訓練都是通過玩去體現的,而不是刻板的教育模式。將目的放進遊戲中,根據月齡選擇合適的遊戲。如果想鍛煉孩子的想像力,我們可以和寶寶一起做一些角色扮演的遊戲,或者是和寶寶一起講故事,我們講上半段,讓寶寶去講下半段。

推薦一個小遊戲——打電話。這個遊戲在寶寶語言能力開始發展時就可以進行,可以促進記憶力、語言能力、想像力發展。你會發現寶寶很喜歡這個遊戲,這是因為Ta經常可以看見爸爸媽媽打電話。與寶寶對話,引導Ta發展詞彙能力和表達能力。

訓練孩子的記憶能力,可以用連續性的睡前故事,讓寶寶回憶故事之前的內容。

在這裡還要強調一下關於電視:

2周歲以內我們不提倡看任何電視,2周歲以上一天只能看半小時以內。手機、平板電腦都不提倡,不僅是因為在視覺發展期影響視力,還會影響心理發展。

電視提供包括聲音、畫面等組合好的複合內容,不能像語言描述一樣給寶寶想像的空間。爸爸媽媽還是要親自講故事、朗讀、唱歌給寶寶聽。 123

0-3歲孩子注意力的發展

注意力:下面左圖中的紅點,我們不需要特別關注就能發現,而右圖中有幾個娃娃幾朵花,就需要用心的觀察才能知道。前者是無意注意,後者是有意注意。

孩子在最初會表現出無意注意,然後逐漸發展出有意注意。孩子將來入學後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等,與有意注意的相關性是非常強的。

注意是指對某個特定的物件有一定意識的指向性,是心理發展的視窗。可以使孩子有選擇地接受一些外在的環境資訊,學習能力的好差,跟注意力的相關性是非常強的。

入學後常有家長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等等,其實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從小就進行培養。但在培養時需注意,我們需要用一個鮮明的動態的刺激物去吸引寶寶。

現在很多家庭條件不錯,可能會在客廳或者是房間的一個角落堆了滿屋子的玩具,通常的狀況就是孩子坐在一堆玩具中,拿起這一個玩了一分鐘,“啪”扔掉了,拿起第二個,玩了一分鐘又扔掉去拿第三個。

這樣的狀況並不利於孩子注意力的發展,我建議家長把玩具放進櫃子裡,拿出一種玩具給寶寶玩,當然不是限定寶寶只能玩一種玩具,如果寶寶確實不喜歡這一種玩具,再拿出第二種給寶寶玩,避免讓寶寶處於一種混亂的情況下。

0-3歲孩子語言的發展

孩子從出生到六個月這個階段,就會發出一些母音,例如a、o、e;

六個月到七個月的時候,會發出一些簡單的例如baba、mama、dada的音;

八到十個月時,大部分孩子就能夠聽懂很多的聲音了,大家讓Ta拍拍手、點點頭,Ta都會按照家長的旨意去做,問Ta媽媽在哪裡,Ta的頭就會轉過去找;

到了一歲到三歲階段,寶寶的口語就會得到快速的發展;

四五歲,是孩子積累詞彙量的最佳時期。

在學說話的這個階段,一定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現在很多家庭的情況是,很多大人伺候一個孩子,當孩子有需求時,比如Ta想吃蘋果了,可能Ta手指戳了一下,還沒等Ta發話,蘋果就已經被削好皮、切好塊、送到嘴邊了。這樣的結果就是,當所有的需求都可以很快地被滿足,Ta可能就不再需要語言了——指一下就夠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適當地去誘導孩子,讓Ta有使用語言和模仿的機會。你可以跟Ta說:“哎寶寶你想要什麼嗎?是想要蘋果嗎?”如果他確確實實不會說或者拒絕說,我們也不能認為,如果孩子說不出來,我們就不給Ta吃,這樣也是不對的。在我們恰當地誘導幾次之後,再讓寶寶去做恰當的事情,然後第二天再做重新的嘗試。

在孩子的語言發展期,還要注意,有一個階段我們的寶寶是個“問題寶寶”,Ta什麼都愛問,很多家長這時候的處理是匆匆打發了,因為自己忙啊,可能正好在工作,可能正好在上網,甚至打遊戲。

但其實,孩子在學習語言的時候,尤其是在愛問問題的這個階段,一定要好好地跟Ta交流,認真地去聽寶寶在說什麼。在學說話的時候我們還特別提倡,讓寶寶來學習你說話,而不是你去學習寶寶說話,這樣可以更好地拓展孩子的語言能力。

比如,一個孩子見到汽車會說“嘟嘟來了”,大人在這個時候會覺得孩子說話好可愛,於是就跟著寶寶說,“寶寶你看嘟嘟來了”,但其實這不利於孩子語言發展能力的拓展。合適的做法應該是,告訴孩子,“寶寶,汽車來了”,或者更認真地區分,“小汽車來了”或者是“公車來了”等等,這樣可以豐富寶寶的語言認知能力。

有的家庭會有比較多的方言,或者說有多種語言,什麼時候學外語比較好?

在正常情況下,一個孩子處身于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環境,其實並沒有多少問題,Ta是可以同時掌握的。

但是有種情況是,如果孩子的語言發展確實是落後的,表現出跟不上同齡孩子水準的,我們就更提倡讓孩子只處於一種語言環境裡,這樣可能會讓Ta的語言能力進步得快一點,能夠儘早地、比較好地去掌握一種語言。對於某一些孩子來說,比較混亂的語言環境是可能造成說話晚的。

語言問題其實在平時的門診當中是碰到比較多的,可能會有一些是真正的疾病因素,比如聽力、口腔功能、孩子的精神、心理、智慧等一些問題,但確實也有許多的孩子是沒有問題的,這就跟家長的養育方式有關係了。

如果說孩子在一定的年齡達不到一定的水準,那麼是需要家長引起重視的。比如寶寶六個月的時候還不會笑,也不會“啊啊啊”地跟爸爸媽媽交流,也沒有很豐富的表情或是對聲音沒有反應,或者是說到了一歲還不會用手去指東西,那麼這時候家長就必須把寶寶帶去醫院做測評了。

在寶寶的心理發展當中,還有一塊非常重要的內容,那就是情緒與情感的發展,也可以說情商的發展。這部分包括孩子怎樣去認識自己的情緒、怎樣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怎樣去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說怎樣去很好地掌控周圍的情緒。 123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