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0-3個月寶寶的心理解析大全

寶寶心理早知道

1、寶寶不得不哭的理由

讓我們站在寶寶的立場上想一想:出生以前, 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無憂無慮地度過了10個月, 那裡既沒有煩雜的雜訊, 也沒有刺眼的光線, 還不用為肚子的餓發愁, 可以不分晝夜地吃呀、睡呀, 過著安樂的日子。 但是, 突然之間, 他被拋到這個世界上, 周圍涼颼颼的, 耳邊傳來莫名其妙的嘈雜聲音, 刺眼的光線讓人無處躲藏。 猛然間變得混亂的環境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恐怖的, 而孩子除了扭動身軀、搖晃手腳外, 什麼都做不了;同時, 為了吃飽活命, 還必須使勁吃奶。

Advertisiment
此外, 下身經常濕漉漉的很不舒服, 而自己卻無可奈何。 從寶寶的角度看, 這些都是讓他感到委屈的原因。 所以寶寶是通過哭來逐漸適應子宮外的生活環境。

2、對寶寶的啼哭要立即做出反應

這個階段的寶寶用單一的語言方式--啼哭, 並通過這樣那樣的啼哭來和世界溝通。 因此, 對於寶寶的啼哭, 媽媽要及時做出反應。 媽媽應該明白, 自己就是寶寶的全部世界, 啼哭是寶寶跟這個世界唯一的交流工具, 假如媽媽毫無反應, 寶寶就會產生挫折感, 對整個世界失去信心。

特別是在寶寶出生後的3個月內, 媽媽必須要做的, 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盡可能及時、充分地滿足寶寶的要求。 假如寶寶的要求總能被及時、充分滿足的話,

Advertisiment
寶寶就會對這個世界產生安全感, 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 相反, 如果寶寶的要求沒有得到及時滿足, 他就會感到不安和恐懼, 從而對這個世界產生負面認識, 並產生乖僻的性格傾向。 而且, 寶寶會因此哭得更頻繁。 這種惡性循環一旦形成, 對母子關係也會造成負面影響。

3、不要寶寶一哭就餵奶

有的媽媽只要寶寶一哭就餵奶。 由於寶寶的消化器官還沒有發育好, 所以在一天中需要分多次餵奶。 雖然很多時候寶寶哭的確是因為肚子餓, 但不能寶寶一哭就盲目地餵食。 在這個階段, 寶寶的感覺發育程度還沒有達到能夠體會飽脹感的水準, 不管肚子有多飽, 只要吃到奶, 他就會本能地吸吮。 可吃奶過多會導致消化不良,

Advertisiment
而消化不良引起的不適會使他哭得更厲害, 由此產生惡性循環。 所以當寶寶啼哭時, 先要確認他是不是想讓人抱了, 是不是需要換尿布了, 是不是哪兒碰疼了等, 排除了這些情況之後, 再給他餵奶。

4、哄寶寶不哭等同於幫他完成發育任務

寶寶出生後最重要的發育課題就是形成對世界的信賴感, 即所謂的基本信賴感。 基本信賴感是寶寶對出生後最先遇到的人--主要撫養人產生的信賴感。 此信賴感可以看作孩子今後人際交往的基礎, 並且對幼兒未來的社會生活也會產生影響。

媽媽對寶寶的啼哭做出積極的反應, 撫慰並滿足他的要求, 正是幫助寶寶積累基本信賴感的非常重要而具體的方法。 寶寶啼哭,

Advertisiment
媽媽對他進行安撫, 這是媽媽理解寶寶的立場, 滿足寶寶要求, 也是母愛的具體體現。 通過這一過程, 寶寶會形成正面的性格, 成長為性格開朗活潑的寶寶。 因此, 當寶寶哭鬧時, 媽媽馬上跑過去抱一抱, 努力安撫寶寶, 等於幫助他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這個階段的發育任務。

5、對寶寶多多微笑

寶寶出生後, 他們的感覺器官已經十分發達, 甚至能有選擇地做出反應。 嬰兒的這些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強。 由於嬰幼兒具有各種心理活動能力, 因此, 不恰當的養育方式和不良的環境因素, 都有可能使嬰幼兒出現心理問題。

出生沒多久的寶寶對一切事物都是用感覺來感受並用身體來記憶的。 當媽媽情緒不好時, 寶寶也會不高興;當媽媽開心時,

Advertisiment
寶寶也會快樂。 因此, 媽媽始終要面帶笑容、語言溫存地對待寶寶。 只有這樣, 寶寶才能信任媽媽, 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溫暖的地方, 也才能夠健康成長。

6、注重心理養護

心理養護得當的嬰幼兒一般不認生, 也不愛無故哭鬧, 並能很快適應陌生環境, 表現活潑機靈。 但心理養護的成功並不意味著家長從此可以高枕無憂, 因為寶寶的心理成長和身體成長一樣, 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需要家長長期的精神投入。 不過, 家長也不要因怕造成心理負面效應而對寶寶過分溺愛, 因為溺愛常常是導致問題寶寶出現的重要原因。 總之, 家長不要認為吃奶的孩子不懂事, 而忽略嬰幼兒的心理養護。 望子成龍的巨大工程, 在龍出世的那一刻,就該破土動工了。

在龍出世的那一刻,就該破土動工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