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0-1歲小寶寶一定不可缺少的8次檢查

第一次檢查:出生後立即進行的檢查

檢查地點:寶寶出生的醫院

檢查內容:寶寶經歷的第一次常規檢查, 測量寶寶的頭圍、身高、體重, 查看寶寶皮膚的顏色, 檢查寶寶心臟是否有雜音、呼吸是否正常、肌肉緊張程度和活動是否符合標準。

第二次檢查:出生第一周內的基礎檢查

檢查地點:寶寶出生的醫院

檢查內容:醫生采一滴寶寶的足跟血做化驗, 驗證寶寶甲狀腺和循環系統是否正常運作。 醫生還會提醒哺乳的媽媽飲食上的選擇, 告訴你們照顧新生寶寶的一些注意事項, 尤其是如何預防寶寶佝僂病以及寶寶猝死的建議。

Advertisiment

第三次檢查:滿月後的基礎檢查

檢查地點:寶寶出生的醫院

檢查內容:在寶寶滿月的時候, 主要為寶寶做聽力篩查。 存在聽力問題的寶寶, 出生後三個月內是最佳的治療時間, 所以這次檢查很重要。

第四次檢查:四到六周體檢

地點:醫院保健科

檢查內容:這次檢查的重點是檢查寶寶肌肉發育、四肢發育和智力發育。 通過寶寶趴下的抬頭情況檢查寶寶的肌肉發育。 通過髖關節是否運動自如, 判斷寶寶的四肢發育是否正常。 另外是一些基礎檢查, 測量身高、稱體重, 檢查生長是否正常, 心跳和其他指標是否符合標準。

第五次檢查:三個月的心智發育檢查

檢查地點:醫院保健科

檢查內容:醫生主要檢查寶寶的身體和心智是否正常發育。

Advertisiment
寶寶現在已經三個月大了, 與周圍的環境有了越來越多的接觸。 他的眼神是否跟著物體移動, 能否用目光與人交流, 並對別人的微笑報以笑容, 寶寶是否能把兩隻手握在一起抓東西, 能否握拳, 這些都在檢查範圍內。

第六次檢查:六個月的運動能力檢查

檢查地點:醫院保健科

檢查內容:醫生就把檢查的重點放在寶寶的運動能力和靈活性上面。 大多數寶寶已經能夠在趴在床上用雙臂撐起身體, 並仰起頭, 還能很輕鬆地用手拿起物品。 另外醫生會注意幾個重點:寶寶是否能夠注意到別人的目光, 是否對呼喚或電話鈴有反應, 是否能翻身。

第七次檢查:九個月微量元素檢查

檢查地點:醫院保健科

Advertisiment

檢查內容:最好檢查一下寶寶體內的微量元素, 這個年齡的孩子很容易因為缺鈣、缺鋅, 而食欲不好, 免疫力低下, 容易生病。 醫生會抽一滴寶寶的指血, 用來做化驗, 這種方法比化驗頭髮更準確。

第八次檢查:一歲語言、運動和牙齒的發育檢查

檢查地點:醫院保健科

檢查內容:這次體檢除了常規檢查外, 醫生通常會著重三個方面:一、對孩子的語言能力進行測試。 大多數寶寶, 這個時候已經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身體語言”和爸爸、媽媽聊天。 二、寶寶運動能力的發育, 具體包括寶寶的爬行、停止、站起來、用食指和拇指抓住目標物。 三、寶寶牙齒發育, 按照公式計算, 應出6~8顆牙齒。 乳牙萌出時間最晚不應超過一周歲。

Advertisiment

有些家長嫌麻煩, 省略了許多寶寶的身體檢查。 其實, 檢查是非常好的, 通過檢查可以較為準確的瞭解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 同時可以對一些疾病發出警報, 及早治療。 所以, 這些檢查可是少不得, 省不得, 懶不得的。

相關用戶問答